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149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包括控制台、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两侧的机架,两侧机架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辊、中辊和下辊,所述中辊固定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上辊和下辊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使上辊、中辊和下辊同步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或单独调节上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以及下辊与中辊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再利用成熟的PLC编程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控制进程,相比传统方式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并且调节机构中设计有可控离合机构,可单独或同时调节上辊与中辊或下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调节方式更多样化,从而适应不同的生产加工需求。

A natural rubber table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atural rubber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nsole, a base and a fram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The upper roller, a middle roller and a lower roller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rames on both sides from top to bottom. The middle roller is fixed between the frames on both sides. The upper roller and the lower roller can be slidably installed between the frames on both sides.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rame for making the upper roller and the middle roller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synchronous rotation of the roll and the lower roll, and the bas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simultaneously or separately adjusting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upper roll and the middle roll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lower roll and the middle roll.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automatic control process by setting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using the mature PLC programming control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it has a higher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designed with a controllable clutch mechanism, which can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roll and the middle roll or between the lower roll and the middle roll independently or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adjustment method is more diversified, so as to adapt to different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needs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制品成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
技术介绍
压延出片工序作为橡胶制品炼制完毕后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压制出的产品厚度的精确率直接影响到加工成品是否符合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压延出片设备都采用辊面进行压制及贴胶,其中按辊筒数目可主要分为两辊、三辊和四辊压延机,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使片状橡胶产品穿过并压制成型。现有的压延出片机大多只能对橡胶制品压制出固定的厚薄尺寸,一旦涉及到需要调节不同的尺寸时,便需要更换至另一台设备上进行加工,功能过于单一,且更换过程较为复杂。针对该问题尺寸不同调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设计出了一种相邻辊筒之间间距可调的压延出片机,他主要是通过手轮和丝杆机构与辊筒的端部架构连接,通过旋转手轮,通过丝杆调节辊筒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间距调节的目的。但是这种通过手轮调节的方式存在可改进的地方,比如,一方面手轮需要人工进行调节,其自动化程度不高,不仅存在调节不方便的问题,还会存在调节精度不够的现象,导致需要来回调试或试机,增加了单次加工生产周期;另一方面,丝杆调节是同时调整所有辊筒之间的间距,不能分开单独调整,存在一定功能不完整的地方。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相对更自动化,且调节方式更多样化的压延出片设备,以适应生产中不同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更自动化且调节方式更多样化的天然胶出片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包括控制台、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两侧的机架,两侧机架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辊、中辊和下辊,所述中辊固定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上辊和下辊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使上辊、中辊和下辊同步转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座、主动电机和齿轮减速箱,电机座固定在底座上,主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并与控制台电连接,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中辊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齿轮减速箱内设置有一个主动齿轮以及两个分别啮合在主动齿轮两侧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套装在中辊一端,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或单独调节上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以及下辊与中辊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为工字架,机架的两根竖梁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中辊固定在两侧机架的横梁之间,所述机架的两根竖梁上均加工有两组滑槽,两组滑槽分别位于机架的横梁两侧,所述上辊、中辊和下辊的辊轴两端均套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所述上辊通过其两端轴承组件上的滑块与机架上侧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下辊通过其两端轴承组件上的滑块与机架下侧的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机架之间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两个限位夹板。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伺服电机和可控离合机构,外壳通过多根支腿固定在机架远离主动电机一侧的底座上,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台电连接,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地穿入至外壳内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从动锥齿轮、弹性底座以及设置在从动锥齿轮和弹性底座之间的丝杆,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两个弹性底座分别设置在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辊和下辊的辊轴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套装有转动轴承座组件,转动轴承座组件一侧加工有与丝杆配合的丝母,所述可控离合机构包括气缸、气泵和离合连杆,离合连杆一端可转动地穿过外壳远离伺服电机的侧壁,且离合连杆的穿入端固定有用于顶起其中一个从动齿轮的凸轮,离合连杆另一端固定有调节齿轮,所述气缸固定在外壳的支腿上,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与调节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气缸与气泵之间连接有气管,气管上安装有与控制台相连的电控气阀。