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56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包括入卡模块、隔离模块、第一检测模块、旋转模块、打卡模块和控制模块,入卡模块具有不同类型的卡片和用于装载卡片的运输载具,运输载具上贴有与卡片的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码;隔离模块用于隔离运输载具;第一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一条码读取设备,第一条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标识码上的第一信息;旋转模块包括多个旋转平台;打卡模块包括多个打卡机,每个打卡机对应一个旋转平台,入卡模块、隔离模块、第一检测模块、旋转模块和打卡模块之间通过输送模块依次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隔离模块、第一检测模块、旋转模块和打卡模块的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卡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提高发卡效率。

A card issu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classified transmiss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d issu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classified transmission, which includes a card input module, an isolation module, a first detection module, a rotation module, a punch module and a control module. The card input module has different types of cards and a transport vehicle for loading cards, and the transport vehicle is pasted with an identification c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ards; the isolation module is used for isolating the transport vehicle; and A detection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arcode reading device, the first barcode reading device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first information on the identification code; the rotation modul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rotating platforms; the punch modul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unch machines, each punch machine corresponds to a rotating platform, and the input module, the isolation module, the first detection module, the rotation module and the punch module ar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control modul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he isolation module, the first detection module, the rotation module and the punch module. The card issu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automation degree, reduces the error of manual op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card issu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卡制卡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见的金融卡如储蓄卡、信用卡、购物卡等,银行在发卡时往往会因为人员在传输以及分类时造成不必要的报废,例如刮花磁条、压坏卡片、分类混乱导致混料等等,这种报废的损失完全是可以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传输以及卡片打卡前分类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受到人工主观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传输的方法以及分类都会有各自的看法以及做法,从而导致这些不必要的报废,也有可以造成不良卡片流出或者用错卡片的情况。然而,目前常见的做法是把卡片通过运送载具人工运送到对应机台,但是由于人的注意力以及精力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卡片放错机台,或者卡片弄掉、弄坏的情况出现,而且员工拿到卡基后还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性去判断卡片应该如何分类打卡效率快,这样主观分类下来往往不能保证一定是最优以及最有效率的打卡方式,如果使用卡片自动传输以及分类装置,能提高制卡的效率以及提高卡片流程的可管理性,同时还减少了由于传输、分类之间造成的报废以及混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发卡设备包括入卡模块、隔离模块、第一检测模块、旋转模块、打卡模块和控制模块,入卡模块具有用于装载不同类型的卡片的运输载具,运输载具上贴有与卡片的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码;隔离模块用于隔离运输载具;第一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一条码读取设备,第一条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标识码上的第一信息;旋转模块包括多个旋转平台;打卡模块包括多个打卡机,每个打卡机对应一个旋转平台,入卡模块、隔离模块、第一检测模块、旋转模块和打卡模块之间通过输送模块依次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隔离模块、第一检测模块、旋转模块和打卡模块的运行。进一步的方案是,隔离模块包括转盘、多个存储载具和推送组件,多个存储载具均匀设置在转盘的周向上;隔离模块和入卡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隔离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带,存储载具在随转盘转动过程中可分别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邻接,推送组件将存储载具上的运输载具推送至第二传送带上。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第一阻隔块,第一阻隔块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阻隔块向靠近和远离第一传送带的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还设置有第一感应器,第一感应器位于第一阻隔块的上游。进一步的方案是,存储载具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器。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检测模块的下游设置有第二阻隔块,第二传送带自隔离模块延伸至旋转模块,第二阻隔块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阻隔块向靠近和远离第二传送带的方向往复移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分类检测模块,分类检测模块设置在旋转模块和打卡模块之间,相邻的旋转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三传送带;分类检测模块包括第二检测模块和卡片整理模块,第二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二条码读取设备,第二条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标识码上的第二信息,卡片整理模块和旋转模块之间设置有第四传送带,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第四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卡片整理模块包括移送组件、多排双向滚轮,移送组件在第四传送带和多排双向滚轮之间往复移动,打卡机设置在多排双向滚轮的下游。