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墩身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50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墩身养护装置,包括绕墩身外围一周设置的架体、连接架体的喷淋机构及用于升/降架体的升降机构,其中,喷淋机构包括设于架体上的多个喷管,多个喷管在架体上绕墩身外围一周且间隔设置,所有的喷管的喷口均朝向墩身表面,用于向墩身表面喷水;升降机构设有两个,两个升降机构设于架体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升降机构同步工作以升/降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墩身养护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提升架体,使得架体上的喷管能够对墩身进行全方位进行养护,机械化程度高,极大的降低了墩身养护的难度,节省了人力,缩短了施工周期,且该养护方式可大大提高混凝土质量;另外,监测组件的实时监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A pier body maintenanc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er body maintenanc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rranged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pier body, a spray mechanism connecting the frame body and a lifting mechanism for lifting / lowering the frame body, wherein the spray mechanism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pray nozzle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a plurality of spray nozzles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pier body on the frame body and spaced, and the spray nozzles of all spray nozzles are facing the surface of the pier body for facing the pier body Spray water on the surface; the lifting mechanism is equipped with two, two lifting mechanisms are set on the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frame body, and the two opposite lifting mechanisms work synchronously to raise / lower the frame body. The pier body maintenanc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lift the frame body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so that the spray bar on the frame body can carry out all-round maintenance on the pier body, with high mechanization degree, greatly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pier body maintenance, saving manpower, shorten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 maintenance mod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ncrete quality; in addition,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monitoring components improves the installatio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墩身养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墩身混凝土养护
,具体涉及一种墩身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墩身是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的主体,其主要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化形成,浇筑完成后的前7天为混凝土固化的关键时间,该段时间对墩身的养护变得极为重要,养护不到位容易产生一系列混凝土缺陷,影响混凝土质量。但是现有的铁路桥梁工程中的墩身高,并多为扁圆形状断面,特别是在10米以上高墩身施工完成以后,导致高墩身混凝土养护难度大、成本高甚至有的无法正常养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墩身养护装置,以降低墩身养护难度,提高混凝土质量。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墩身养护装置,包括绕墩身外围一周设置的架体、连接所述架体的喷淋机构及用于升/降所述架体的升降机构,其中,所述喷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上的多个喷管,所述多个喷管在所述架体上绕墩身外围一周且间隔设置,所有的所述喷管的喷口均朝向墩身表面,用于向所述墩身表面喷水;所述升降机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架体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同步工作以升/降所述架体。优选地,所述养护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架体升/降高度的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上的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墩身端部的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用于监测所述架体至所述墩身端部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所述喷管直径为~cm,和/或所述喷管的喷口距墩身表面~cm。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环形的第一管体,多个所述喷管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上;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相对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同步工作以升/降所述架体。优选地,所述架体还包括环形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其中,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若干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同平面设置,且所述第三管体间隔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外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三管体通过若干支撑杆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机构相对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上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同步工作以升/降所述架体。优选地,多个所述喷管与所述第一管体相通;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通过若干连接管连通;所述喷淋机构还包括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第一管体、和/或所述第二管体、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管,以通过所述第一管体、和/或所述第二管体、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管向所述喷管供水。