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及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137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及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源、微处理器、升压电路、脉冲驱动电路、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微处理器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升压电路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脉冲驱动电路输出非隔离分时双路双耳刺激波形到左耳电极对以及右耳电极对。相对双路双耳隔离耳迷走神经刺激而言,在不影响有效刺激、保证双路刺激信号不通过大脑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减小体积、保证刺激波形的完整性、提高电池使用效率,并且引入新的刺激可调节参数‑双路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来优化疗效。

A pulse drive circuit and an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the vagus ner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ulse drive circuit and an ear vagus nerve stimulator,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supply, a microprocessor, a boost circuit, a pulse drive circuit, a left ear electrode pair and a right ear electrode pair; a microprocessor connects a pulse drive circuit, a boost circuit connects a pulse drive circuit, and a microprocessor controls the pulse drive circuit to output a non isolated time-sharing dual ear stimulation waveform to the left ear Electrode pair and right ear electrode pair. Compared with the two-way isolated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t can reduce the cost, reduce the volume,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stimulation waveform and improve the battery efficiency without affecting the effective stimulation and ensuring that the two-way stimulation signal does not pass through the brain, and introduce a new adjustable stimulation parameter \u2011 the interval time between two-way stimulation to optimize the effic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及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及采用该脉冲驱动电路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技术介绍
电刺激迷走神经可用于治疗抑郁、癫痫、肥胖、焦虑、失眠、偏头痛、糖尿病等疾病。耳部耳甲区和外耳道有迷走神经唯一体表分支。研究发现经皮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和刺激迷走神经颈部分支具有同等疗效。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多为单路单耳刺激,单路单耳刺激,刺激疗效虽然不错,但是和双路双耳刺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双路双耳刺激设备由于需要电气隔离(使用变压器隔离,防止电流从左耳到右耳经过大脑导致不可控后果),设备体积较大,而且刺激效率较低,其刺激波形尤其是含直流分量的方波脉冲波形,波形畸变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及采用该脉冲驱动电路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包括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之间无变压器隔离。所述的脉冲驱动电路,+100V连接D17的2管脚和D20的2管脚分别给第1路输出和第2路输出供电;D17的1管脚连接R23的2管脚、Q1的2管脚、Q9的2管脚以及R25的2管脚;R23的1管脚连接R81的2管脚和Q1的1管脚;R81的1管脚连接Q23的3管脚;Q23的1管脚连接Q27的3管脚和R69的2管脚;R69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23的2管脚连接Q27的1管脚和R93的2管脚;R93的2管脚和Q27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9的1管脚连接R25的1管脚以及R82的1管脚;R82的2管脚连接Q21的3管脚;Q21的1管脚连接R27的2管脚以及Q28的3管脚;Q28的1管脚连接Q21的2管脚以及R94的2管脚;R94的1管脚和Q28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4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1的3管脚连接D18的2管脚;Q9的3管脚连接D19的2管脚;D18的1管脚连接Q25的3管脚、R95的2管脚以及L1的1管脚;D19的1管脚连接Q22的3管脚、R86的2管脚以及L7的2管脚;Q25的1管脚连接R84的2管脚;R84的1管脚连接R89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3管脚;R89的1管脚接地;U4的5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4管脚连接DA0网络;Q22的1管脚连接R31的2管脚;R31的1管脚连接R8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2管脚;R83的1管脚接地;U4的13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1管脚连接DA0网络;R95的1管脚连接R96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96的1管脚连接R85的1管脚后接地;R85的2管脚连接Q25的2管脚;R86的1管脚连接R87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87的1管脚连接R48的1管脚后接地;R48的2管脚连接Q22的2管脚;L7的1管脚连接C15的1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L1的2管脚连接C15的2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此为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1+、OUT1-、OUT11+、OUT1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0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1+DET和OUTPUT1-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1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1+网络和OUTPUT1-网络为第1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D20的1管脚连接R91的2管脚、Q29的2管脚、Q30的2管脚以及R92的2管脚;R91的1管脚连接R101的2管脚和Q29的1管脚;R101的1管脚连接Q33的3管脚;Q33的1管脚连接Q