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93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8:32
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U型脖枕,U型脖枕与椅套连接,U型脖枕上装有按压式充气小球和气嘴,气嘴旁装有气嘴盖,气嘴盖与U型脖枕表面连接,气嘴内设有放气按钮;按压式充气小球内设有吸气口和出气口,吸气口与气嘴连通,出气口与U型脖枕内部连通;吸气口边缘设有第一封口片,出气口边缘设有第二封口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用手按压充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且利于携带,避免用嘴进行充气;椅套可以套在乘客的座椅上,起到固定脖枕的作用,既可以防止头部左右摇晃,又可以防止车辆颠簸或是急停情况下,造成乘客头部损伤或脖子扭伤。

An inflatable neck pillow for sitting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flatable neck pillow for sitting posture, which comprises a U-shaped neck pillow, a U-shaped neck pillow is connected with a seat cover, a pressing inflatable ball and an air nozzle are arranged on the U-shaped neck pillow, an air nozzle cover is arranged beside the air nozzle, the air nozzle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U-shaped neck pillow, and an air release button is arranged in the air nozzle;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re arranged in the pressing inflatable ball, the ai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nozzle, and the air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U-shaped neck pillow The air inlet edg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aling piece, and the air outlet edg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ealing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ss and inflate by hand, which is convenient and quick to use, is convenient for carrying, and avoids inflating by mouth; the seat cover can be sleeved on the passenger's seat to fix the neck pillow, which can not only prevent the head from shaking left and right, but also prevent the head injury or neck sprain of the passeng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ehicle bumping or emergency s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
本技术属于脖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火车、飞机等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乘车过程中,很多人都会犯困打瞌睡,而脖枕已成为长途旅客们必不可少的物品,乘客在座椅上睡觉时,脖枕可以减少头部摇晃,提高乘客的睡眠质量。目前市面上的脖枕,大多数是以布料缝制而成,内部填充棉絮,体积固定,且不易折叠,乘客在携带时,会占用行李箱或行李包的空间,从而造成携带不方便的缺点;也有一部分充气式脖枕,使用前可用嘴进行充气,使用结束后挤压放气,再折叠收起,这种充气式脖枕虽然解决了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但用嘴充气有些不卫生,如果不及时清洗,很可能滋生细菌。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式各样的脖枕很多,但针对头部摇晃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尽管现有的脖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头部摇晃,但是在路况不好或是车辆急停的情况下,乘客很可能因惯性的作用将脖子扭伤或是头部撞伤,那就更谈不上优质的睡眠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实现用手按压充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且利于携带,避免用嘴进行充气;椅套可以套在乘客的座椅上,起到固定脖枕的作用,既可以防止头部左右摇晃,又可以防止车辆颠簸或是急停情况下,造成乘客头部损伤或脖子扭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包括U型脖枕,U型脖枕与椅套连接,U型脖枕上装有按压式充气小球和气嘴,气嘴旁装有气嘴盖,气嘴盖与U型脖枕表面连接,气嘴内设有放气按钮;放气按钮包括按钮柱,按钮柱与密封盘连接,密封盘位于U型脖枕内部,按钮柱与楔形弹片连接,楔形弹片上设有放气孔;楔形弹片与气嘴内壁连接;按压式充气小球内设有吸气口和出气口,吸气口与气嘴连通,出气口与U型脖枕内部连通;吸气口边缘设有第一封口片,第一封口片位于按压式充气小球内部,出气口边缘设有第二封口片,第二封口片位于U型脖枕内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U型脖枕外部为柔软层,内部设有内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内囊与出气口相通,密封盘位于内囊内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U型脖枕开口两端分别装有第一绳带和第二绳带,第一绳带上设有毛绒面,第二绳带设有倒钩面。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绳带和第二绳带为粘贴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按钮柱位于气嘴内部,按钮柱的直径小于气嘴内径,且按钮柱高出气嘴口的平面。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密封盘直径大于气嘴内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封口片和第二封口片均为圆形,第一封口片直径大于吸气口内径,第二封口片直径大于出气口内径。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椅套为内部中空结构,且一面为敞口。