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拉链用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67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头(1、1a),其具有拉头主干部(10、10a)、以及将拉头主干部(10、10a)的拉片插通间隙(19)封闭的封闭部件(40、40a)。在上翼板(11)和拉片安装部(15)的自由端部(15b)配置有用于与封闭部件(40、40a)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20)和第2被卡合部(30、30a),在该第1被卡合部(20)及第2被卡合部(30、30a)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用于将封闭部件(40、40a)卡止的卡止限制部(33)。第1被卡合部(20)具有沿着拉头长度方向配置且截面呈T形的部件保持部(21),该部件保持部(21)的伸出片部(23)的后端位置配置在拉片安装部(15)的自由端部(15b)的后端位置(L2)的前方。由此,能够稳定地确保上翼板(11)的强度。此外,能够简化对拉头主干部(10、10a)进行成形的模具的构造。而且,能够容易地将拉片(50)或封闭部件(40、40a)安装于拉头主干部(10、10a)。

Zipper pul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ull head (1, 1a), which has a pull head main part (10, 10a) and a closed part (40, 40a) which closes the pull piece insertion clearance (19) of the pull head main part (10, 10a). The free ends (15b) of the upper wing plate (11) and the tab mounting part (15) are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clamped part (20) and the second clamped parts (30, 30a) for clamping with the closing parts (40, 40a),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clamped parts (20) and the second clamped parts (30, 30a) is provided with the clamping limiting parts (33) for clamping the closing parts (40, 40a). The first clamped part (20) has a component holding part (21) configur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ull head and with a T-shaped cross section. The rear end position of the protruding piece part (23) of the component holding part (21)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rear end position (L2) of the free end part (15b) of the pull piece mounting part (15). Thus, the strength of the upper wing plate (11) can be stably ensured.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ie for forming the drawing head main body (10, 10a) can be simplified. Moreover, the pull piece (50) or the closed part (40, 40a) can be easily installed on the pull head main body (10, 10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拉链用拉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所使用的拉头。
技术介绍
拉链所使用的拉头通常具有拉头主干部、以及在对拉头主干部进行滑动操作时用手指提起的拉片。拉头主干部通常由连结柱将上翼板和下翼板连结而形成。在拉头主干部的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形成用于引导左右的链牙列的大致Y形的链牙引导路径。此外,在上翼板的上表面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拉片的拉片安装部。拉片安装部在上翼板的上表面多形成为悬臂状。在该情况下,拉片安装部具有固定于上翼板的固定端部、配置在与固定端部相反一侧的自由端部、以及从固定端部至自由端部形成的安装主体部。此外,在拉片安装部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之间形成有在将拉片安装于拉头主干部时能够供拉片的安装轴部插通的拉片插通间隙。作为上述那样的将拉片安装于设置有拉片插通间隙的拉头主干部而形成的拉头,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将拉片安装于拉头主干部的拉片安装部之后,将封闭部件安装在拉头主干部的拉片安装部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之间,用封闭部件将拉片插通间隙封闭。这样的使用封闭部件的拉头,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4/073111号(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51538号(专利文献2)、以及中国技术公告第20308777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例如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头60具有:拉头主干部61、被安装于拉头主干部61的拉片安装部62的拉片63、以及将拉头主干部61的拉片安装部62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65之间的间隙封闭的封闭部件64。在该情况下,在拉头主干部61的上翼板65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以嵌入的方式安装封闭部件64的凹槽状的部件嵌入部66。此外,在拉片安装部62的自由端部,为了与封闭部件64卡合而配置有形成为凹状的左右的被卡合部67。在拉头主干部61设置该部件嵌入部66和左右的被卡合部67,由此能够将封闭部件64稳定地安装在上翼板65的规定位置。