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104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包括执行机构,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与所述执行机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电阻R;所述第一MOS管漏极、第二MOS管漏极、第三MOS管漏极与电池连接,第一MOS管栅极、第二MOS管栅极、第三MOS管栅极、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二二极管负极与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电阻R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源极、第二MOS管源极、第三MOS管源极、第二二极管正极以及第四MOS管漏极连接;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三二极管正极与控制芯片连接。

A safe charging system for lithium batteri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thium battery safe charg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actuator, a batter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actuator, a load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actuator, and a control chip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end of the actuator; the actuator comprises a first MOS tube, a second MOS tube, a third MOS tube, a fourth MOS tube, a first diode, and a second pole Tube, third diode and resistance R; the first MOS tube drain, the second MOS tube drain and the third MOS tube drai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the first MOS tube grid, the second MOS tube grid, the third MOS tube grid, the first diode negative, the second diode negative and the fourth MOS tube source are connected, the fourth MOS tube gri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diode negative and one end of resistance R, and the other end of resistance R is connected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S source, the second MOS source, the third MOS source, the second diode positive and the fourth MOS drain; the first diode positive and the third diode positiv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锂电池由于体积小、质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动车充电领域,在锂电池为负载充电时,一般是通过二极管与电阻并联后一端连接至控制芯片,另一端与若干并联的MOS管连接,由控制芯片通过输出高低电平来控制MOS管的关断从而控制充电过程的切断。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大电流充电过程逐渐关断的情况,MOS管个数较多时,控制芯片的控制能力减弱,关断过程有可能导致MOS管内部电阻逐渐增大,MOS管发热严重的情况,从而造成MOS管的损伤,降低了MOS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锂电池大电流充电逐渐关断过程中容易造成MOS管损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包括执行机构,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与所述执行机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控制向执行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池与负载之间充电过程的通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电阻R;所述第一MOS管漏极、第二MOS管漏极、第三MOS管漏极与电池连接,第一MOS管栅极、第二MOS管栅极、第三MOS管栅极、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二二极管负极与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电阻R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源极、第二MOS管源极、第三MOS管源极、第二二极管正极以及第四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三二极管正极与控制芯片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均为N沟道晶闸管。作为优选,所述第四MOS管为P沟道晶闸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大小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电池为36V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为60-70V。作为优选,所述电池为48V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为75-85V。作为优选,所述电池为60V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为100-120V。作为优选,所述电阻为1M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电路进行大电流充电过程逐渐关断时,关断速度与采用的MOS管的多少和电流大小没有关系,关断时间和关断速度取决于电阻R22和第四MOS管Q1,从而避免了MOS管个数较多,关断过程有可能导致MOS管内部电阻逐渐增大,MOS管发热严重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气框图。图2是本技术执行机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电池、执行机构、负载以及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控制向执行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池与负载之间充电过程的通断。执行机构包括:第一MOS管QC1、第二MOS管QC2、第三MOS管QC3、第四MOS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电阻R1。第一MOS管QC1漏极、第二MOS管QC2漏极、第三MOS管QC3漏极与电池连接,第一MOS管QC1栅极、第二MOS管QC2栅极、第三MOS管QC3栅极、第一二极管D1负极、第二二极管D2负极与第四MOS管Q1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C1源极、第二MOS管QC2源极、第三MOS管QC3源极、第二二极管D2正极以及第四MOS管Q1漏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正极、第三二极管D3正极与控制芯片控制管脚连接。其中第一MOS管QC1、第二MOS管QC2、第三MOSQC3均为N沟道晶闸管,第四MOS管Q1为P沟道晶闸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大小相同。执行机构开启状态:控制芯片控制管脚发出高电平,第四MOS管Q1处于关断状态,高电平电压使得第一MOS管QC1、第二MOS管QC2、第三MOS管QC3开启,电池端电流流向充电器,充电正常进行;执行机构关闭状态:控制芯片控制管脚处于发出高阻抗状态,第四MOS管Q1栅极电压被电阻R1拉低,由于第一MOS管QC1栅极、第二MOS管QC2栅极、第三MOS管QC3栅极与第四MOS管Q1源极之间存在较大的寄生电容,第四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存在电压差,使得第四MOS管Q1导通,从而第一MOS管QC1栅极电压通过第四MOS管Q1拉低,与第一MOS管QC1源极形成通路,释放寄生电容,第一MOS管关断;同理,第二MOS管QC2、第三MOS管QC3关断。由此可见,执行机构的关断取决于第四MOS管Q1极间电容与电阻R1的大小,与MOS管的多少无关。从而避免了由于MOS管个数较多,关断过程可能导致MOS管内部电阻逐渐增大,MOS管发热严重的情况。实际使用时,电池为36V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可选择60-70V;电池为48V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可选择75-85V;电池为60V时,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可选择100-120V。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机构,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与所述执行机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控制向执行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池与负载之间充电过程的通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电阻R;所述第一MOS管漏极、第二MOS管漏极、第三MOS管漏极与电池连接,第一MOS管栅极、第二MOS管栅极、第三MOS管栅极、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二二极管负极与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电阻R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源极、第二MOS管源极、第三MOS管源极、第二二极管正极以及第四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三二极管正极与控制芯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机构,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入端连接的电池,与所述执行机构输出端连接的负载,与所述执行机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控制向执行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电池与负载之间充电过程的通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电阻R;所述第一MOS管漏极、第二MOS管漏极、第三MOS管漏极与电池连接,第一MOS管栅极、第二MOS管栅极、第三MOS管栅极、第一二极管负极、第二二极管负极与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二极管负极、电阻R的一端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源极、第二MOS管源极、第三MOS管源极、第二二极管正极以及第四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三二极管正极与控制芯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安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耕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