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12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敷装置,包括雾化装置、湿敷腔体、储液瓶和加热罐,所述加热罐与雾化装置联通,雾化装置设置在湿敷腔体上,通过雾化装置将加热罐内的液体雾化后喷入湿敷腔体内,所述储液瓶至少设有两个,每个储液瓶分别通过阀门与加热罐联通,所述加热罐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湿敷腔体上设有开口,储液瓶上设有注液口。

A wet compress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xiliary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wet pac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tomizing device, a wet packing cavity, a liquid storage bottle and a heating tank, the heating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atomizing device, the atomiz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wet packing cavity, the liquid in the heating tank is atomized by the atomizing device and then sprayed into the wet packing cavity, the liquid storage bottle is at least provided with two, each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bottl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heating tank through a valve, the heating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device, the wet pack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liquid storage bottl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jection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敷装置
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湿敷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高渗、化疗药物及年老患者血管脆性降低,极可能发生药物外渗,研究表明,药物外渗早期使用硫酸镁持续湿敷,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对患者湿敷常采用硫酸镁浸湿的纱布,并用一层塑料薄膜包裹,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无法达到持续湿敷的目的,需要护士随时关注患者患处纱布的湿度,进行加药,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患者在进行湿敷时,需要躺在床上,给行动带来一定的困难;(3)湿敷的湿度是护士主观感受,不够准确。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式湿敷装置通过将药液进行雾化,雾化后的药液喷在患处的棉布上进行湿敷。但现有湿敷装置只能进行单一药物的湿敷,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药物的湿敷;当某一种药物湿敷后,需要重新添加另一种药物,然后再进行湿敷。此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敷装置,该湿敷装置可以方便进行几种药物的湿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敷装置,包括雾化装置、湿敷腔体、储液瓶和加热罐,所述加热罐与雾化装置联通,雾化装置设置在湿敷腔体上,通过雾化装置将加热罐内的液体雾化后喷入湿敷腔体内,所述储液瓶至少设有两个,每个储液瓶分别通过阀门与加热罐联通,所述加热罐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湿敷腔体上设有开口,储液瓶上设有注液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缩口套。所述开口处设有袖套,袖套上设有魔术贴。所述注液口处设有塞子。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湿敷腔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罐内,所述阀门、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每个储液瓶内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各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还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与湿敷腔体联接,雾化装置、储液瓶和加热罐均位于外罩内。所述外罩上设有盖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至少两个储液瓶,每个储液瓶内可以装有不同的药物,可以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相应的阀门,进行不同药物的湿敷。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在湿敷前一次进行多种药物的储存,避免多次加药所带来的不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储液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向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其中:1为雾化装置,2为湿敷腔体,21为开口,3为储液瓶,31为注液口,32为通气孔,4为加热罐,5为阀门,6为缩口套,7为温度传感器,8为盖体,9为湿度传感器,10为液位传感器,11为外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5所示,一种湿敷装置,包括雾化装置1、湿敷腔体2、储液瓶3和加热罐4,加热罐4与雾化装置1联通,雾化装置1固定在湿敷腔体2上,通过雾化装置1将加热罐4内的液体雾化后喷入湿敷腔体2内。