优选地,多个所述喷管还位于所述第二管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管体相通。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架体上的卷扬机、固设于墩身端部的起升滑轮及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绕过所述起升滑轮一端卷绕至所述卷扬机的卷筒上,另外一端通过钓钩钩挂在所述卷扬机机体上。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钩挂在所述钓钩上的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间隔的绑设于所述架体上。优选地,所述墩身养护装置还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墩身顶部的两侧端部的两个挂件,两个挂件相对设置且每个起升滑轮与一个挂件相对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墩身养护装置,通过升降机构提升架体,使得架体上的喷管能够对墩身进行全方位进行养护,机械化程度高,极大的降低了墩身养护的难度,节省了人力,缩短了施工周期,且该养护方式可大大提高混凝土质量;另外,监测组件的实时监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墩身养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架体被提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墩身养护装置中水箱与墩身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墩身养护装置,所述墩身养护装置包括绕墩身a外围一周设置的架体1、连接所述架体1的喷淋机构2、用于升/降所述架体1的两个升降机构3及用于监测所述架体1升/降高度的监测组件。桥梁高墩身浇筑完成脱模后,采用本技术的墩身养护装置,参见图4所示,升降机构3升/降架体1,使得喷淋机构2随升降机构3一起被升/降,喷淋机构2在升/降过程中向墩身a表面喷水,从而对墩身a进行全方位养护,大大提高混凝土质量,避免桥梁墩身a养护不到位的情况,且本技术的墩身养护装置机械化、标准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缩短,大大减少劳动力的耗费,加工费用低。结合图1和图2所示,喷淋机构2包括多个喷管21及为所述多个喷管21提供水源的供水装置22,优选的,所述供水装置22包括水箱223、设于水箱223内的水泵224、连接所述水泵224的柔性水管222及连接所述柔性水管222的注水管221。其中,所述多个喷管21在所述架体1上绕墩身a外围一周且间隔设置,所有的所述喷管21的喷口均朝向墩身a表面,用于在升/降过程中向所述墩身a表面喷水。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减轻架体1升/降过程中的重量,水箱223及水箱223内部的水泵224一般设于墩身a底部(但并不限于此),注水管221连接架体1以便为喷管21供水,柔性水管222一端连接注水管221,另外一端连接至水泵224,柔性水管222在架体1升/降过程中随架体1升/降,可理解的是,当架体1位于墩身a底部初始状态时,柔性水管22盘绕于墩身a底部的地面上,当架体1提升时,盘绕的柔性水管222依次被提升。优选的,柔性水管222为Φ32mm轻型橡胶管。其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墩身a一般承建于承台b上,本实施例中可将水箱223的位置比承台b低10cm左右,便于水的循环。参照图1所示,升降机构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设于所述架体1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同步工作以升/降所述架体1。作为实现上述升/降的一种方式,每个升降机构3的一端相对固定于墩身a端部,另外一端相对固设于架体1上。其中,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的结构可相同,因此,此处仅就一个升降机构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固设于所述架体1上的卷扬机31、固设于墩身a端部的起升滑轮32及牵引绳33,所述牵引绳33绕过所述起升滑轮32一端卷绕至所述卷扬机31的卷筒331上,另外一端通过钓钩34钩挂在所述卷扬机31机体上。所述起升滑轮32可为定滑轮,所述牵引绳33可为钢丝绳,所述卷扬机31为2.2KW卷扬机设备。进一步参照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降过程中架体1的稳定性,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钩挂在所述钓钩34上的连接绳35,所述连接绳35的两端间隔的绑设于所述架体1上。使得连接绳35在钓钩34处、与架体1的两个绑定点处形成三角形结构。该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墩身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墩身外围一周设置的架体(1)、连接所述架体(1)的喷淋机构(2)及用于升/降所述架体(1)的升降机构(3),其中,/n所述喷淋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架体(1)上的多个喷管(21),所述多个喷管(21)在所述架体(1)上绕墩身外围一周且间隔设置,所有的所述喷管(21)的喷口均朝向墩身表面,用于向所述墩身表面喷水;/n所述升降机构(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设于所述架体(1)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同步工作以升/降所述架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墩身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墩身外围一周设置的架体(1)、连接所述架体(1)的喷淋机构(2)及用于升/降所述架体(1)的升降机构(3),其中,
所述喷淋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架体(1)上的多个喷管(21),所述多个喷管(21)在所述架体(1)上绕墩身外围一周且间隔设置,所有的所述喷管(21)的喷口均朝向墩身表面,用于向所述墩身表面喷水;
所述升降机构(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设于所述架体(1)的两相对侧,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同步工作以升/降所述架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身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架体(1)升/降高度的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架体(1)上的红外线发射器(41)和所述墩身端部的红外线接收器(42),所述红外线发射器(41)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42)用于监测所述架体(1)至所述墩身端部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身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21)直径为25~32cm,和/或所述喷管(21)的喷口距墩身表面40~60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墩身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环形的第一管体(11),多个所述喷管(21)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1)上;
两个所述升降机构(3)相对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11)的两相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墩身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还包括环形的第二管体(12)和第三管体(13);其中,
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第二管体(12)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第二管体(1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管(14)连接;
所述第一管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平陈必胜吴江涛张玮林占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