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受保护的石墨碳阴极层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582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5:19
提供一种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电解质,所述电解质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处于离子接触以负载所述阳极处的多价金属的可逆的沉积和溶解,所述多价金属选自Ni、Zn、Be、Mg、Ca、Ba、La、Ti、Ta、Zr、Nb、Mn、V、Co、Fe、Cd、Cr、Ga、In、或其组合,其中所述阳极含有作为阳极活性材料的所述多价金属或其合金,并且所述阴极包含涂覆有保护材料的石墨碳颗粒或纤维的阴极活性层。此种金属离子电池给予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

Multivalent metal ion battery with protected graphite carbon cathode lay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 multivalent metal ion battery is provided, which includes an anode, a cathode, and an electrolyte. The electrolyte is in ion contact with the anode and the cathode to support reversible deposition and dissolution of the multivalent metal at the anode. The multivalent metal is selected from Ni, Zn, be, Mg, CA, Ba, La, Ti, Ta, Zr, Nb, Mn, V, Co, Fe, CD, Cr, GA, in, or a combination thereof, The anode comprises the multivalent metal or alloy thereof as the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the cathode comprises a cathode active layer coated with graphite carbon particles or fibers of the protective material. The metal ion battery provides high energy density, high power density and long cycl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受保护的石墨碳阴极层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及制造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3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466,286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申请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可再充电的多价金属电池(例如锌离子电池、镍离子电池、钙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石墨碳颗粒或纤维的阴极层以及一种制造所述多价金属离子电池的方法。
技术介绍
历史上,现今最受欢迎的可再充电能量储存装置-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从使用锂(Li)金属作为阳极以及Li插层化合物(例如MoS2)作为阴极的可再充电“锂金属电池”发展而来的。Li金属由于它的轻重量(最轻的金属)、高电负性(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V)、以及高理论容量(3,860mAh/g),是理想的阳极材料。基于这些出色的特性,40年前提出了锂金属电池作为高能量密度应用的理想体系。由于纯锂金属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石墨代替锂金属被实施为阳极活性材料以生产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过去的二十年已经见证了Li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持续改进。然而,在Li离子电池中使用基于石墨的阳极具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低比容量(理论容量为372mAh/g,对比Li金属的3,860mAh/g),长Li插层时间(例如Li进入和离开石墨和无机氧化物颗粒的低固态扩散系数)需要长的再充电时间(例如对于电动车辆电池为7小时),不能给予高脉冲功率,以及需要使用预锂化阴极(例如锂钴氧化物,对比氧化钴),由此限制了可用阴极材料的选择。进一步地,这些常用的阴极活性材料具有相对低的锂扩散系数(典型地D约为10-16-10-11cm2/sec)。这些因素已造成了现今Li离子电池的一个主要缺点-中等能量密度(典型地150-220Wh/kg电芯),但功率密度极低(典型地<0.5kW/kg)。超级电容器正被考虑用于电动车辆(EV)、可再生能量储存以及现代网格应用。超级电容器的相对高的体积电容密度(比电解电容器的体积电容密度大10至100倍)源于使用多孔电极来产生有益于形成扩散双层电荷的大表面积。当施加电压时,此双电层电容(EDLC)在固体电解质界面处自然产生。这意味着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是与电极材料(例如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成正比例的。