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01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包括锅体和发热盘,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中心的感温罩,所述发热盘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感温罩活动设置在所述通孔中,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壁相抵;其中,所述感温罩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感温罩一体成型,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有可调温控器,所述可调温控器上连接有调温杆,直接将锅底温度传导至可调温控器上,不论是锅体温度上升还是下降均可迅速反应,可调温控器马上动作。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of hot p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of a hot pot,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and a heating plate, and also comprises a temperature sensing cover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heating plate, the heating plate cent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cover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 top surface is opposite to the bottom wall of the pot body,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conducting piece extending downward, and the heat conducting piece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cover are one Body forming, one end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an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nd the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a temperature regulating rod, which directly transmits the bottom temperature of the pot to the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Wheth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ot body rises or falls, it can react quickly, and the adjus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cts immedi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
本技术涉及温控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
技术介绍
在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烹饪温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如果烹饪温度过高或者长时间过低都容易使食物的烹饪效果变差。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锅具中设置感温装置,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出现干烧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监控锅具的烹饪温度。而感温装置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和感温装置的类型都会对检测准确度产生影响。在2002年4月3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号为01242355.6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电热锅控温机构,利用设置在筒状感温罩上的导热片对电热盘的中心区域进行测温,而导热片为L型,一端与感温罩的筒底紧贴,另一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将感温罩的温度传递至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该现有技术中将导热片通过铆钉或螺钉或焊接的形式与感温罩紧密连接,但这样的结构会延迟温度传导,从而导致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使可调温控器的温度感应更迅速、灵敏,精度更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包括锅体和发热盘,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中心的感温罩,所述发热盘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感温罩活动设置在所述通孔中,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壁相抵;其中,所述感温罩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感温罩一体成型,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有可调温控器,所述可调温控器上连接有调温杆。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设置于反射板上,所述反射板成锅型,所述发热盘位于所述反射板中部且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上设有供所述可调温控器穿出的穿孔以及容纳所述调温杆的容纳槽,所述调温杆穿过所述容纳槽并外端露出。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底部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间隙反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与所述发热盘分体设置,所述锅体位于呈锅型的反射板之中,与所述感温罩以及发热盘相抵。进一步地,所述感温罩两侧设有延伸安装板,所述延伸安装板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有定位螺钉,所述感温罩沿所述定位螺钉上下移动;所述感温罩与所述反射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感温罩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反射板相抵。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螺钉的末端与所述发热盘螺纹连接,中部直径与所述延伸安装板的定位孔的直径一致,顶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感温罩的中心设有容腔,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设置在两个定位螺钉之间,一端位于所述容腔中,另一端与所述反射板相抵。进一步地,所述感温罩的边缘环形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温控器为双金属温控器,所述双金属温控器在所述调温杆的带动下调节。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温控器为双金属温控器,所述双金属温控器在所述调温杆的带动下调节。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温控结构将导热片与感温罩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感温罩与锅体相抵,直接感受锅体的温度,并通过一体的导热片直接传导温度,使可调温控器的感应更灵敏,反应更迅速,有利于烹饪温度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感温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感温罩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锅体;20、发热盘;21、加热管;22、通孔;30、感温罩;31、导热片;32、筒部;33、容腔;34、延伸安装板;35、加强筋;36、定位螺钉;361、限位块;37、弹性件;38、定位孔;40、可调温控器;41、调温杆;50、反射板;51、反射空间;52、穿孔;53、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感温罩与导热片一体化结构解决了感温效率的问题,排除了感温罩与导热片之间的热量传递干扰,提高了温度的测量精度。如附图1、附图4、附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包括锅体10和发热盘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热盘20中心的感温罩30,所述发热盘20中心设有通孔22,所述感温罩30活动设置在所述通孔22中,顶面与所述锅体10的底壁相抵;其中,所述感温罩30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热片31,所述导热片31与所述感温罩30一体成型,所述导热片31的一端连接有可调温控器40,所述可调温控器40上连接有调温杆41,直接将锅底温度传导至可调温控器40上,不论是锅体10温度上升还是下降均可迅速反应,可调温控器40马上动作。如附图1至5所示,如附图1所示,所述锅体10与所述发热盘20分体设置,所述锅体10位于呈锅型的反射板50之中,与所述感温罩30以及发热盘20相抵。发热盘20呈圆形结构,中间设有通孔22,而加热管21呈环形,压铸在发热盘20内部,露出两个接线端用于连接电路。发热盘20的顶面平整,与锅体10底部贴合,直接加热锅体10。而感温罩30位于通孔22中,且在未与锅体10底部接触时高出发热盘20的顶面高度,而后与锅体10底部接触后被下压,与锅体10紧贴,直接感受锅体10的问题,通孔22的直径大于感温罩30的筒体的直径,因此感温罩30与发热盘20之间存在间隙,感温罩30感受到的是锅体10的温度,而不是发热盘20自身的温度,从而保证检测到是真实的烹饪温度,提高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包括锅体和发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中心的感温罩,所述发热盘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感温罩活动设置在所述通孔中,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壁相抵;其中,/n所述感温罩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感温罩一体成型,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有可调温控器,所述可调温控器上连接有调温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包括锅体和发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热盘中心的感温罩,所述发热盘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感温罩活动设置在所述通孔中,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壁相抵;其中,
所述感温罩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感温罩一体成型,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连接有可调温控器,所述可调温控器上连接有调温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设置于反射板上,所述反射板成锅型,所述发热盘位于所述反射板中部且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上设有供所述可调温控器穿出的穿孔以及容纳所述调温杆的容纳槽,所述调温杆穿过所述容纳槽并外端露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底部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存在间隙反射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锅可调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所述发热盘分体设置,所述锅体位于呈锅型的反射板之中,与所述感温罩以及发热盘相抵。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勋严宾田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