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303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颈椎术后枕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顶部的中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放置有枕芯,所述枕芯的顶部包裹有枕头套,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该颈椎术后枕头,通过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电动伸缩杆、减震弹簧和弹簧限位槽等结构,可以使患者在需要调节枕头高度时,只需按动电动伸缩杆的开关即可,同时利用减震弹簧减小患者在躺卧或翻身时对其颈椎处的冲击力,防止对患者颈椎部位造成二次伤害,更好的帮助其早日恢复健康,解决了无法精准调节枕头高度的问题。

A pillow after cervical ope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stoperative pillow of cervical vertebra, and discloses a postoperative pillow of cervical vertebra, including a lower support plate, the top of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ic expansion rod, the top of the electric expansion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support plate, the center of the top of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slot, the top of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illow core, and the top of the pillow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pillow core The top of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is wrapped with a pillow cover,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limit slot. Through th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the electric expansion rod, the shock absorption spring and the spring limit slot, the patient can only press the switch of the electric expansion rod when he needs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pillow,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hock absorption spring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patient's lying down or turning over When the impact force on the cervical vertebra, to prevent secondary injury to the cervical vertebra of the patient, to better help them recover health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able to accurately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术后枕头
本技术涉及颈椎术后枕头
,具体为一种颈椎术后枕头。
技术介绍
近来,国内一项研究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开展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陡增,其所占比例由8.7%上升到12%。办公室白领、长时间使用电脑者、汽车驾驶员、睡眠姿势不正确者、固定姿势的流水线操作工、生活中长时间打麻将、看电视者、教师和在校学生也成为颈椎病高发人群,不良的睡眠姿势是引发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睡眠时,由于肌肉韧带处于非保护性的松弛状态,不适合的高度会由于颈肌缺乏对颈椎的保护作用,造成颈椎损伤。因此睡觉时要注意枕头的高低并且不要侧着头睡在沙发扶手上,枕头过高、过低都会增加颈椎负担,引发或者加重颈椎病。本装置是针对颈椎病患者在手术后的躺卧和翻身时需要对枕头的高度进行调整的问题,目前一般调节高度的枕头在使用时都需要先将患者头部抬起再进行手动调整,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也可能在调节的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即使一些可以通过感应器自动调整高度的枕头,也无法适应每一位患者不同的身高体重,并且在一些较为炎热的天气下患者可能会出汗,会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造成不适,同时颈椎术后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其颈部较为脆弱,因此需要对患者的颈部进行一定的限位固定,防止对其术后的位置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具备精准调节高度、吸汗散热和固定限位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
技术介绍
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顶部的中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连通上支撑板的前后侧面,且为弧面凹槽状,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放置有枕芯,所述枕芯的外部包裹有枕头套,所述枕头套从枕芯顶部延伸至下支撑板底部,其顶部铺设有散热吸汗软垫,所述散热吸汗软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可拆卸粘贴,所述母魔术贴设置在枕头套朝向枕芯并正对枕芯的位置处,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两个所述弹簧限位槽之间卡接有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枕头套上的母魔术贴和散热吸汗软垫上的子魔术贴均为四个且相互适配。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有八个,所述上支撑板底部和下支撑板顶部的弹簧限位槽的数量相等且与八个所述减震弹簧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有四个且均位于上支撑板底部和下支撑板顶部的四角处。