此表面积必须是电解质可达的,并且所得界面区域必须足够大以容纳EDLC电荷。此EDLC机制基于表面离子吸附。所需的离子预先存在于液体电解质中,并且不是来自相反电极。换句话说,待沉积在负电极(阳极)活性材料(例如,活性炭颗粒)的表面上的所需离子不是来自正电极(阴极)侧,并且待沉积在阴极活性材料的表面上的所需离子不是来自阳极侧。当超级电容器再充电时,局部正离子靠近负电极的表面沉积,其中其消光负离子并排靠近停留(典型地通过电荷的局部分子或离子极化)。在另一个电极处,负离子靠近此正电极的表面沉积,其中消光正离子并排靠近停留。同样,在阳极活性材料与阴极活性材料之间不存在离子交换。在一些超级电容器中,由于一些局部电化学反应(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存储的能量通过赝电容效应进一步增大。在此种赝电容器中,氧化还原对中涉及的离子也预先存在于同一电极中。同样,在阳极与阴极之间不存在离子交换。由于EDLC的形成不涉及在两个相反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或离子交换,因此EDL超级电容器的充电或放电过程可以非常快,典型地在数秒钟内,从而导致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典型地为3-10kW/kg)。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不要求维护,提供高得多的循环寿命,要求非常简单的充电电路,并且通常安全得多。物理而非化学能量储存是其安全操作和格外高的循环寿命的关键原因。尽管超级电容器的积极的属性,但是对于超级电容器广泛实施于各种工业应用仍存在几个技术障碍。例如,当与电池相比时,超级电容器具有非常低的能量密度(例如,商业超级电容器为5-8Wh/kg,相对于铅酸电池为10-30Wh/kg,以及NiMH电池为50-100Wh/kg)。现代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得多的能量密度,典型地基于电芯重量在150-220Wh/kg的范围内。除了锂离子电芯外,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还有几种其他不同类型的电池:碱性Zn/MnO2、镍金属氢化物(Ni-MH)、铅-酸(Pb酸)和镍-镉(Ni-Cd)电池。自1860年其专利技术以来,碱性Zn/MnO2电池已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次(不可再充电的)电池。现在已知如果利用酸性盐电解质代替碱性(basic/alkaline)盐电解质,则Zn/MnO2对可以构成可再充电电池。然而,由于在深度放电和形成电化学惰性相时与MnO2相关联的不可逆性,碱性二氧化锰可再充电电池的循环寿命典型地限于20-30个循环。另外,当Zn渗透到MnO2的晶格结构中时,在放电期间形成haeterolite(ZnO:Mn2O3)相使电池循环不可逆。由于Zn活性材料的再分布和再充电期间枝晶的形成(导致内部短路),Zn阳极也对循环寿命有限制。Oh等人[S.M.Oh和S.H.Kim,“AqueousZincSulfate(II)RechargeableCellContainingManganese(II)SaltandCarbonPowder[含有锰(II)盐和碳粉的水性硫酸锌(II)可再充电电芯],”美国专利号6,187,475,2001年2月13日]和Kang等人[F.Kang等人,“RechargeableZincIonBattery[可再充电的锌离子电池]”,美国专利号8,663,844,2014年3月4日]已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些。然而,长期循环稳定性和功率密度问题依然待解决。由于这些原因,此电池的商业化受到限制。Xu等人的美国公开号20160372795(12/22/2016)和美国公开号20150255792(09/10/2015)分别报道了Ni离子电芯和Zn离子电芯,二者都使用石墨烯片或碳纳米管(CNT)作为阴极活性材料。尽管这两个专利申请要求基于阴极活性材料重量的为789-2500mAh/g的异常高的比容量,但是存在与这两种电芯相关联的几个严重的问题:(1)与典型的锂离子电池不同,充电或放电曲线(电压相对于时间或电压相对于比容量)中没有平台部分。此电压曲线平台的缺乏意味着输出电压是不恒定的(变化太多)并且将需要复杂的电压调整算法以将电芯输出电压维持在恒定水平。(2)实际上,一旦放电过程开始,Ni离子电芯的放电曲线即展现出从1.5伏特至0.6伏特以下的极其急剧的下降,并且在大多数放电过程期间,电芯输出低于0.6伏特,这不是非常有用的。作为参考,碱性电芯(一次电池)提供1.5伏特的输出电压。(3)与离子插层相反,放电曲线是在阴极处的表面吸附或电镀机制的特征。进一步地,似乎电池放电期间在阴极处发生的主要事件是电镀。Xu等人报道的高比容量值仅仅是对石墨烯或CNT的表面上电镀的大量Ni或Zn金属的反映。由于阳极中存在过量的Ni或Zn,因此电镀的金属的量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幸地,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化学电位差继续减小,因为阳极与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电解质,所述电解质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处于离子接触以负载所述阳极处的多价金属的可逆的沉积和溶解,所述多价金属选自Ni、Zn、Be、Mg、Ca、Ba、La、Ti、Ta、Zr、Nb、Mn、V、Co、Fe、Cd、Cr、Ga、In、或其组合,其中所述阳极含有作为阳极活性材料的所述多价金属或其合金,并且所述阴极包含作为阴极活性材料的石墨碳颗粒或纤维的阴极活性层,所述阴极活性材料插层/脱插层所述多价金属的离子,并且其中所述石墨碳颗粒或纤维涂覆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透过所述多价金属的离子或溶解在所述电解质中的离子并且所述保护层防止或减少所述石墨碳颗粒或纤维中石墨平面的膨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2 US 15/466,2861.