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313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具有驱动器壳体(2)、布置在驱动器壳体(2)内的驱动马达(4)、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的第一轴区段(7)和具有第二自由纵向端部(11)的第二轴区段(10)的驱动轴(6)以及造在驱动轴(6)的第一轴区段(7)上的驱动蜗杆(14)。机械补偿元件(16)安装在驱动器壳体(2)上并且布置在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上,其中,机械补偿元件(16)允许驱动轴(6)在从第二马达侧(12)指向第一马达侧(9)的方向相对驱动器壳体(2)抵抗由机械补偿元件(16)施加的补偿力地运动,并且朝向第二马达侧(12)的方向挤压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

Motor vehicle driv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tor vehicle drive device (1) which has a drive housing (2), a drive motor (4) arranged in the drive housing (2), a drive shaft (6) including a first shaft section (7) having a first free longitudinal end (8), a second shaft section (10) having a second free longitudinal end (11), and a drive worm (14) built on the first shaft section (7) of the drive shaft (6). The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16) is installed on the driver housing (2) and arranged on the first free longitudinal end (8) of the drive shaft (6), wherein the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16) allows the drive shaft (6) to resist the compensation force exerted by the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element (16) against the driver housing (2) in the direction from the second motor side (12) to the first motor side (9), and towards the second motor side (12 Squeeze the first free longitudinal end (8) of the drive shaft (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器壳体、带马达壳体的且布置在驱动器壳体内的电驱动马达、贯穿马达壳体的驱动轴,驱动轴具有第一轴区段和第二轴区段,第一轴区段具有第一自由纵向端部并且其在第一马达侧从马达壳体伸出,第二轴区段在与第一马达侧对置的第二马达侧上以第二自由纵向端部从马达壳体伸出,还具有驱动蜗杆,其构造在驱动轴的第一轴区段上。
技术介绍
前述类型的机动车驱动装置例如作为电气微型驱动器根据现有技术已知,在机动车中例如用于车辆锁、辅助门锁或表面齐平的车门外把手探出和缩回。在应用表面齐平的车门外把手时,电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在运行期间承受交替的轴向负载,其在车门把手从探出切换至缩回时从加速和制动直至反转位置。在已知机动车驱动装置中,如果驱动轴在驱动器壳体内在固定安设在壳体内的且不灵活的轴向止挡之间具有轴向的纵向间隙,则导入驱动轴的轴向负载导致不期望的噪音生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该任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以结构简单的方式提供改进的且对于操作者而言具有提高的舒适度的机动车驱动装置,通过其避免了前述缺点,其中,车主不会因为驱动轴的交替轴向负载而感觉到形成噪音。在前述类型的机动车驱动装置中,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机械补偿元件解决,其安装在驱动器壳体上并且布置在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上,其中,机械补偿元件允许驱动轴在从第二马达侧指向第一马达侧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器壳体抵抗由机械补偿元件施加的补偿力地运动并且朝向第二马达侧方向挤压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且适当的实施方案以及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到。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驱动装置,其特征是简单且廉价的结构,因而避免由于驱动轴的交替轴向负载而形成噪音。由于机械补偿元件允许驱动轴朝向从第二马达侧指向第一马达侧的方向相对于驱动器壳体抵抗由机械补偿元件施加的补偿力地运动并且同时朝向第二马达侧的方向挤压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所以确保了,驱动轴无间隙地布置在驱动器壳体内并且不会由于交替的轴向负载而形成噪音。在此,机械补偿元件可以例如抵抗驱动器壳体内构成的轴向止挡挤压驱动轴的第二自由纵向端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驱动轴可以在运行中执行轴向偏转,而在此不会在驱动轴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纵向端部上出现间隙,那么机械补偿元件通过其作用于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的补偿力提供了驱动轴的期望的无间隙性。