此外,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拉头70具有:拉头主干部71、被安装于拉头主干部71的拉片安装部72的拉片73、以及将拉头主干部71的拉片安装部72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75之间的间隙封闭的封闭部件74。在该情况下,在拉头主干部71的上翼板75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载置封闭部件74的载置部76、以及供封闭部件74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开口部77。此外,在拉片安装部72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封闭部件74卡合的被卡合部78。如图18及图19所示,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拉头80具有:拉头主干部81、被安装于拉头主干部81的拉片安装部82的拉片83、以及将拉头主干部81的拉片安装部82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85之间的间隙封闭的封闭部件84。在该情况下,在上翼板85的后端部设置有与封闭部件84的下端部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86。此外,在拉片安装部82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封闭部件84的下端部卡合的第2被卡合部87。由此,能够将封闭部件84安装于拉头主干部8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73111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51538号专利文献3:中国技术公告第20308777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头60、70中,在拉头主干部61、71的上翼板65、75的后端部需要形成用于安装封闭部件64、74的凹槽状的部件嵌入部66或插入开口部77。在上翼板65、75设置这样的部件嵌入部66或插入开口部77的拉头主干部61、71中,存在为了适当地确保上翼板65、75的强度而限制拉头主干部61、71的材质的情况,其结果,会妨碍成本削减。此外,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拉头主干部61、71的成形所使用的模具的构造变得复杂。例如在用模具成形具有悬臂状的拉片安装部的拉头主干部的情况下,有时会使用在拉头宽度方向上进行开模的模具。但是,在对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拉头主干部61、71进行成形时使用在拉头宽度方向上进行开模的模具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在拉头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多个滑动型芯。其结果,被认为导致模具所需要的费用增加或模具的寿命缩短。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拉头主干部81的情况下,在上翼板85的后端部及拉片安装部82的自由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封闭部件84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86及第2被卡合部87。此外,由于封闭部件84被插入到拉头主干部81的拉片安装部82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85之间,所以通常以较小的尺寸形成。而且,专利文献3的封闭部件84形成为拉头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也较小的薄型形状。像这样较小且较薄的封闭部件84在被安装于拉头主干部81时难以握持。此外,如图19所示那样,在使封闭部件84与拉头主干部81卡合的情况下,需要将封闭部件84以沿着拉头高度方向的规定姿态保持并朝向拉头主干部81笔直地插入。因此,封闭部件84的安装操作太细致而容易变得麻烦。因此,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80中,在组装操作性方面有改善的余地。而且,由于专利文献3的封闭部件84较小且较薄,所以封闭部件84的与拉头主干部81卡合的部分容易产生弹性变形。例如在通过提起拉片83进行拖拽使组装后的专利文献3的拉头80向链牙列的分离方向(后方)滑动的情况下,有时向后方被拖拽的拉片83的安装轴部会与封闭部件84抵接,从而封闭部件84被拉片83的安装轴部向后方推压。此时,认为封闭部件84因产生弹性变形而容易从拉头主干部81的第1被卡合部86及第2被卡合部87脱离而脱落。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拉头80中,在拉头主干部81的拉片安装部82的自由端部与上翼板85之间形成的拉片插通间隙容易变小。因此,存在可安装于拉头主干部81的拉片的种类被限定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拉头主干部具备能够使被用于其成形的模具的构造简化的形状,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封闭部件安装于拉头主干部,而且即使拖拽拉片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封闭部件相对于拉头主干部的卡合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具有:上翼板及下翼板由前方连结柱连结且用于安装拉片的拉片安装部呈悬臂状地配置在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的拉头主干部;以及封闭部件,其与所述拉头主干部卡合,将设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的自由端部与所述上翼板之间的拉片插通间隙封闭,在所述上翼板配置有与所述封闭部件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在所述拉片安装部的所述自由端部配置有与所述封闭部件卡合的第2被卡合部,在所述第1被卡合部及所述第2被卡合部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将所述封闭部件卡止来限制所述封闭部件向后方移动的卡止限制部,所述封闭部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1被卡合部及所述第2被卡合部卡合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以及被所述卡止限制部卡止的卡止爪部,拉链用所述拉头的最主要特征在于:所述第1被卡合部具有在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沿着拉头长度方向配置的部件保持部,所述部件