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按压式充气小球能够实现用手按压充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且利于携带,避免用嘴进行充气;2、椅套可以套在乘客的座椅上,起到固定脖枕的作用,既可以防止头部左右摇晃,又可以防止车辆颠簸或是急停情况下,造成乘客头部损伤或脖子扭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放气按钮无受力状态下的内部解剖图;图3为本技术放气按钮被按压后排气状态下的内部解剖图;图4为本技术放气按钮结构图。图中:U型脖枕1、内囊101、柔软层102、按压式充气小球2、吸气口201、出气口202、第一封口片203、第二封口片204、气嘴3、气嘴盖4、放气按钮5、按钮柱501、楔形弹片502、密封盘503、椅套6、第一绳带7、第二绳带8。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包括U型脖枕1,U型脖枕1与椅套6连接,U型脖枕1上装有按压式充气小球2和气嘴3,气嘴3旁装有气嘴盖4,气嘴盖4与U型脖枕1表面连接,气嘴3内设有放气按钮5;放气按钮5包括按钮柱501,按钮柱501与密封盘503连接,密封盘503位于U型脖枕1内部,按钮柱501与楔形弹片502连接,楔形弹片502上设有放气孔;楔形弹片502与气嘴3内壁连接;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设有吸气口201和出气口202,吸气口201与气嘴3连通,出气口202与U型脖枕1内部连通;吸气口201边缘设有第一封口片203,第一封口片203位于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部,出气口202边缘设有第二封口片204,第二封口片204位于U型脖枕1内部;所述的楔形弹片502采用硅胶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反复挤压不易变形,能满足本技术方案要求;所述的按压式充气小球2为中空结构,可采用硅胶制成,正常情况下按压式充气小球2为鼓起状;所述的第一封口片203、第二封口片204均采用塑料薄片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可有效的阻挡空气;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U型脖枕1外部为柔软层102,内部设有内囊101;所述的柔软层102可用棉布缝制而成,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棉布内填充一层薄的海绵或是棉絮;所述的内囊101可采用PVC材料,能够有效的储存空气,并且有一定的柔韧性。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内囊101与出气口202相通,密封盘503位于内囊101内部。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U型脖枕1开口两端分别装有第一绳带7和第二绳带8,第一绳带7上设有毛绒面,第二绳带8设有倒钩面;第一绳带7和第二绳带8为粘贴连接;所述的毛绒面选用腈纶或纯棉材料,倒钩面采用塑料制成,其倒钩结构为细小的鱼钩状,而倒钩面则是由若干个小倒钩组成。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按钮柱501位于气嘴3内部,按钮柱501的直径小于气嘴3内径,且按钮柱501高出气嘴3口的平面。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盘503直径大于气嘴3内径,密封盘503可采用橡胶或是硅胶制成,在按钮柱501无压力状态下,密封盘503可以密封气嘴3,使内囊101的空气不会从气嘴3排出;当按钮柱501被按压时,密封盘503和气嘴3脱离,气嘴3和内囊101连通,则内囊101的空气会通过楔形弹片502上的放气孔从气嘴3流出。优选的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封口片203和第二封口片204均为圆形,第一封口片203直径大于吸气口201内径,第二封口片204直径大于出气口202内径。优选的方案如图1所示,椅套6为内部中空结构,且一面为敞口;所述的椅套6由弹性较好的杜邦莱卡布料制成,可适用大小不同的座椅。整个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1、本技术使用前,确保气嘴盖4完全脱离了气嘴3,U型脖枕1自然展开;2、用手挤压按压式充气小球2,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部形成了正压,第一封口片203在压力的作用下会挡住吸气口201,使得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部的空气只能从出气口202进入内囊101内;3、松开被挤压的按压式充气小球2,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部形成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包括U型脖枕(1),其特征在于:U型脖枕(1)与椅套(6)连接,U型脖枕(1)上装有按压式充气小球(2)和气嘴(3),气嘴(3)旁装有气嘴盖(4),气嘴盖(4)与U型脖枕(1)表面连接,气嘴(3)内设有放气按钮(5);/n放气按钮(5)包括按钮柱(501),按钮柱(501)与密封盘(503)连接,密封盘(503)位于U型脖枕(1)内部,按钮柱(501)与楔形弹片(502)连接,楔形弹片(502)上设有放气孔;楔形弹片(502)与气嘴(3)内壁连接;/n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设有吸气口(201)和出气口(202),吸气口(201)与气嘴(3)连通,出气口(202)与U型脖枕(1)内部连通;/n吸气口(201)边缘设有第一封口片(203),第一封口片(203)位于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部,出气口(202)边缘设有第二封口片(204),第二封口片(204)位于U型脖枕(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包括U型脖枕(1),其特征在于:U型脖枕(1)与椅套(6)连接,U型脖枕(1)上装有按压式充气小球(2)和气嘴(3),气嘴(3)旁装有气嘴盖(4),气嘴盖(4)与U型脖枕(1)表面连接,气嘴(3)内设有放气按钮(5);
放气按钮(5)包括按钮柱(501),按钮柱(501)与密封盘(503)连接,密封盘(503)位于U型脖枕(1)内部,按钮柱(501)与楔形弹片(502)连接,楔形弹片(502)上设有放气孔;楔形弹片(502)与气嘴(3)内壁连接;
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设有吸气口(201)和出气口(202),吸气口(201)与气嘴(3)连通,出气口(202)与U型脖枕(1)内部连通;
吸气口(201)边缘设有第一封口片(203),第一封口片(203)位于按压式充气小球(2)内部,出气口(202)边缘设有第二封口片(204),第二封口片(204)位于U型脖枕(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其特征在于:U型脖枕(1)外部为柔软层(102),内部设有内囊(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坐姿用充气式脖枕,其特征在于:内囊(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肖林军魏康林严展鹏武杰宾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