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底座包括轴承套壳以及设置在轴承套壳内的轴承,所述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加工容纳槽,轴承外壳可滑动地位于容纳槽内,轴承外壳与容纳槽底壁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固定有盖板,所述丝杆一端穿过盖板和轴承外壳并与轴承外壳内的轴承内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承座组件包括座壳以及设置在座壳内的至少一个轴承,所述丝母固定在座壳靠近丝杆的一侧,所述上辊或下辊辊轴的端部成型有短轴,短轴与座壳内的轴承内孔配合,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有过孔,过孔左右两侧外壳壁上安装有导轨,所述座壳两侧成型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座,所述导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控制台相连的红外感应开关。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用于同时或单独调节上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以及下辊与中辊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再利用成熟的PLC编程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控制进程,相比传统的人工调节手轮的方式,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并且调节机构中设计有可控离合机构,可单独或同时调节上辊与中辊或下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调节方式更多样化,从而适应不同的生产加工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座;2-机架;3-齿轮减速箱;4-联轴器;5-主动电机;6-电机座;7-可控离合机构;8-调节机构;9-转动轴承座组件;10-上辊;11-中辊;12-下辊;13-轴承组件;14-支撑杆;15-气泵;16-控制台;71-气缸;72-齿条;73-调节齿轮;74-离合连杆;75-凸轮;81-伺服电机;82-减速器;83-外壳;84-主动锥齿轮;85-从动锥齿轮;86-丝杆;87-轴承套壳;88-弹簧;91-辊轴;92-短轴;93-座壳;94-轴承;95-导轨;96-感应头;97-红外感应开关;98-丝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然胶出片装置包括控制台16、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两侧的机架2,两侧机架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辊10、中辊11和下辊12,此部分为现有结构,本申请着重在在上述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地,所述机架2为工字架,机架2的两根竖梁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中辊11固定在两侧机架2的横梁之间,每侧机架2的两根竖梁上均加工有两组滑槽,两组滑槽分别位于机架2的横梁两侧,所述上辊10、中辊11和下辊12的辊轴91两端均套有轴承组件13,轴承组件13包括轴承座以及位于轴承座内并套装在辊轴91上的轴承,在轴承座的两侧均成型有滑块,所述上辊10通过其两端轴承组件13上的滑块分别与两侧机架2上侧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下辊12通过其两端轴承组件13上的滑块分别与两侧机架2下侧的滑槽滑动配合,这样能实现上辊10和下辊12可相对中辊11上下稳定滑动地设置在两侧2机架之间,为上辊10与中辊11以及下辊12与中辊11之间的间距调节提供了基础。为了能保证上辊10与中辊11以及下辊12与中辊11之间保持相对转动,从而便于橡胶制品进行来回两道压制,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使上辊10、中辊11和下辊12同步转动的传动机构,具体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座6、主动电机5和齿轮减速箱3,电机座6固定在底座1上,主动电机5安装在电机座6上并与控制台16电连接,主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中辊11的辊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包括控制台、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两侧的机架,两侧机架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辊、中辊和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辊固定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上辊和下辊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使上辊、中辊和下辊同步转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座、主动电机和齿轮减速箱,电机座固定在底座上,主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并与控制台电连接,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中辊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齿轮减速箱内设置有一个主动齿轮以及两个分别啮合在主动齿轮两侧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套装在中辊一端,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或单独调节上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以及下辊与中辊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胶出片装置,包括控制台、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两侧的机架,两侧机架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辊、中辊和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辊固定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上辊和下辊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两侧机架之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使上辊、中辊和下辊同步转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座、主动电机和齿轮减速箱,电机座固定在底座上,主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并与控制台电连接,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中辊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齿轮减速箱内设置有一个主动齿轮以及两个分别啮合在主动齿轮两侧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套装在中辊一端,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套装在上辊和下辊一端,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同时或单独调节上辊与中辊之间的间距以及下辊与中辊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胶出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工字架,机架的两根竖梁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中辊固定在两侧机架的横梁之间,所述机架的两根竖梁上均加工有两组滑槽,两组滑槽分别位于机架的横梁两侧,所述上辊、中辊和下辊的辊轴两端均套有轴承组件,轴承组件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所述上辊通过其两端轴承组件上的滑块与机架上侧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下辊通过其两端轴承组件上的滑块与机架下侧的滑槽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胶出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机架之间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可横向滑动的两个限位夹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然胶出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伺服电机和可控离合机构,外壳通过多根支腿固定在机架远离主动电机一侧的底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富鼎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