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64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承荷探测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包括轴杆、屏蔽层、连接杆、固定块、内绝缘层、导体、耐高温层、缓冲层、外绝缘层、内铠装层、外铠装层和反光粒子,所述轴杆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与屏蔽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该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可以减少人为踩踏或者老鼠等动物啃食,即使被人为踩到或者被重物压到时,也是通过缓冲层进行缓冲之后,由轴杆和连接杆承受压力,且通过设置固定块,即使压力过大,内绝缘层和导体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形变,可使用距离更长,范围更广,多重预防,使该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的使用效果更好。

Intelligent module data transmission load detection cab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oad bearing detection cable, and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module data transmission load bearing detection cable, which comprises a shaft pole, a shielding layer, a connecting rod, a fixing block, an inner insulating layer, a conductor, a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layer, a buffer layer, an outer insulating layer, an inner armor layer, an outer armor layer and reflective particles. The outer wall of the shaft pole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ielding layer Connecting rod. The intelligent module data transmission load bearing detection cable can reduce the trampling by humans or the gnawing by rats and other animals. Even if it is trampled by humans or when it is pressed by heavy objects, it is also buffered by the buffer layer. The shaft rod and the connecting rod bear the pressure, and by setting the fixed block, even if the pressure is too large, the inner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conductor will not deform greatly, and the service distance is much longer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wide range and multiple prevention, which mak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data transmission and load bearing detection cable of the intelligent module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
本技术涉及承荷探测电缆
,具体为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
技术介绍
承荷探测电缆适用于承受机械负荷进行电气测量的油矿探测电缆,这类电缆用于各类油、气井的测井、射孔和取芯等作业,也可用于海洋调查,河流、港湾、水利、水文测量和煤田地质勘探,地热测井等方面,作为挂重仪器测量用连接线。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结构简单,与普通的承荷探测电缆并无太大区别,例如中国专利CN1316511C所提供的一种带缓冲层的承荷探测电缆,虽然可以承受和抗击较强冲击波的冲击和其它外力的冲击等,但是电缆在进行数据或者电力传输的时候,发热较为严重,且承荷探测电缆一般长度较长,在进行作业时,常常会有人因为没有注意脚下而踩到承荷探测电缆,造成内部的导电线变形或者移位,影响电力或者数据的传输,长期如此非常容易损坏承荷探测电缆,影响承荷探测电缆的使用寿命,故而提出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具备抗压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市场上现有的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结构简单,与普通的承荷探测电缆并无太大区别,例如中国专利CN1316511C所提供的一种带缓冲层的承荷探测电缆,虽然可以承受和抗击较强冲击波的冲击和其它外力的冲击等,但是电缆在进行数据或者电力传输的时候,发热较为严重,且承荷探测电缆一般长度较长,在进行作业时,常常会有人因为没有注意脚下而踩到承荷探测电缆,造成内部的导电线变形或者移位,影响电力或者数据的传输,长期如此非常容易损坏承荷探测电缆,影响承荷探测电缆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抗压效果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包括轴杆、屏蔽层、连接杆、固定块、内绝缘层、导体、耐高温层、缓冲层、外绝缘层、内铠装层、外铠装层和反光粒子,所述轴杆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与屏蔽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杆,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轴杆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一侧的内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体,所述屏蔽层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内铠装层,所述内铠装层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外铠装层,所述内铠装层和外铠装层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反光粒子。优选的,所述屏蔽层为铜丝,所述轴杆位于屏蔽层的中心处。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与内绝缘层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连接杆呈环形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为弧形,且固定块的弧度与内绝缘层的外侧壁弧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壁与屏蔽层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内绝缘层为塑料。优选的,所述导体为导线绞合而成,导线为铜导线。优选的,所述耐高温层为酚醛纤维,且所述耐高温层的厚度大于三毫米。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聚丙烯,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大于五毫米。