35的3管脚和R100的2管脚;R100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33的2管脚连接Q35的1管脚和R109的2管脚;R109的2管脚和Q35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30的1管脚连接R92的1管脚以及R102的1管脚;R102的2管脚连接Q31的3管脚;Q31的1管脚连接R97的2管脚以及Q36的3管脚;Q31的2管脚连接Q36的1管脚以及R110的2管脚;R110的1管脚和Q36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7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29的3管脚连接D21的2管脚;Q30的3管脚连接D22的2管脚;D21的1管脚连接Q34的3管脚、R111的2管脚以及L8的1管脚;D22的1管脚连接Q32的3管脚、R106的2管脚以及L9的2管脚;Q34的1管脚连接R104的2管脚;R104的1管脚连接R108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3管脚;R108的1管脚接地;U6的5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4管脚连接DA1网络;Q32的1管脚连接R98的2管脚;R98的1管脚连接R10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6的2管脚;R103的1管脚接地;U6的13管脚连接OUT22+网络;U6的1管脚连接DA1网络;R111的1管脚连接R112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5的1管脚连接R112的1管脚后接地;R105的2管脚连接Q34的2管脚;R106的1管脚连接R107的2管脚以及OUTPUT2-DET网络;R107的1管脚连接R99的1管脚后接地;R99的2管脚连接Q32的2管脚;L9的1管脚连接C16的1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L8的2管脚连接C16的2管脚以及OUTPUT2-网络;此为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2+、OUT2-、OUT22+、OUT22-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2+DET和OUTPUT2-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2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2+网络和OUTPUT2-网络为第2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采用所述的脉冲驱动电路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包括电源、微处理器、升压电路、脉冲驱动电路、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微处理器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升压电路连接脉冲驱动电路,微处理器控制脉冲驱动电路输出非隔离分时双路双耳刺激波形到左耳电极对以及右耳电极对。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所述升压电路,采用pwm控制升压电路,或者专用IC升压电路,用于把电源电压升压到目标电压,用来给脉冲驱动电路提供足够的电场能量,经左耳电极对和右耳电极对把电场能量传递给耳部皮下迷走神经。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所述微处理器采用低功耗单片机或者DSP或者其他微处理器。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微控制器采用新唐低功耗单片机NANO120SE3BN。所述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所述的升压电路中,电源+VBAT连接L14的1管脚,L14的2管脚连接Q53的3管脚以及D29的2管脚;D29的1管脚连接C21的1管脚、C33的1管脚R150的2管脚以及R152的2管脚;R152的2管脚连接输出+100V网络,给脉冲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之间无变压器隔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和第2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之间无变压器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100V连接D17的2管脚和D20的2管脚分别给第1路输出和第2路输出供电;D17的1管脚连接R23的2管脚、Q1的2管脚、Q9的2管脚以及R25的2管脚;R23的1管脚连接R81的2管脚和Q1的1管脚;R81的1管脚连接Q23的3管脚;Q23的1管脚连接Q27的3管脚和R69的2管脚;R69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23的2管脚连接Q27的1管脚和R93的2管脚;R93的2管脚和Q27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9的1管脚连接R25的1管脚以及R82的1管脚;R82的2管脚连接Q21的3管脚;Q21的1管脚连接R27的2管脚以及Q28的3管脚;Q28的1管脚连接Q21的2管脚以及R94的2管脚;R94的1管脚和Q28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4的1管脚连接OUT1-网络;Q1的3管脚连接D18的2管脚;Q9的3管脚连接D19的2管脚;D18的1管脚连接Q25的3管脚、R95的2管脚以及L1的1管脚;D19的1管脚连接Q22的3管脚、R86的2管脚以及L7的2管脚;Q25的1管脚连接R84的2管脚;R84的1管脚连接R89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3管脚;R89的1管脚接地;U4的5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4管脚连接DA0网络;Q22的1管脚连接R31的2管脚;R31的1管脚连接R83的2管脚以及模拟开关U4的2管脚;R83的1管脚接地;U4的13管脚连接OUT11+网络;U4的1管脚连接DA0网络;R95的1管脚连接R96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96的1管脚连接R85的1管脚后接地;R85的2管脚连接Q25的2管脚;R86的1管脚连接R87的2管脚以及OUTPUT1-DET网络;R87的1管脚连接R48的1管脚后接地;R48的2管脚连接Q22的2管脚;L7的1管脚连接C15的1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L1的2管脚连接C15的2管脚以及OUTPUT1-网络;此为第1路脉冲输出驱动电路,其中OUT1+、OUT1-、OUT11+、OUT11-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产生脉冲波形;DA0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输出电流强度;OUTPUT1+DET和OUTPUT1-DET网络由微处理器单片机NANO120SE3BN控制采集第1路输出电极和皮肤接触信息;OUTPUT1+网络和OUTPUT1-网络为第1路电极输出的高压脉冲刺激信号;
D20的1管脚连接R91的2管脚、Q29的2管脚、Q30的2管脚以及R92的2管脚;R91的1管脚连接R101的2管脚和Q29的1管脚;R101的1管脚连接Q33的3管脚;Q33的1管脚连接Q35的3管脚和R100的2管脚;R100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33的2管脚连接Q35的1管脚和R109的2管脚;R109的2管脚和Q35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Q30的1管脚连接R92的1管脚以及R102的1管脚;R102的2管脚连接Q31的3管脚;Q31的1管脚连接R97的2管脚以及Q36的3管脚;Q31的2管脚连接Q36的1管脚以及R110的2管脚;R110的1管脚和Q36的2管脚连接后接地;R97的1管脚连接OUT2-网络;Q29的3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乐李志青陈应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心之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