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检测模块的下游设置有第三阻隔块,第三阻隔块与第三驱动组件连接,第三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三阻隔块向靠近和远离第四传送带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第五传送带,第五传送带可随旋转平台一起转动,旋转平台上朝向第五传送带设置有第三感应器。进一步的方案是,打卡机与入卡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回收传送带。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的发卡设备通过入卡模块将卡片分类放置于相应的运输载具上,通过输送模块输送至隔离模块上,运输载具可以暂存在隔离模块上,避免在后续工序中堆积,经过第一检测模块进行扫描,识别运输载具上的信息,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旋转平台旋转,将运输载具转移至对应的打卡模块的输送带,经过打卡机进行打卡。本技术的发卡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提高发卡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模块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隔离模块和第一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旋转模块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旋转模块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第二检测模块和卡片整理模块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模块框图。本实施例中,发卡设备包括入卡模块1、隔离模块2、第一检测模块3、旋转模块4、第二检测模块5、卡片整理模块6、打卡模块7、输送模块和控制模块,入卡模块1、隔离模块2、第一检测模块3、旋转模块4、第二检测模块5、卡片整理模块6和打卡模块7之间通过输送模块依次连接,输送模块包括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第三输送带13和第四输送带14。入卡模块1用于存放不同类型的卡片和运输载具,同一银行的卡片放置在一起,并将同一银行的不同种类的卡片进行归类,将同一类的卡片放入同一个运输载具中,并在运输载具上贴上与该卡片的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码,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二维码作为卡片的标识码。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用条形码作为卡片的标识码。同时参见图1和参见图2,图2是本技术的发卡设备实施例的隔离模块和第一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隔离模块2用于隔离运输载具,防止运输载具在后续的工位上发生堆积,从而使得运输载具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协调一致。隔离模块2包括转盘20、多个存储载具21和推送组件22,多个存储载具21均匀设置在转盘20的周向上。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分别位于隔离模块2的两侧,存储载具21在随转盘20转动过程中可分别与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邻接。在第一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第一阻隔块111,第一阻隔块111与第一驱动组件112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12可驱动第一阻隔块111朝向第一传送带11的方向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12为气缸组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112还可以是电机组件。第一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感应器110,第一感应器110位于第一阻隔块111的上游。运输载具从入卡模块1放置于第一传送带11上,并沿着第一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进行传送,当第一感应器110检测到运输载具,并且存储载具21旋转至与第一传送带11邻接时,第一驱动组件112驱动第一阻隔块111向远离第一传送带11的方向移动,第一传送带11上的第一阻隔块111打开,第一传送带11将运输载具输送至与第一传送带11邻接的存储载具21上。存储载具21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器23,第二感应器23检测到运输载具时,转盘20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下一个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其特征在于:/n入卡模块,所述入卡模块具有用于装载不同类型的卡片的运输载具,所述运输载具上贴有与所述卡片的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码;/n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运输载具;/n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一条码读取设备,所述第一条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所述标识码上的第一信息;/n旋转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多个旋转平台;/n打卡模块,所述打卡模块包括多个打卡机,每个所述打卡机对应一个所述旋转平台,所述入卡模块、所述隔离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打卡模块之间通过输送模块依次连接;/n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隔离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打卡模块的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其特征在于:
入卡模块,所述入卡模块具有用于装载不同类型的卡片的运输载具,所述运输载具上贴有与所述卡片的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码;
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运输载具;
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一条码读取设备,所述第一条码读取设备用于识别所述标识码上的第一信息;
旋转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多个旋转平台;
打卡模块,所述打卡模块包括多个打卡机,每个所述打卡机对应一个所述旋转平台,所述入卡模块、所述隔离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打卡模块之间通过输送模块依次连接;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隔离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打卡模块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模块包括转盘、多个存储载具和推送组件,多个所述存储载具均匀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周向上;
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入卡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隔离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存储载具在随所述转盘转动过程中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邻接,所述推送组件将所述存储载具上的所述运输载具推送至所述第二传送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第一阻隔块,所述第一阻隔块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阻隔块向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方向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类传输的发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还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块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国黄卫枝吴思强
申请(专利权)人:金邦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