一种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电解质,所述电解质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处于离子接触以负载所述阳极处的多价金属的可逆的沉积和溶解,所述多价金属选自Ni、Zn、Be、Mg、Ca、Ba、La、Ti、Ta、Zr、Nb、Mn、V、Co、Fe、Cd、Cr、Ga、In、或其组合,其中所述阳极含有作为阳极活性材料的所述多价金属或其合金,并且所述阴极包含作为阴极活性材料的石墨碳颗粒或纤维的阴极活性层,所述阴极活性材料插层/脱插层所述多价金属的离子,并且其中所述石墨碳颗粒或纤维涂覆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透过所述多价金属的离子或溶解在所述电解质中的离子并且所述保护层防止或减少所述石墨碳颗粒或纤维中石墨平面的膨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阴极活性层中的所述石墨碳颗粒或纤维选自中间相沥青、中间相碳、中间相碳微球(MCMB)、焦炭颗粒/针状物、膨胀石墨薄片、人造石墨颗粒、天然石墨颗粒、含有石墨微晶的无定形石墨、高度取向的热解石墨、软碳颗粒、硬碳颗粒、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碳纤维、石墨纳米纤维、石墨纤维、碳化聚合物纤维、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阴极活性层中的所述石墨碳纤维含有针状焦炭、碳纳米纤维、碳纤维、石墨纳米纤维、石墨纤维、多壁碳纳米管、或其组合,并且所述石墨碳纤维具有短于10μm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保护层含有选自以下项的材料: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碳化树脂、离子传导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导电聚合物选自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呋喃、双环聚合物、其衍生物、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离子传导聚合物选自磺化聚合物、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双甲氧基乙氧基乙醇盐-磷腈、聚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或其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磺化聚合物可选自下组,所述组由以下项组成:聚(全氟磺酸)、磺化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的磺化全氟烷氧基衍生物、磺化聚砜、磺化聚(醚酮)、磺化聚(醚醚酮)、磺化聚酰亚胺、磺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磺化聚苯乙烯、磺化聚氯-三氟乙烯(PCTFE)、磺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磺化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ECTFE)、磺化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和四氟乙烯的磺化共聚物、乙烯和四氟乙烯的磺化共聚物(ETFE)、聚苯并咪唑(PBI)、它们的化学衍生物、其共聚物、其共混物、及其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石墨碳颗粒或纤维具有在涂覆有所述保护层之前被至少部分地除去的硬碳或无定形碳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进一步包括负载所述多价金属或其合金的阳极集流体或者进一步包括负载所述石墨或碳材料的阴极活性层的阴极集流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阳极集流体含有导电纳米级长丝的一体化纳米结构,所述导电纳米级长丝是互连的以形成包含互连的孔的电子传导路径的多孔网络,其中所述长丝具有小于500nm的横向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长丝包含选自下组的导电材料,所述组由以下项组成:电纺纳米纤维、气相生长碳或石墨纳米纤维、碳或石墨晶须、碳纳米管、纳米级石墨烯片晶、金属纳米线、及其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选自水性电解质、有机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熔盐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或其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价金属离子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含有NiSO4、ZnSO4、MgSO4、CaSO4、BaSO4、FeSO4、MnSO4、CoSO4、VSO4、TaSO4、CrSO4、CdSO4、GaSO4、Zr(SO4)2、Nb2(SO4)3、La2(SO4)3、BeCl2、BaCl2、MgCl2、AlCl3、Be(ClO4)2、Ca(ClO4)2、Mg(ClO4)2、Mg(BF4)2、Ca(BF4)2、Be(BF4)2、格氏试剂、三(3,5-二甲基苯基硼烷、三(五氟苯基)硼烷、二丁基二苯基镁Mg(BPh2Bu2)2、三丁基苯基镁Mg(BPhBu3)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茹娜·扎姆张博增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