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18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支撑主体设有第一月牙凸台;两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二弧形板;两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第三支撑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三弧形板;两壳体模组,所述壳体模组用于与柔性显示屏固接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既可以给予柔性显示屏足够的支撑强度,还可以避免对柔性显示屏施加破坏性应力。

Link mechanism for flexible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 particular to a link mechanism suitable for a flexible screen, which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part, the first support part including a first support body and a first arc plate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support body, the first support body provided with a first tooth boss; two second support parts,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including the second support main body Body and a second arc-shaped plate above the second support body; two third support parts, the third support part including the third support body and the third arc-shaped plate above the third support body; two shell modules, the shell module for fixation with the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The link mechanism suitable for the flexible screen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provide sufficient support strength for the flexible screen, but also avoid applying destructive stress to the flexible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对可折叠柔性屏的研究已然成为了该领域的一大重要技术研究分支。一般地,可折叠柔性屏包括柔性显示屏和链接机构。传统的链接机构在平面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会产生应力,具体地,在链接机构由平面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应力为朝向两侧的推力,而在链接机构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平面状态时,应力为朝向可折叠区的拉力。这些应力集中于可折叠柔性屏的可折叠区域,会使得柔性显示屏在可折叠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进而表现出波浪不平或者翘曲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柔性显示屏的内部器件受损,最终导致显示不良等。因此需要一种链接机构,既可以给予柔性显示屏足够的支撑强度,还可以避免对柔性显示屏施加破坏性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既可以给予柔性显示屏足够的支撑强度,还可以避免对柔性显示屏施加破坏性应力。为达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支撑主体设有第一月牙凸台;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主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有第一月牙凹槽,所述第二支撑主体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月牙凹槽;所述第一月牙凸台插入所述第一月牙凹槽中,当所述第一月牙凸台滑动至所述第一月牙凹槽的根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转动至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下方;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设置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第三支撑主体和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三弧形板;所述第三支撑主体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侧设有插入所述第二月牙凹槽中的第二月牙凸台,所述第三支撑主体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凸台;当所述第二月牙凸台滑动至所述第二月牙凹槽的根部时,所述第二弧形板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板的下方;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设置的壳体模组,所述壳体模组用于与柔性显示屏固接,所述壳体模组靠近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凹槽,所述第三月牙凸台插入所述第三月牙凹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第三弧形板三者的长度依次递增。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三者的端部均设有三角凸台。优选地,所有所述三角凸台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一弧形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月牙凸台和第三月牙凸台均倾斜向下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三月牙凸台从所述第三弧形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往外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月牙凸台远离其根部的一端向侧面延伸出限位凸台;所述第二月牙凹槽的一侧为开口结构,另一侧的上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限位凸台的限位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既可以给予柔性显示屏足够的支撑强度,还可以避免对柔性显示屏施加破坏性应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各支撑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部;101、第一支撑主体;1011、第一月牙凸台;102、第一弧形板;2、第二支撑部;201、第二支撑主体;2011、第一月牙凹槽;2012、第二月牙凹槽;202、第二弧形板;3、第三支撑部;301、第三支撑主体;3011、第二月牙凸台;3012、第三月牙凸台;302、第三弧形板;4、壳体模组;401、第三月牙凹槽;5、三角凸台;6、限位凸台;7、限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包括第一支撑部1、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第三支撑部3和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壳体模组4。参见图2~图5,所述第一支撑部1包括第一支撑主体101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主体101上方的第一弧形板102,所述第一支撑主体101设有第一月牙凸台1011。所述第二支撑部2包括第二支撑主体201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上方的第二弧形板202;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一月牙凹槽2011,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二月牙凹槽2012;所述第一月牙凸台1011插入所述第一月牙凹槽2011中,当所述第一月牙凸台1011滑动至所述第一月牙凹槽2011的根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02转动至所述第二弧形板202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撑部3包括第三支撑主体301和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上方的第三弧形板302;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2的一侧设有插入所述第二月牙凹槽2012中的第二月牙凸台3011,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凸台3012;当所述第二月牙凸台3011滑动至所述第二月牙凹槽2012的根部时,所述第二弧形板202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板302的下方。所述壳体模组4用于与柔性显示屏固接,所述壳体模组4靠近所述第三支撑部3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凹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部(1),所述第一支撑部(1)包括第一支撑主体(101)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主体(101)上方的第一弧形板(102),所述第一支撑主体(101)设有第一月牙凸台(1011);/n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所述第二支撑部(2)包括第二支撑主体(201)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上方的第二弧形板(202);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一月牙凹槽(2011),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二月牙凹槽(2012);所述第一月牙凸台(1011)插入所述第一月牙凹槽(2011)中,当所述第一月牙凸台(1011)滑动至所述第一月牙凹槽(2011)的根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02)转动至所述第二弧形板(202)的下方;/n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第三支撑部(3),所述第三支撑部(3)包括第三支撑主体(301)和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上方的第三弧形板(302);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2)的一侧设有插入所述第二月牙凹槽(2012)中的第二月牙凸台(3011),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凸台(3012);当所述第二月牙凸台(3011)滑动至所述第二月牙凹槽(2012)的根部时,所述第二弧形板(202)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板(302)的下方;/n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壳体模组(4),所述壳体模组(4)用于与柔性显示屏固接,所述壳体模组(4)靠近所述第三支撑部(3)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凹槽(401),所述第三月牙凸台(3012)插入所述第三月牙凹槽(40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柔性屏的链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1),所述第一支撑部(1)包括第一支撑主体(101)和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主体(101)上方的第一弧形板(102),所述第一支撑主体(101)设有第一月牙凸台(1011);
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所述第二支撑部(2)包括第二支撑主体(201)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上方的第二弧形板(202);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一月牙凹槽(2011),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0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二月牙凹槽(2012);所述第一月牙凸台(1011)插入所述第一月牙凹槽(2011)中,当所述第一月牙凸台(1011)滑动至所述第一月牙凹槽(2011)的根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02)转动至所述第二弧形板(202)的下方;
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第三支撑部(3),所述第三支撑部(3)包括第三支撑主体(301)和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上方的第三弧形板(302);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2)的一侧设有插入所述第二月牙凹槽(2012)中的第二月牙凸台(3011),所述第三支撑主体(30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的一侧设有第三月牙凸台(3012);当所述第二月牙凸台(3011)滑动至所述第二月牙凹槽(2012)的根部时,所述第二弧形板(202)转动至所述第三弧形板(302)的下方;
两关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对称设置的壳体模组(4),所述壳体模组(4)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张秀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