优选的,所述反光粒子为高反射微棱镜,所述内铠装层和外铠装层均为绞合而成。(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通过在内铠装层和外铠装层之间的缝隙处设置反光粒子,使在使用的时候,人或者动物接近的时候,通过反光粒子反射,引起人或者动物的注意,可以减少人为踩踏或者老鼠等动物啃食,通过在屏蔽层的内部设置轴杆,通过将连接杆将轴杆固定,在连接杆的两侧设置固定块,将内绝缘层设置在相邻两个固定块之间,在内绝缘层的内部设置导体,在耐高温层的外侧设置缓冲层,当在使用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进行作业时,即使被人为踩到或者被重物压到时,也是通过缓冲层进行缓冲之后,由轴杆和连接杆承受压力,且通过设置固定块,即使压力过大,内绝缘层和导体也不会发生较大的形变,通过在屏蔽层的外侧设置耐高温层,提升该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可耐受温度上限,可使用距离更长,范围更广,多重预防,使该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电缆在进行数据或者电力传输的时候,发热较为严重,且承荷探测电缆一般长度较长,在进行作业时,常常会有人因为没有注意脚下而踩到承荷探测电缆,造成内部的导电线变形或者移位,影响电力或者数据的传输,长期如此非常容易损坏承荷探测电缆,影响承荷探测电缆的使用寿命的问题。2、该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通过将内绝缘层设置在相邻两个固定块之间,在内绝缘层的内部设置导体,既可以可有效抑制共模干扰,使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即使在强干扰环境下,也能传送图像信号,而且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干扰,使传输距离增加,信号衰减速度降低,且将屏蔽层设置为铜丝屏蔽,屏蔽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结构外铠装层绞合示意图。图中:1轴杆、2屏蔽层、3连接杆、4固定块、5内绝缘层、6导体、7耐高温层、8缓冲层、9外绝缘层、10内铠装层、11外铠装层、12反光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包括轴杆1、屏蔽层2、连接杆3、固定块4、内绝缘层5、导体6、耐高温层7、缓冲层8、外绝缘层9、内铠装层10、外铠装层11和反光粒子12,轴杆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与屏蔽层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屏蔽层2为铜丝,轴杆1位于屏蔽层2的中心处,连接杆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轴杆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连接杆3相对一侧的内绝缘层5,连接杆3的数量与内绝缘层5的数量相等,且连接杆3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固定块4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为弧形,且固定块4的弧度与内绝缘层5的外侧壁弧度相适配,使固定块4可以起到支撑内绝缘层5的效果,内绝缘层5的外侧壁与屏蔽层2的内侧壁相接触,内绝缘层5为塑料,内绝缘层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体6,导体6为导线绞合而成,导线为铜导线,屏蔽层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7,耐高温层7为酚醛纤维,酚醛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不熔融、抗火焰、柔软舒适和耐高温,可抗高温达1100℃,而且能够抵抗许多化学物质的侵蚀,即使经过反复洗涤也不会影响其抗高温性能,且耐高温层7的厚度大于三毫米,耐高温层7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层8,缓冲层8为聚丙烯,聚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包括轴杆(1)、屏蔽层(2)、连接杆(3)、固定块(4)、内绝缘层(5)、导体(6)、耐高温层(7)、缓冲层(8)、外绝缘层(9)、内铠装层(10)、外铠装层(11)和反光粒子(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与屏蔽层(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所述轴杆(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3)相对一侧的内绝缘层(5),所述内绝缘层(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体(6),所述屏蔽层(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7),所述耐高温层(7)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层(8),所述缓冲层(8)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外绝缘层(9),所述外绝缘层(9)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内铠装层(10),所述内铠装层(10)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外铠装层(11),所述内铠装层(10)和外铠装层(11)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反光粒子(12)。/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包括轴杆(1)、屏蔽层(2)、连接杆(3)、固定块(4)、内绝缘层(5)、导体(6)、耐高温层(7)、缓冲层(8)、外绝缘层(9)、内铠装层(10)、外铠装层(11)和反光粒子(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与屏蔽层(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所述轴杆(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3)相对一侧的内绝缘层(5),所述内绝缘层(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体(6),所述屏蔽层(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耐高温层(7),所述耐高温层(7)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层(8),所述缓冲层(8)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外绝缘层(9),所述外绝缘层(9)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内铠装层(10),所述内铠装层(10)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外铠装层(11),所述内铠装层(10)和外铠装层(11)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反光粒子(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2)为铜丝,所述轴杆(1)位于屏蔽层(2)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块数据传输承荷探测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文伟杨冬吴开明袁清张敏张国宏王强薛涛杨恒勇钟力生陈祖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劳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