本专利技术在实施方案中规定,驱动器壳体具有止挡壁部和限界元件,止挡壁部具有凹部,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布置在其内,其中,机械补偿元件布置在止挡壁部和限界元件之间。因而不同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具有驱动轴的止挡,而是具有止挡壁部和限界元件,它们为机械补偿元件充当止挡,机械补偿元件可以在它们之间起作用,以便发挥补偿力。为了机械补偿元件的足够耐久性,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优点是,机械补偿元件具有由耐磨材料制成的接触元件,其贴靠在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上,并且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接触元件贴靠在止挡壁部上,在第二位置中,接触元件与止挡壁部间隔开布置。接触元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可运动性使得驱动轴可以沿纵向方向的无间隙的偏转。在此,第二位置可以是在其中接触元件贴靠在限界元件上的位置,从而驱动轴的最大偏转通过止挡壁部和限界元件之间的间距来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中,结构上特别有利的是,接触元件被设计成弹簧片材,其力锁合地(kraftschlüssig)紧固在驱动器壳体上。通过弹簧片材可以实现驱动轴在安装电驱动马达时以确定预紧装入驱动器壳体内。于是,驱动轴可以抵抗预紧地偏转。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中规定,接触元件具有座椅托架的形状,其具有坐面和靠背面,其中,驱动轴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贴靠在接触元件的靠背面上。以这种方式,靠背面用于驱动轴的无间隙的偏转,而坐面例如可以用于将接触元件紧固在驱动器壳体上。关于较少的安装空间,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规定,在坐面内构造出通孔,限界元件贯穿通孔平行于靠背面延伸。为了简化接触元件在驱动器壳体上的安装,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中规定,坐面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钩爪,其侧向从坐面凸起并且倾斜于坐面延伸,其中,坐面用以至少一个固定钩爪抓在由驱动器壳体构造的容纳部围边的方式插入容纳部围边中。作为替代接触元件作为弹簧片材的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规定,在接触元件和限界元件之间布置有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对此,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接触元件可以是挡片,而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可以构造成片状并且可以贴靠在设计成壁部的限界元件上。作为其他替代,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想到,接触元件具有在第一位置中贴靠在止挡壁部上的底侧和从底侧出发朝向限界元件方向延伸的两个运动限制臂,它们在第二位置中与止挡壁部间隔开布置。根据另一替代方案,针对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的紧固有利的是,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布置在两个运动限制臂之间并且具有保持连接片和变形区段,保持连接片形状锁合地(formschlüssig)紧固在构造于驱动器壳体内的保持凹部中。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可以在第二位置中被压缩。然而也可以想到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的纯变形,从而在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规定,在第二位置中,在两个运动限制臂之间形成的体积大于布置在第二位置中的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的体积。特别廉价的制造方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由第一塑料以及驱动器壳体由第二塑料借助双组分注塑成形来制造。利用双组分注塑成形的帮助可以组合硬塑料(例如用于驱动器壳体)和软塑料(例如用于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在应用电驱动马达时,该电驱动马达不仅沿第一转动方向,而且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例如表面齐平的门把手探出和缩回所需,存在这样的危险,驱动轴偏转离开机械补偿元件并由此可能形成干扰噪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设置机械附加补偿元件,其安装在驱动器壳体上并且其布置在驱动轴的第二自由纵向端部上,其中,机械附加补偿元件允许驱动轴朝向从第一马达侧指向第二马达侧的方向相对于驱动器壳体抵抗由机械附加补偿元件施加的补偿力运动并且朝向第一马达侧的方向挤压驱动轴的第二自由纵向端部。以此方式,通过机械补偿元件和机械附加补偿元件将补偿力形式的预紧力作用于驱动轴的两个自由纵向端部,其中,驱动轴的偏转完全可行,而在此其中一个自由纵向端部不会很大噪音地撞击轴向止挡。在此,附加补偿元件可以如下实施,如前面针对补偿元件所描述的那样。相应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中,驱动器壳体具有另外的止挡壁部(附加止挡壁部)和另外的限界元件(附加限界元件),该另外的止挡壁部具有凹部,驱动轴的第二自由纵向端部布置在其内,其中,机械附加补偿元件布置在另外的止挡壁部和另外的限界元件之间。