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66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同轴线依次设置的前部轴体、中部轴体和后部轴体,前部轴体、中部轴体、后部轴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均呈柱状,本体内开设有一与本体同轴线设置的用于供外部输出轴插入的轴孔,轴孔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的一端面,轴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后部轴体上;前部轴体与中部轴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部,中部轴体与后部轴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部,前部轴体上设有第一注油孔,中部轴体上设有第二注油孔,后部轴体上设有第三注油孔,本体内设有一用于连通第一注油孔与第二注油孔的第一过油通道和用于连通第二注油孔与第三注油孔的第二过油通道。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与输出轴高效稳定配合。

Automobile steering gear input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put shaft of an automobile steering gear, which includes a body. The body comprises a front shaft body, a middle shaft body and a rear shaft body arranged in turn with the coaxial line. The diameters of the front shaft body, the middle shaft body and the rear shaft body decrease gradually and are all in the shape of columns.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hole arranged with the coaxial line of the body for the insertion of the external output shaft, and one end of the shaft hol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body One end face of the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shaft hole extends to the rear shaft body; a first transition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shaft body and the middle shaft body, a second transition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ddle shaft body and the rear shaft body, a first oil injec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haft body, a second oil injec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middle shaft body, a third oil injec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shaft body, and a first oil injection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body for connecting the first oil injection The first oil passage of the hole and the second oil injection hole and the second oil passage for communicating the second oil injection hole and the third oil injection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le coordination with the output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转向器输入轴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
,具体讲的是一种汽车转向器输入轴。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时是通过方向盘进行操控的,具体的,方向盘与汽车转向器总成上的输入轴相联结,从而使方向盘上的动力通过输入轴传递到汽车转向器总成上,以实现行驶中汽车的转向。转向器输入轴需要与转向器输出轴进行配合,即转向器输出轴需要插接入转向器输入轴内,转向器输入轴与转向器输出轴之间需要得到充分的润滑,才能有良好的装配效果,使得转向器输入轴与转向器输出轴配合精度更高,使得转向器总成有更好的工作效果,现有技术中,转向器输入轴与转向器输入轴之间往往没有较好的装配效果,使得二者之间装配效率低下,这样也是间接地对转向器总成寿命有一定的损害,另外现有的转向器输入轴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与输出轴高效稳定配合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同轴线依次设置的前部轴体、中部轴体以及后部轴体,所述前部轴体、中部轴体、后部轴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均呈柱状,所述本体内开设有一与本体同轴线设置的用于供外部输出轴插入的轴孔,所述轴孔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的一端面,所述轴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后部轴体上;所述前部轴体与中部轴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部,所述中部轴体与后部轴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部,所述前部轴体上开设有第一注油孔,所述中部轴体上开设有第二注油孔,所述后部轴体上开设有第三注油孔,所述本体内开设有一用于连通第一注油孔与第二注油孔的第一过油通道以及用于连通第二注油孔与第三注油孔的第二过油通道。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汽车转向器输入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本体包括直径逐渐减小的前部轴体、中部轴体以及后部轴体,设置不同的直径可以增强输入轴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前部轴体与中部轴体之间设有第一过渡部,中部轴体与后部轴体之间设有第二过渡部,可以进一步的增强输入轴的整体强度,避免输入轴在轴向上的应力过于集中;通过设置前部轴体、中部轴体以及后部轴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以及第三注油孔,可以使得润滑油从注油孔内流至输入轴的轴孔内,在输出轴与输入轴配合时,可以起到足够的润滑作用,结构简单,能够使转向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高效稳定地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渡部与第二过渡部均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横截面为梯形的圆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过渡部与第二过渡部均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横截面为梯形的圆台结构,可以使得前部轴体、中部轴体以及后部轴体三者之间连接过渡更加顺滑连贯,增强输入轴的整体强度,使得输入轴不易损坏,延长输入轴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注油孔的一端与轴孔连通,所述第一注油孔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前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二注油孔的一端与轴孔连通,所述第二注油孔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中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三注油孔的一端与轴孔连通,所述第三注油孔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后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通过设置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以及第三注油孔的一端均与轴孔连通,另一端均开口与本体的外圆周壁上,可以实现从注油孔处添加入润滑油,流至本体内的轴孔处,使得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得到足够的润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过油通道的形状相同且横截面均为台阶状。