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578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层压上盖、与所述层压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位于所述层压上盖与所述加热板之间的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漆布,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在空间连通的抽真空孔,所述加热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漆布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加热板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排气槽道,所述排气槽道与所述抽真空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可有效防止漆布在层压过程中吸附在加热板上,提升了漆布的使用寿命,同时光伏组件层压装置有效防止了层压过程中真空度的损失,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

Photovoltaic module lamin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hotovoltaic module lamin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aminating upper cover, a heating plate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laminating upper cover, a paint cloth for carrying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between the laminating upper cover and the heating plate, and a vacuum pumping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space where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is located. The heating plate has a first surface, and the paint clo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rface The hea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channel formed from the first surface inward depression, and the exhaust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vacuum hole.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lamina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lacquer cloth from adsorbing on the heating plate in the laminating process,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acquer cloth, at the same time,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laminating devic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loss of vacuum degree in the laminat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laminating efficiency of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层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属于光伏组件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光伏组件的层压阶段通常分为一、上下腔室抽真空,二、上腔室充气、下腔室保压两个阶段。在光伏组件层压的过程中,下腔室始终保持真空状态,继而使得两个镜面物体在真空状态下直接接触,并将两个镜面物体中间的空气全部抽去,以保证两个镜面物体的紧密贴合。然而,在现有的光伏组件200层压过程中(如图1),光伏组件层压机100的加热板110与下漆布120将在真空的作用下紧密的贴合在一起,致使下漆布120传输困难,继而导致下漆布在真空和传输拉力的作用下拉扯损坏。现有技术中,为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通常将下漆布120更换为麻点漆布,然而如此设置将导致光伏层压件200边缘的密封圈处存在轻微的漏气现象(如图2),致使光伏组件层压机1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真空度的损失,使得层压后的光伏层压件200出现气泡问题。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作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该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可有效防止漆布在层压过程中吸附在加热板上,提升了漆布的使用寿命,同时,光伏组件层压装置有效的防止了层压过程中真空度的损失,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层压上盖、与所述层压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位于所述层压上盖与所述加热板之间的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漆布,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在空间连通的抽真空孔,所述加热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漆布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所述加热板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排气槽道,所述排气槽道与所述抽真空孔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漆布的传动方向上,所述抽真空孔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上下两侧,且超出所述漆布的边缘;所述排气槽道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排气槽道的两端与所述抽真空孔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排气槽道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槽道的深度为5~6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槽道的内表面呈光滑设置,以利于气体的流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槽道的底部呈圆弧形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槽道的宽度为所述漆布的厚度的8.5~11.5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漆布的厚度为0.35mm,所述排气槽道的宽度为3~4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槽道呈直线形设置,且相邻两个排气槽道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槽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漆布的传动方向相垂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通过在加热板上设置与抽真空孔相连通的排气槽道,一方面防止了漆布在层压过程中吸附在加热板上,有效减小了漆布在层压过程中的磨损,提升了漆布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层压过程中真空度的缺失,避免了光伏组件在层压过程中产生气泡,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层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光伏组件层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省略层压上盖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300,光伏组件层压装置300包括层压上盖1、与层压上盖1相对设置的加热板2以及位于层压上盖1与加热板2之间的漆布3光伏组件200放置在漆布3上,以在漆布3的带动下在加热板2上移动,以完成光伏组件200的层压。层压上盖1罩设在加热板2的上方,且层压上盖1与加热板2配合形成用于收容光伏组件200的层压空间10。在光伏组件200的层压过程中,层压空间10处于真空状态,以使得光伏组件200内部的空气在真空的作用下排出,完成光伏组件200的层压。加热板2与层压上盖1对应设置,且漆布3位于层压上盖1与加热板2之间。具体来讲,加热板2具有第一表面(未标号),漆布3与第一表面接触,且在层压过程中光伏组件200并排放置在漆布3上,以在漆布3的带动下移动,继而完成光伏组件200的层压工序。在本技术中,加热板2上设有抽真空孔21和排气槽道22,在漆布3的传动方向上,抽真空孔21设置在加热板2的上下两侧,且超出漆布3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抽真空孔21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抽真空孔21对称设置在加热板2的两侧,并收容在层压空间10内,进一步的,每个抽真空孔21均与真空装置(未图示)相连,以使得层压空间10在层压过程中始终保持真空状态。排气槽道22为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且排气槽道22的两端均与抽真空孔21相连通。在本技术中,排气槽道22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气槽道22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排气槽道22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使得加热板2被等分成多个小面积的加热区域23,由于每个加热区域23的两侧均设有排气槽道22,因此在层压过程中,每个加热区域23对漆布3的真空吸附力很小,从而可有效消除加热板2与漆布3之间的吸附问题。在本技术中,排气槽道22的深度为5~6mm,且相邻两个排气槽道22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避免因相邻两个排气槽道22之间的间距过小,造成的层压空间10内真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防止因相邻两个排气槽道22之间的间距过大,造成漆布3吸附在加热板2上,使得漆布3产生磨损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排气槽道22呈直线形设置,且相邻两个排气槽道22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排气槽道22的延伸方向与漆布3的传动方向相垂直。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排气槽道22的延伸方向还可与漆布3的传动方向呈一定夹角设置,或者排气槽道22还可设置为U形等非直线的形式,即在本技术中,排气槽道22的设置形式及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于此不予限制。进一步的,排气槽道22的宽度为漆布3的厚度的8.5~11.5倍,如此设置,一方面,可避免因排气槽道22的宽度过大而导致漆布3上出现印记,影响漆布3的后续使用;另一方面,可避免因排气槽道22的宽度过小而造成漆布3堵塞在排气槽道22中,影响排气槽道22的使用的问题的发生。优选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漆布3的厚度为0.35mm,排气槽道22的宽度为3~4mm。在本技术中,排气槽道22的内表面呈光滑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利于气体的流通,防止漆布3吸附于加热板2的表面;另一方面,有利于排气槽道22的自清洁,当漆布3上的杂质落入排气槽道22中时,杂质可在抽真空的过程中随气体的流动沿排气槽道22排出,防止排气槽道22的堵塞。优选的,排气槽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层压上盖、与所述层压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位于所述层压上盖与所述加热板之间的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漆布,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在空间连通的抽真空孔,所述加热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漆布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排气槽道,所述排气槽道与所述抽真空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包括层压上盖、与所述层压上盖相对设置的加热板、位于所述层压上盖与所述加热板之间的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漆布,以及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在空间连通的抽真空孔,所述加热板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漆布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设有自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排气槽道,所述排气槽道与所述抽真空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漆布的传动方向上,所述抽真空孔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上下两侧,且超出所述漆布的边缘;所述排气槽道设置在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且所述排气槽道的两端与所述抽真空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排气槽道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道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刘献华杨峰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