作为针对附加补偿元件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规定,机械附加补偿元件具有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另外的接触元件(附加接触元件),其贴靠在驱动轴的第二自由纵向端部上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另外的接触元件(附加接触元件)贴靠在另外的止挡壁部上,在第二位置中,另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机动车驱动装置(1),所述机动车驱动装置具有:/n驱动器壳体(2);/n电驱动马达(4),所述电驱动马达具有马达壳体(5)并且所述电驱动马达布置在所述驱动器壳体(2)内;/n贯穿所述马达壳体(5)的驱动轴(6),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轴区段(7)和第二轴区段(10),所述第一轴区段具有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并且所述第一轴区段在第一马达侧(9)从所述马达壳体(5)伸出,所述第二轴区段在与所述第一马达侧(9)对置的第二马达侧(12)上以第二自由纵向端部(11)从所述马达壳体(5)伸出;以及/n驱动蜗杆(14),所述驱动蜗杆构造在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轴区段(7)上,/n其特征在于具有机械补偿元件(16),所述机械补偿元件安装在所述驱动器壳体(2)上并且所述机械补偿元件布置在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上,其中,所述机械补偿元件(16)允许所述驱动轴(6)在从所述第二马达侧(12)指向所述第一马达侧(9)的方向上相对所述驱动器壳体(2)抵抗由所述机械补偿元件(16)施加的补偿力地运动,并且朝向所述第二马达侧(12)方向挤压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8 DE 102018112703.01.机动车驱动装置(1),所述机动车驱动装置具有:
驱动器壳体(2);
电驱动马达(4),所述电驱动马达具有马达壳体(5)并且所述电驱动马达布置在所述驱动器壳体(2)内;
贯穿所述马达壳体(5)的驱动轴(6),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轴区段(7)和第二轴区段(10),所述第一轴区段具有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并且所述第一轴区段在第一马达侧(9)从所述马达壳体(5)伸出,所述第二轴区段在与所述第一马达侧(9)对置的第二马达侧(12)上以第二自由纵向端部(11)从所述马达壳体(5)伸出;以及
驱动蜗杆(14),所述驱动蜗杆构造在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轴区段(7)上,
其特征在于具有机械补偿元件(16),所述机械补偿元件安装在所述驱动器壳体(2)上并且所述机械补偿元件布置在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上,其中,所述机械补偿元件(16)允许所述驱动轴(6)在从所述第二马达侧(12)指向所述第一马达侧(9)的方向上相对所述驱动器壳体(2)抵抗由所述机械补偿元件(16)施加的补偿力地运动,并且朝向所述第二马达侧(12)方向挤压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壳体(2)具有止挡壁部(17)和限界元件(18),所述止挡壁部具有凹部(19),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布置在所述凹部内,其中,所述机械补偿元件(16)布置在所述止挡壁部(17)与所述限界元件(1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补偿元件(16)具有由耐磨材料制成的接触元件(20),所述接触元件贴靠在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上并且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接触元件(20)贴靠在所述止挡壁部(17)上,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接触元件(20)与所述止挡壁部(17)间隔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20)构造成弹簧片材(21),所述弹簧片材力锁合地紧固在所述驱动器壳体(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20)具有带坐面(22)和靠背面(23)的座椅托架的形状,其中,所述驱动轴(6)的第一自由纵向端部(8)贴靠在所述接触元件(20)的靠背面(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面(22)中构造出通孔(24),所述限界元件(18)贯穿所述通孔平行于所述靠背面(23)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面(22)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钩爪(25),至少一个固定钩爪侧向从所述坐面(22)凸起并且倾斜于所述坐面(22)延伸,其中,所述坐面(22)以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钩爪(25)抓在由所述驱动器壳体(2)构造的容纳部围边(26)上的方式插入所述容纳部围边(26)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元件(20)与所述限界元件(18)之间布置有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2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驱动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20)是挡片(28),能弹性变形的补偿机构(27)构造成片状并且贴靠在设计成壁部的限界元件(18)上。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亚斯·科赫斯特凡·维特坎普托尔斯滕·托尔科夫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