优选的,所述枕芯顶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头部限位环,所述头部限位环为布制的柔软结构且头部限位环的凹槽处与人后脑弧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散热吸汗软垫的顶部沿水平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吸汗软垫的底部为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枕芯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尺寸均不小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颈椎术后枕头,通过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电动伸缩杆、减震弹簧和弹簧限位槽等结构,可以使患者在需要调节枕头高度时,只需按动电动伸缩杆的开关即可,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的开关来达到精准调节的目的,真正的调节到让患者感到舒适的高度,无论是躺卧还是翻身,都可以调节到患者舒适的高度,同时利用减震弹簧减小患者在躺卧或翻身时对其颈椎处的冲击力,防止对患者颈椎部位造成二次伤害,更好的帮助其早日恢复健康,解决了无法精准调节枕头高度的问题。2、该颈椎术后枕头,通过枕头套、枕芯、限位槽、头部限位环、散热吸汗软垫、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等结构,可以使患者躺卧或翻身时,通过头部限位环将患者的头部限位在其中,使其颈椎处保持平衡和稳定,防止患者颈部偏移对手术处造成二次伤害,同时通过散热吸汗软垫在较为炎热时对患者的汗液进行吸收,利用其底部子魔术贴和枕头套底部的母魔术贴将散热吸汗软垫固定,同时也方便其拆卸和换洗,解决了患者躺卧或翻身时其颈部无法固定限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下支撑板和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枕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散热吸汗软垫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枕头套底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01、减震弹簧;02、弹簧限位槽;03、枕头套;04、枕芯;05、限位槽;06、上支撑板;07、电动伸缩杆;08、下支撑板;09、头部限位环;10、散热吸汗软垫;12、母魔术贴。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包括下支撑板08,所述下支撑板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07,所述电动伸缩杆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06,所述上支撑板06顶部的中央开设有限位槽05,所述限位槽05连通上支撑板06的前后侧面,且为弧面凹槽状,所述上支撑板06的顶部放置有枕芯04,所述枕芯04的外部包裹有枕头套03,所述枕头套03从枕芯04顶部延伸至下支撑板08底部,其顶部铺设有散热吸汗软垫10,所述散热吸汗软垫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12可拆卸粘贴,所述母魔术贴12设置在枕头套03朝向枕芯04并正对枕芯04的位置处,所述下支撑板08的顶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02,所述上支撑板06的底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02,两个所述弹簧限位槽02之间卡接有减震弹簧01。枕头套03上的母魔术贴12和散热吸汗软垫10上的子魔术贴均为四个且相互适配,该结构可以使散热吸汗软垫10更好地与枕头套03固定,让患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也便于后续的换洗。减震弹簧01有八个,上支撑板06底部和下支撑板08顶部的弹簧限位槽02的数量相等且与八个减震弹簧01相适配,该结构可以使患者在躺卧或翻身时减小对其术后颈椎部位的冲击力。电动伸缩杆07有四个且均位于上支撑板06底部和下支撑板08顶部的四角处,该结构可以利用四个电动伸缩杆07使调节枕头高度时更加平衡,不会出现倾斜的问题,对患者的颈部起到防护作用。枕芯04顶部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头部限位环09,头部限位环09为布制的柔软结构且头部限位环09的凹槽处与人后脑弧度相适配,该结构可以使患者在躺卧时更好的对其头部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其头部偏移对患者术后的颈椎造成伤害。散热吸汗软垫10的顶部沿水平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吸汗软垫10的底部为密封结构,该结构可以使散热吸汗软垫10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其散热孔对患者头部和颈部进行散热,同时对患者的汗液进行吸收,并且不会将汗液渗透进枕芯中。所述枕芯04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尺寸均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包括下支撑板(0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07),所述电动伸缩杆(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06),所述上支撑板(06)顶部的中央开设有限位槽(05),所述限位槽(05)连通上支撑板(06)的前后侧面,且为弧面凹槽状,所述上支撑板(06)的顶部放置有枕芯(04),所述枕芯(04)的外部包裹有枕头套(03),所述枕头套(03)从枕芯(04)顶部延伸至下支撑板(08)底部,其顶部铺设有散热吸汗软垫(10),所述散热吸汗软垫(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12)可拆卸粘贴,所述母魔术贴(12)设置在枕头套(03)朝向枕芯(04)并正对枕芯(04)的位置处,所述下支撑板(08)的顶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02),所述上支撑板(06)的底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02),两个所述弹簧限位槽(02)之间卡接有减震弹簧(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包括下支撑板(0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07),所述电动伸缩杆(0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06),所述上支撑板(06)顶部的中央开设有限位槽(05),所述限位槽(05)连通上支撑板(06)的前后侧面,且为弧面凹槽状,所述上支撑板(06)的顶部放置有枕芯(04),所述枕芯(04)的外部包裹有枕头套(03),所述枕头套(03)从枕芯(04)顶部延伸至下支撑板(08)底部,其顶部铺设有散热吸汗软垫(10),所述散热吸汗软垫(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12)可拆卸粘贴,所述母魔术贴(12)设置在枕头套(03)朝向枕芯(04)并正对枕芯(04)的位置处,所述下支撑板(08)的顶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02),所述上支撑板(06)的底部开设有弹簧限位槽(02),两个所述弹簧限位槽(02)之间卡接有减震弹簧(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术后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套(03)上的母魔术贴(12)和散热吸汗软垫(10)上的子魔术贴均为四个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满梅陈欣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