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1180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气泡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引流组件、进气组件和设置在引流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的分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安装在引流管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叶片,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叶片上方;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所述进气管的上端伸出水面,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与进气管的下部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位于气体分流件二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及其使用方法,实现对水体的高效、立体增氧,提高水生物的生长环境质量。

A new type of superfine bubble machin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icrobubble machine, and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icrobubble machine and its use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drainage component, an air intake component and a shunt component arranged between the drainage component and the air intake component. The drainage component includes a drainage pipe, a motor installed on the drainage pipe and a blade arranged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The upper end of the drainag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The water outlet end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located above the blade; the air inlet assembly includes an air inlet pipe, a gas splitter 1 and a gas splitter 2, the upper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extends out of the water surface, the gas splitter 1 and the gas splitter 2 are both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air inlet pipe, and the gas splitter 1 is located above the gas splitter 2;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ultra micro bubble machine and Its use method can realize the high-efficiency and three-dimensional oxygenation of water bod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owth environment of aquatic organis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气泡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污染成为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讲,危害尤为严重,河湖水库等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营养日益变差,而且由于集中养殖,对水体中氧气消耗也非常大,加之养殖过程中,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也给养殖户来带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清理养殖水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翻糖,极为麻烦,且增加了养殖成本。如何提高养殖水域的含氧量,提高增氧的效率,养殖水体水质差,难以保证水生物的生长环境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及其使用方法,实现对水体的高效、立体增氧,提高水生物的生长环境质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包括引流组件、进气组件和设置在引流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的分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安装在引流管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叶片,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叶片上方;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所述进气管的上端伸出水面,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与进气管的下部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位于气体分流件二的上方;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所述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的进水端均与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包括多个沿着垂直方向设置的排气罩,相邻的排气罩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细部和对称设置在细部两侧的敞口部,所述排气罩上设有与细部连通的通孔,两个敞口部分别为进水侧敞口部和出水侧敞口部,所述气体分流件一的出水侧敞口部与气体分流件二的出水侧敞口部方向相反,所述气体分流件一的进水侧敞口部与分流管一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二的进水侧敞口部与分流管二的出水端连接。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电机启动,叶片转动能够将水流自进水管引入引流管内,之后经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分别引流至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包括细部和对称设置在细部两侧的敞口部,由于排气罩上设有与细部连通的通孔,流水经过细部时,流速增加,通过水流流速的改变在细部形成负压,吸引进气管内的气体从通孔输出,达到很好的气体溶于水的效果。由于气体分流件一位于气体分流件二的上方,能够实现对不同深度水的处理,保证不同深度的气液混合效果的均匀性。由于气体分流件一的出水侧敞口部与气体分流件二的出水侧敞口部方向相反,能够将气液混合之后的水输出至不同的方向,保证不同方向的气液混合效果的均匀性。综上,本设计结构能够直接放置在需要处理的水域,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对水体的高效、立体增氧,气液混合效率更高。进一步的,还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上设有引流管安装位和进气管安装位,所述电机和引流管均安装在引流管安装位上,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安装在进气管安装位上。浮板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直接将本装置的放置在水面上,能够实现装置的运行,浮板的浮力需要大于承载的整个设备的重量。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均包括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两个连接管一均与分流管的下端连接,两个连接管二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管一连接,两个连接管二的另一端分别与气体分流件一的进水侧敞口部、气体分流件二的进水侧敞口部连接。