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05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包括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框架的顶部左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底框架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架,且滑槽内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移动架与斜撑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移动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板,所述立柱靠近脚手架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上挂钩板设置在下挂钩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槽、移动架、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解决了传统的脚手架周转爬梯与脚手架之间连接不够紧密,爬梯高度难以调节,难以适应不同高度脚手架的问题。

An adjustable scaffold lad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scaffold ladder, which includes a bottom frame,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fram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wheel, the left end of the top of the bottom fram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two mutually parallel columns, the top of the column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bottom frame are fixedly provided with diagonal braces, the inner side of the diagonal braces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and the slide in the slide is provided with a movement The slide way is provided with a bolt hole, the mobile frame and the diagonal brace are fixed by fastening bolts, the foot pedal is fixed between the mobile frame, the side of the column close to the scaffold is fixed with a slide rail, the slide rail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hook plate and a lower hook plate, and the upper hook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lower hook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caffold turnover ladder and the scaffold is not close enough, the height of the ladder is difficult to adjus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ifferent height of the scaffold by setting the chute, the mobile frame, the upper hook plate and the lower hook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设备,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通常用在建筑工地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脚手架在使用时常配合爬梯使用,现有的脚手架爬梯难以调节高度,且爬梯与脚手架的钩接稳定性不足,存在安全隐患,故本技术设计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来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以解决传统的脚手架周转爬梯与脚手架之间连接不够紧密,爬梯高度不能调节,难以适应不同高度脚手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包括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框架的顶部左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底框架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架,且滑槽内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移动架与斜撑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移动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板,所述立柱靠近脚手架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所述上挂钩板设置在下挂钩板的上方。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呈矩形状均匀设置在底框架的底部。所述移动架与斜撑平行设置。所述脚踏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脚踏板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架内。所述斜撑的底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柱,所述脚踏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脚踏柱等间距设置在两个支板之间。所述上挂钩板的长度大于下挂钩板的长度,且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立柱与底框架之间亦固定设置有栏杆,所述栏杆设置在斜撑的上方,且栏杆与移动架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当需要调节整个爬梯的攀爬高度时,使得移动架沿着滑槽向上或向下移动,待其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即可,工人可先从脚踏柱上攀爬至脚踏板上,再依次攀爬至脚手架上,从而使得该爬梯能适应不同高度脚手架的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轨、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使得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可根据脚手架的高度移动至合适位置,再将上挂钩板钩接在脚手架上,再将下挂钩板向上移动,使得上挂钩板和下挂钩板的直角边重合,通过螺栓固定住即可,双挂钩板的设置使得该爬梯与脚手架之间不易松开,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3)本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使得该爬梯移动方便,周转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挂钩板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框架,2-万向轮,3-立柱,4-斜撑,5-滑槽,6-移动架,7-紧固螺栓,8-脚踏板,9-脚踏柱,10-支板,11-螺栓孔,12-滑轨,13-上挂钩板,14-下挂钩板,15-栏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包括底框架1,底框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2,万向轮2设置有四个,四个万向轮2呈矩形状均匀设置在底框架1的底部,通过设置万向轮2,使得该爬梯移动方便,周转效率更高,底框架1的顶部左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柱3,立柱3的顶端与底框架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斜撑4,斜撑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滑槽5,滑槽5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架6,移动架6与斜撑4平行设置,且滑槽5内设置有螺栓孔11,移动架6与斜撑4之间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移动架6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板8,脚踏板8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脚踏板8等间距设置在移动架6内,斜撑4的底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板10,支板10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柱9,脚踏柱9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脚踏柱9等间距设置在两个支板10之间,立柱3靠近脚手架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2,滑轨12上滑动设置有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上挂钩板13设置在下挂钩板14的上方,上挂钩板13的长度大于下挂钩板14的长度,且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双挂钩板的设置使得该爬梯与脚手架之间不易松开,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立柱3与底框架1之间亦固定设置有栏杆15,栏杆15设置在斜撑4的上方,且栏杆15与移动架6平行设置。使用时,当需要调节整个爬梯的攀爬高度时,使得移动架6沿着滑槽5向上或向下移动,待其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即可,工人可先从脚踏柱9上攀爬至脚踏板8上,再依次攀爬至脚手架上,通过设置滑轨12、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使得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可根据脚手架的高度移动至合适位置,再将上挂钩板13钩接在脚手架上,再将下挂钩板14向上移动,使得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的直角边重合,通过螺栓固定住即可,双挂钩板的设置使得该爬梯与脚手架之间不易松开,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通过设置万向轮2,使得该爬梯移动方便,周转效率更高。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槽5、移动架6、滑轨12、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解决了传统的脚手架周转爬梯与脚手架之间连接不够紧密,爬梯高度难以调节,难以适应不同高度脚手架的问题。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包括底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底框架(1)的顶部左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柱(3),所述立柱(3)的顶端与底框架(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斜撑(4),所述斜撑(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架(6),且滑槽(5)内设置有螺栓孔(11),所述移动架(6)与斜撑(4)之间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所述移动架(6)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板(8),所述立柱(3)靠近脚手架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上滑动设置有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所述上挂钩板(13)设置在下挂钩板(14)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包括底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底框架(1)的顶部左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立柱(3),所述立柱(3)的顶端与底框架(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斜撑(4),所述斜撑(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架(6),且滑槽(5)内设置有螺栓孔(11),所述移动架(6)与斜撑(4)之间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所述移动架(6)之间固定设置有脚踏板(8),所述立柱(3)靠近脚手架的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上滑动设置有上挂钩板(13)和下挂钩板(14),所述上挂钩板(13)设置在下挂钩板(1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2)呈矩形状均匀设置在底框架(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脚手架爬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柳铮胥文昭王登成刘梅花唐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