通过设置第一过油通道与第二过油通道的形状相同且横截面均为台阶状,可以使得从第一注油孔处注入的润滑油通过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自动流向至中部轴体以及后部轴体,使得润滑油能够充分地流到本体内的整个轴孔,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前部轴体、第一过渡部、中部轴体、第二过渡部、后部轴体是一体成型的。通过设置前部轴体、第一过渡部、中部轴体、第二过渡部、后部轴体是一体成型的,可以使得整个输入轴强度高,动力传递精准。作为优选,所述前部轴体、中部轴体、后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分别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均呈圆环状的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以及第三加强部。通过设置前部轴体、中部轴体、后部轴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以及第三加强部,可以分别提高前部轴体、中部轴体、后部轴体的强度,从而提高输入轴的整体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表面设置有防锈层。通过在本体表面设置有防锈层,可以本体的防锈能力得到提升,延长输入轴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前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在同一圆周内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4个。通过设置前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4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槽,便于本体的加工定位装配,使得产品的一致性较高。作为优选,所述中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环形槽。通过设置中部轴体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环形槽,可以减小中部轴体上的应力,使得中部轴体不会聚集过多的应力,使得中部轴体的抗疲劳能力加强,延长输入轴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第三注油孔靠近所述本体外圆周壁的一端为沉头孔,沉头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第三注油孔上均设有用于与内螺纹配合的沉头螺钉,所述沉头螺钉与沉头孔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环。通过设置沉头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且第一注油孔、第二注油孔、第三注油孔上均设有沉头螺钉,使得沉头螺钉与内螺纹配合,从而使得沉头螺钉与沉头孔之间配合紧密,防止润滑油流失,沉头螺钉与沉头孔之间设有橡胶密封环,进一步的提升沉头孔处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转向器输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转向器输入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本体,2、前部轴体,3、中部轴体,4、后部轴体,5、轴孔,6、第一过渡部,7、第二过渡部,8、第一注油孔,9、第二注油孔,10、第三注油孔,11、第一过油通道,12、第二过油通道,13、第一加强部,14、第二加强部,15、第三加强部,16、定位槽,17、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同轴线依次设置的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以及后部轴体4,所述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后部轴体4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均呈柱状,所述本体1内开设有一与本体1同轴线设置的用于供外部输出轴插入的轴孔5,所述轴孔5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1的一端面,所述轴孔5的另一端延伸至后部轴体4上;所述前部轴体2与中部轴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部6,所述中部轴体3与后部轴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部7,所述前部轴体2上开设有第一注油孔8,所述中部轴体3上开设有第二注油孔9,所述后部轴体4上开设有第三注油孔10,所述本体1内开设有一用于连通第一注油孔8与第二注油孔9的第一过油通道11以及用于连通第二注油孔9与第三注油孔10的第二过油通道12。通过设置本体1包括直径逐渐减小的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以及后部轴体4,设置不同的直径可以增强输入轴的整体强度;通过设置前部轴体2与中部轴体3之间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同轴线依次设置的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以及后部轴体(4),所述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后部轴体(4)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均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开设有一与本体(1)同轴线设置的用于供外部输出轴插入的轴孔(5),所述轴孔(5)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1)的一端面,所述轴孔(5)的另一端延伸至后部轴体(4)上;所述前部轴体(2)与中部轴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部(6),所述中部轴体(3)与后部轴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部(7),所述前部轴体(2)上开设有第一注油孔(8),所述中部轴体(3)上开设有第二注油孔(9),所述后部轴体(4)上开设有第三注油孔(10),所述本体(1)内开设有一用于连通第一注油孔(8)与第二注油孔(9)的第一过油通道(11)以及用于连通第二注油孔(9)与第三注油孔(10)的第二过油通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同轴线依次设置的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以及后部轴体(4),所述前部轴体(2)、中部轴体(3)、后部轴体(4)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均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开设有一与本体(1)同轴线设置的用于供外部输出轴插入的轴孔(5),所述轴孔(5)的一端贯穿所述本体(1)的一端面,所述轴孔(5)的另一端延伸至后部轴体(4)上;所述前部轴体(2)与中部轴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部(6),所述中部轴体(3)与后部轴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部(7),所述前部轴体(2)上开设有第一注油孔(8),所述中部轴体(3)上开设有第二注油孔(9),所述后部轴体(4)上开设有第三注油孔(10),所述本体(1)内开设有一用于连通第一注油孔(8)与第二注油孔(9)的第一过油通道(11)以及用于连通第二注油孔(9)与第三注油孔(10)的第二过油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6)与第二过渡部(7)均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横截面为梯形的圆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油孔(8)的一端与轴孔(5)连通,所述第一注油孔(8)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前部轴体(2)的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二注油孔(9)的一端与轴孔(5)连通,所述第二注油孔(9)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中部轴体(3)的外圆周壁上;所述第三注油孔(10)的一端与轴孔(5)连通,所述第三注油孔(10)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后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峰机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