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更为方便的实现引流管分别和气体分流件一与气体分流件二的连接。考虑到气体分流件一的形状尺寸与传统的连接管不匹配,因此设计连接管二,连接管二的一端与气体分流件一的一端形状匹配,二者密封连接,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与传统的连接管均可以实现连接,因此连接管一采用一般的连接管均可。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包括上引流管和下引流管,所述叶片位于上引流管内。上引流管的长度小于下引流管的长度,上引流管的设置能够方便对叶片的安装,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方便对引流管的更换。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防护网,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进水管沿着引流管的外壁周向均匀设有多个,防护网主要是为了避免养殖的鱼虾进入到引流管内,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水的过滤。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罩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上斜板,两个上斜板呈“八”型结构,所述下端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下斜板,两个下斜板呈倒“八”型结构,相邻的两个排气罩中上方排气罩的下端板与下方排气罩的上端板之间形成细部,相邻的两个排气罩中上方排气罩的下斜板与下方排气罩的上斜板之间形成敞口部。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中的排气罩均为三个。进一步的,三个排气罩包括上部排气罩、中部排气罩和下部排气罩,所述通孔包括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通孔一设置在上部排气罩和中部排气罩的下端板上,所述通孔二设置在中部排气罩和下部排气罩的上端板上,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在垂直方向上错位设置。通孔一和通孔二错位设置能够实现气体更有效的溶于水中。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方便将引流管和进气管安装在浮板上,所述进气管的轴线与引流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需要处理的水域的水面尺寸,根据测量的水面尺寸布局相应数量的新型超微气泡机;S2、在水面上采用阵列的方式设置限位绳索,限位绳索的端部与水面周围的固定位置连接;S3、在每个新型超微气泡机的浮板上设置连接挂钩,将每个新型超微气泡机连接在阵限位绳索的交叉位置;S4、之后启动每个新型超微气泡机便可实现对水域的均匀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电机启动,叶片转动能够将水流自进水管引入引流管内,之后经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分别引流至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包括细部和对称设置在细部两侧的敞口部,由于排气罩上设有与细部连通的通孔,流水经过细部时,流速增加,通过水流流速的改变在细部形成负压,吸引进气管内的气体从通孔输出,达到很好的气体溶于水的效果。由于气体分流件一位于气体分流件二的上方,能够实现对不同深度水的处理,保证不同深度的气液混合效果的均匀性。由于气体分流件一的出水侧敞口部与气体分流件二的出水侧敞口部方向相反,能够将气液混合之后的水输出至不同的方向,保证不同方向的气液混合效果的均匀性。综上,本设计结构能够直接放置在需要处理的水域,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对水体的高效、立体增氧,气液混合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图5中A-A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未安装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未安装浮板的俯视图;图9是图8中B-B的局部剖视图。图中:引流管1;上引流管1.1;下引流管1.2;电机2;叶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组件、进气组件和设置在引流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的分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安装在引流管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叶片,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叶片上方;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所述进气管的上端伸出水面,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与进气管的下部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位于气体分流件二的上方;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所述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的进水端均与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包括多个沿着垂直方向设置的排气罩,相邻的排气罩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细部和对称设置在细部两侧的敞口部,所述排气罩上设有与细部连通的通孔,两个敞口部分别为进水侧敞口部和出水侧敞口部,所述气体分流件一的出水侧敞口部与气体分流件二的出水侧敞口部方向相反,所述气体分流件一的进水侧敞口部与分流管一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二的进水侧敞口部与分流管二的出水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组件、进气组件和设置在引流组件和进气组件之间的分流组件,所述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安装在引流管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叶片,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叶片上方;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所述进气管的上端伸出水面,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与进气管的下部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位于气体分流件二的上方;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所述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的进水端均与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一和气体分流件二均包括多个沿着垂直方向设置的排气罩,相邻的排气罩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细部和对称设置在细部两侧的敞口部,所述排气罩上设有与细部连通的通孔,两个敞口部分别为进水侧敞口部和出水侧敞口部,所述气体分流件一的出水侧敞口部与气体分流件二的出水侧敞口部方向相反,所述气体分流件一的进水侧敞口部与分流管一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气体分流件二的进水侧敞口部与分流管二的出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上设有引流管安装位和进气管安装位,所述电机和引流管均安装在引流管安装位上,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安装在进气管安装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一和分流管二均包括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两个连接管一均与分流管的下端连接,两个连接管二的一端与对应的连接管一连接,两个连接管二的另一端分别与气体分流件一的进水侧敞口部、气体分流件二的进水侧敞口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超微气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括上引流管和下引流管,所述叶片位于上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钧元董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欧瑞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