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67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的外壳本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中板、设置在中板上的上盖,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槽,两个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接线板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的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卡合的限位槽,所述的中板上对应各卡接槽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所述各卡板的下端分别穿插在相对应的卡接槽内且抵触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板上,且构成卡板与接线板的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AC contactor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C contactor shell, which includes a shell body. The shell body includes a base, a middle plate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n upper cover arranged on the middle plat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two clamping slots, two clamping slot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wire terminal, two sides of the terminal block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limit block, and the card A limit slot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ng slot which is clamped with the limit block, and a card board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each corresponding clamping slot on the middle plate, and the lower ends of each card board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clamping slot and collide with the wiring board of the wiring terminal, and the limi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ard board and the wiring board is form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abl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流接触器外壳
本技术涉及交流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外壳。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控制电路,用辅助接点来导通控制回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与弹簧弹力相配合,实现触头的接通和分断的。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外壳采用的注射成型或模压成型工艺制成,该交流接触器外壳包括底座、中板、上盖,底座、中板、设置在底座的外壁上的接线座,在模压成型时,需要在底座的侧壁上放置与接线座相连接的嵌件,现有的交流接触器外壳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嵌件嵌件十分难摆放,且嵌件容易掉落,导致产品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该交流接触器壳体存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交流接触器外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交流接触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的外壳本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中板、设置在中板上的上盖,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槽,两个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接线板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的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卡合的限位槽,所述的中板上对应各卡接槽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所述各卡板的下端分别穿插在相对应的卡接槽内且抵触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板上,且构成卡板与接线板的限位配合。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将接线端子卡紧在底座与中板之间,便于接线端子与底座、中板的装配,且接线端子不易松动、脱落,在模压成型时,不需要将嵌件放置在底座上,简化了该交流接触器的生产工艺,提高了该交流接触器的生产效率,从而该交流接触器外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特别地,所述的接线板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部,两个限位部分别向上折弯延伸且抵触在卡板的内壁上,且构成接线板与卡板的限位配合。在接线板上设置有与中板构成限位配合的限位部,从而保证了接线端子与底座、中板的连接更紧凑,有效避免接线端子松动、脱落。特别地,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安装孔,底座的侧壁上对应各安装孔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让位槽,所述的中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各弧形让位槽相配合的弧形槽。在底座、中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配合的弧形让位槽、弧形槽,从而便于安装人员在安装孔内打螺钉,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特别地,所述的接线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板,压板上设置有紧固件,该紧固件穿过压板且连接在接线板上,且压板与接线板之间形成有压线腔。压板与接线板之间形成有压线腔,压板可将导线压紧在压线腔内,保证了接线端子与导线的连接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交流接触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0,所述的外壳本体10包括底座10、设置在底座10上的中板11、设置在中板11上的上盖12,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槽101,两个卡接槽101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20,接线端子20的接线板21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211,所述的卡接槽101内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块211相卡合的限位槽1011,所述的中板11上对应各卡接槽101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111,所述各卡板111的下端分别穿插在相对应的卡接槽101内且抵触在接线端子20的接线板21上,且构成卡板111与接线板21的限位配合。所述的接线板21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部212,两个限位部212分别向上折弯延伸且抵触在卡板111的内壁上,且构成接线板21与卡板111的限位配合。在接线板上设置有与中板构成限位配合的限位部,从而保证了接线端子与底座、中板的连接更紧凑,有效避免接线端子松动、脱落。所述的底座10上设置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安装孔102,底座10的侧壁上对应各安装孔102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让位槽103,所述的中板11上分别设置有与各弧形让位槽103相配合的弧形槽112。在底座、中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配合的弧形让位槽、弧形槽,从而便于安装人员在安装孔内打螺钉,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所述的接线板21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板22,压板22上设置有紧固件23,该紧固件23穿过压板22且连接在接线板21上,且压板22与接线板21之间形成有压线腔。压板与接线板之间形成有压线腔,压板可将导线压紧在压线腔内,保证了接线端子与导线的连接更牢固。将接线端子卡紧在底座与中板之间,便于接线端子与底座、中板的装配,且接线端子不易松动、脱落,在模压成型时,不需要将嵌件放置在底座上,简化了该交流接触器的生产工艺,提高了该交流接触器的生产效率,从而该交流接触器外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接触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本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中板、设置在中板上的上盖,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槽,两个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接线板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的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卡合的限位槽,所述的中板上对应各卡接槽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所述各卡板的下端分别穿插在相对应的卡接槽内且抵触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板上,且构成卡板与接线板的限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本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中板、设置在中板上的上盖,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槽,两个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接线板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所述的卡接槽内分别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卡合的限位槽,所述的中板上对应各卡接槽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板,所述各卡板的下端分别穿插在相对应的卡接槽内且抵触在接线端子的接线板上,且构成卡板与接线板的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板的一端具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炳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金通成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