雾化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压电式雾化器;当然也可采用常见的雾化喷头,当采用雾化喷头时,需要增加相应的水泵,即雾化喷头通过水泵与加热罐4联通。雾化装置1的喷口(喷头)可以伸入湿敷腔体2内,湿敷腔体2上设有相应的通孔。储液瓶3至少设有两个,每个储液瓶3分别通过阀门5与加热罐4联通,加热罐4上设有加热装置,对于加热装置的结构及其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可以采用常见的电热丝、陶瓷加热或者采用加热棒(设置在加热罐4内)。湿敷腔体2的上设有开口21,需要湿敷的部位可以通过开口21伸入湿敷腔体2内进行湿敷。进一步,湿敷腔体2的两端均设有开口21。在储液瓶3上设有注液口31,通过注液口31可以将所需的药物加入储液瓶3内。使用时,将患者需要湿敷的部位伸入湿敷腔体2内;医护人员将不同的药物装入各储液瓶3内;根据药物的湿敷顺序,开启对应的阀门5;当某储液瓶3的阀门5开启后,该储液瓶3内的液体流入加热罐4内;通过加热装置对加热罐4内的液体加热,通过开启雾化装置1将加热后的液体雾化喷出。储液瓶3、加热罐4、雾化装置1之间由高到低排布,保证储液瓶3内的液体可以流入加热罐4内,加热罐4内的液体可以流入雾化装置1内。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泵。同时,加热装置的开闭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如:为了防止由于某些药物因为加热导致药品的性质发生改变,故不开启,药液只是流过不进行加热。进一步,在湿敷腔体2的开口21处设有缩口套6,缩口套6可以采用类似与套袖的结构设置,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肢体。进一步,除了可以采用缩口套6的外,还可通过设置袖套代替,袖套上设有魔术贴。袖套优选采用防水、密闭性好的硅胶材质构成,通过其末端的魔术贴,可根据患肢的粗细进行调节。进一步,在注液口31处设有塞子,通过塞子封堵注液口31;当然,还可采用盖子等结构代替塞子。同时,为了防止负压的产生,在储液瓶3顶部设有通气孔32。上述装置可以设置为手动控制,即阀门5采用手动阀。同时,根据上述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通过设置相应的传感器、控制器,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对于该自动化控制的具体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得到的。优选采用以下方案: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7和湿度传感器9;阀门5(采用电磁阀)、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7和湿度传感器9均与控制器连接;上述电气元件可以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湿度传感器9设置在湿敷腔体2内,通过湿度传感器9对湿敷腔体2内的湿度进行采集,根据湿度通过控制器来控制雾化装置1开启或关闭;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加热罐4内,通过温度传感器7对加热罐4内的温度采集,根据采集到的温度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与否;根据设定(如时间设定等)控制各阀门5的开闭,实现不同药物的湿敷。每个储液瓶3内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10,各液位传感器10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连接有相应的报警模块。某些药物要求持续湿敷24h时,考虑到储药瓶3容积的原因,一次加入的药品担心不足以维持这么长的湿敷时间;当储液瓶3内的液位过低时,可以发出报警信号,提示护士加药。当有A、B、C三种药物时,当A药物湿敷时,B、C药物所连的阀门5处于关闭状态。若A药物用完后会发出报警,如果还需要继续湿敷A药,则加入A药品;如果不需要进行湿敷A药,则关闭报警即可;通过开启阀门5进行B药物的湿敷,此时,A药物和C药物的阀门5处于关闭状态。上述温度传感器7和湿度传感器9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进一步,还包括外罩11,外罩11与湿敷腔体2固定联接,雾化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装置(1)、湿敷腔体(2)、储液瓶(3)和加热罐(4),所述加热罐(4)与雾化装置(1)联通,雾化装置(1)设置在湿敷腔体(2)上,通过雾化装置(1)将加热罐(4)内的液体雾化后喷入湿敷腔体(2)内,所述储液瓶(3)至少设有两个,每个储液瓶(3)分别通过阀门(5)与加热罐(4)联通,所述加热罐(4)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湿敷腔体(2)上设有开口(21),储液瓶(3)上设有注液口(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装置(1)、湿敷腔体(2)、储液瓶(3)和加热罐(4),所述加热罐(4)与雾化装置(1)联通,雾化装置(1)设置在湿敷腔体(2)上,通过雾化装置(1)将加热罐(4)内的液体雾化后喷入湿敷腔体(2)内,所述储液瓶(3)至少设有两个,每个储液瓶(3)分别通过阀门(5)与加热罐(4)联通,所述加热罐(4)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湿敷腔体(2)上设有开口(21),储液瓶(3)上设有注液口(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1)处设有缩口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1)处设有袖套,袖套上设有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31)处设有塞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微张文光向诗兵杨素云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