保持部具有:从所述上翼板立起的保持柱部、以及从所述保持柱部的上端部沿着拉头宽度方向伸出的左右的伸出片部,左右的所述伸出片部的拉头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位置配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的所述自由端部的拉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用拉头,所述拉链用拉头(1、1a)的特征在于:/n具有:上翼板(11)及下翼板(12)由前方连结柱(13)连结且用于安装拉片(50)的拉片安装部(15)呈悬臂状地配置在所述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拉头主干部(10、10a);以及封闭部件(40、40a),其与所述拉头主干部(10、10a)卡合,将设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自由端部(15b)与所述上翼板(11)之间的拉片插通间隙(19)封闭,/n在所述上翼板(11)配置有与所述封闭部件(40、40a)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20),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所述自由端部(15b)配置有与所述封闭部件(40、40a)卡合的第2被卡合部(30、30a),在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及所述第2被卡合部(30、30a)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将所述封闭部件(40、40a)卡止来限制所述封闭部件(40、40a)向后方移动的卡止限制部(33),/n所述封闭部件(40、40a)具有:分别与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及所述第2被卡合部(30、30a)卡合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以及被所述卡止限制部(33)卡止的卡止爪部(44、44a),/n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具有在所述上翼板(11)的上表面沿着拉头长度方向配置的部件保持部(21),/n所述部件保持部(21)具有:从所述上翼板(11)立起的保持柱部(22)、以及从所述保持柱部(22)的上端部沿着拉头宽度方向伸出的左右的伸出片部(23),/n左右的所述伸出片部(23)的拉头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位置配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所述自由端部(15b)的拉头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位置(L2)的前方,/n所述封闭部件(40、40a)具有被插入到所述部件保持部(21)的左右的所述伸出片部(23)与所述上翼板(11)之间的左右的插入部(42)来作为所述第1卡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拉链用拉头,所述拉链用拉头(1、1a)的特征在于:
具有:上翼板(11)及下翼板(12)由前方连结柱(13)连结且用于安装拉片(50)的拉片安装部(15)呈悬臂状地配置在所述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拉头主干部(10、10a);以及封闭部件(40、40a),其与所述拉头主干部(10、10a)卡合,将设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自由端部(15b)与所述上翼板(11)之间的拉片插通间隙(19)封闭,
在所述上翼板(11)配置有与所述封闭部件(40、40a)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20),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所述自由端部(15b)配置有与所述封闭部件(40、40a)卡合的第2被卡合部(30、30a),在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及所述第2被卡合部(30、30a)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将所述封闭部件(40、40a)卡止来限制所述封闭部件(40、40a)向后方移动的卡止限制部(33),
所述封闭部件(40、40a)具有:分别与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及所述第2被卡合部(30、30a)卡合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以及被所述卡止限制部(33)卡止的卡止爪部(44、44a),
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具有在所述上翼板(11)的上表面沿着拉头长度方向配置的部件保持部(21),
所述部件保持部(21)具有:从所述上翼板(11)立起的保持柱部(22)、以及从所述保持柱部(22)的上端部沿着拉头宽度方向伸出的左右的伸出片部(23),
左右的所述伸出片部(23)的拉头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位置配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所述自由端部(15b)的拉头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位置(L2)的前方,
所述封闭部件(40、40a)具有被插入到所述部件保持部(21)的左右的所述伸出片部(23)与所述上翼板(11)之间的左右的插入部(42)来作为所述第1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拉头长度方向上,所述部件保持部(21)的前端位置配置在所述拉片安装部(15)的所述自由端部(15b)的前端位置(L1)的前方,并且左右的所述伸出片部(23)的后端位置配置在所述自由端部(15b)的前端位置(L1)与后端位置(L2)的中间位置(L3)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被卡合部(20)具有:部件抵接部(24),其在所述第1被卡合部(20)的前端部以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保持柱部(22)大的方式形成;以及部件引导部(25),其从所述部件保持部(21)朝向后方沿着拉头长度方向呈突条状地延伸,
所述封闭部件(40、40a)具有收容凹槽部(48),该收容凹槽部(48)从左右的所述插入部(42)之间的间隙朝向后方连续地形成,用于收容所述第1被卡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俊俊本田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