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78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包括机体、火炬支座和风机,所述火炬支座活动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并位于所述机体的底部中心处,用于支承火炬,在所述机体的侧壁上设有供空气流过的开孔,所述风机连接在所述机体的侧壁上并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开孔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机体、火炬支座和风机之间有机配合形成了最能模拟火炬传递过程的运动轨迹及旋风环境,提高了火炬抗风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加强了火炬抗风性能的关键指标把控,保证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燃烧稳定性。

An environmental testing device for torch cyclo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rch cyclone environment tes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torch support and a fan. The torch support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body and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body, which is used to support the torch. An opening for air flow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body, the fan is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body and the air outlet of the fan Opposite to the ope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rough the organic coordination among the body, the torch support and the fan, the movement track and the cyclone environment which can best simulate the torch transmission process are formed,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orch wind resistance performance are improved, the key indicators of the torch wind resistance performance are strengthened, and the combustion stability of the torch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is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火炬
,尤其涉及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实体经济逐渐的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各类体育运动赛事或大型庆典活动在各地举行。火种(圣火)传递作为这些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否能完好的完成火种的传递是活动主办方高度重视的问题。火炬是火种传递的载体,火炬的抗风性能是火炬的关键指标,其抗风等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火种传递的效果。然而在火炬的开发过程中,抗风性能是设计、制造、检验的一大难点。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用于检验火炬抗风性能的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迫在眼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针对现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了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可模拟火炬实际传递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及旋风环境,为火炬抗风性能提供了检测设备,加强了火炬抗风性能把控,保证了火炬的燃烧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是具有向上开口的中空箱体,并由底部和侧壁围成;火炬支座,所述火炬支座活动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并位于所述底部中心处,用于支承火炬;风机,在所述侧壁上设有供空气流过的开孔,所述风机连接在所述侧壁上并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开孔相对。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能相对于所述侧壁移动或/和转动,所述火炬支座可相对于所述底部转动或/和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与所述侧壁通过支架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可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上,且其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火炬支座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火炬支座进行转动和/或上下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火炬支座的运动可同步带动所述火炬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可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可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火炬支座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火炬支座进行转动和/或上下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火炬支座的运动可同步带动所述火炬运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体和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火炬支座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火炬支座进行转动和/或上下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火炬支座的运动可同步带动所述火炬运动。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所述风机的风速可调,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风机的风速和关闭。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方向与所述侧壁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35°。进一步地,所述机体是圆柱体或多棱柱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机体、火炬支座和风机之间有机配合形成了最能模拟火炬传递过程的运动轨迹及旋风环境,提高了火炬抗风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加强了火炬抗风性能的关键指标把控,保证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燃烧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测试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实施例1参见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包括机体1、火炬支座2和风机4。机体1是由底部10A和侧壁10B围成且具有向上开口的中空箱体,在侧壁10B开设有供空气流过的开孔11。火炬支座2活动设置机体1内并位于底部10A的中心处,用于支承火炬3,以此火炬支座2的活动可同步带动火炬3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模拟火炬传递时火炬运动轨迹。风机4的风速可调,其连接在侧壁10B上并且风机4的出风口与开孔11相对,以此风机4通过开孔11对火炬3提供检测所需风速和风向,形成了与火炬3实际传递时的旋风环境相吻合的模拟旋风环境,为火炬3的抗风性能检测提供了一个更精准、可靠的检测装置,提升了火炬燃烧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风机4能相对于侧壁10B移动或/和转动,火炬支座2可相对于底部10A转动或/和上下移动,以此能够模拟出火炬3在实际传递过程的运动轨迹。进一步地,风机4与侧壁10B通过支架5连接。支架5至少包括第一支架51,第一支架51的一端可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地连接在侧壁10B上,另一端与风机4固定连接,以此通过左右移动和/或转动第一支架51,实现了风机4的出风口高度H1和出风口角度的调整,使风机4的出风口高度H1与火炬3的出火口高度H2相齐平,确保测试装置的风力模拟效果最佳,更切合实际火炬3传递时的旋风环境。在本实施例中,风机4的出风口高度H1是指风机4的出风口中心与底部10A之间的距离,火炬3的出火口高度H2是指火炬3的出火口与底部10A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支架5还包括第二支架52,第二支架52的两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侧壁10B上,第一支架51远离风机4的一端与第二支架52可左右移动和/或转动连接。如此,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分工合作,第一支架51用于调整风机4的左右移动、及风机4出风方向与侧壁10B之间的角度,第二支架52用于调整风机4的出风口高度H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省去第二支架52,而第一支架51远离风机4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可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地连接在侧壁10B上端沿,如此只需通过移动和/或转动第一支架51即可实现风机4的出风口上下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同时还可以节省了制造材料,简化装配工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地,火炬支座2连接有驱动器(图中未示出),该驱动器用于驱动火炬支座2进行转动和/或上下移动,火炬支座2的运动可同步带动火炬3运动,以此便于根据需要调整火炬3的出火口高度H2,控制模拟火炬3传递时的运动轨迹,适应性强,通用性广。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6,控制器6分别与风机4、驱动器6电连接,如此可通过控制器6来自动控制风机4的风速大小和关闭,以及自动控制火炬支座2的转速快慢、关闭和高度,提升了检测装置的自动化。进一步地,风机4的出风口方向与靠近风机4出风口的侧壁10B之间形成一夹角β,该夹角β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35°。优选地,夹角β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120°,此时风机4所提供的风力风向与火炬3实际传递时风向更加吻合。进一步地,机体1是圆柱体或多棱柱体,圆柱体的底部直径或多棱柱体的内切圆直径为150mm~200mm,以保证风机4与火炬3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便于形成最佳旋风环境。进一步地,风机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风机4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三个风机4分别设置在外侧壁10B的同一高度位置上,且其出风口的两两连线的长度相等。具体地,该三个风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1),所述机体(1)是具有向上开口的中空箱体,并由底部(10A)和侧壁(10B)围成;/n火炬支座(2),所述火炬支座(2)活动设置在所述机体(1)内并位于底部(10A)中心处,用于支承火炬(3);/n风机(4),在所述侧壁(10B)上设有供空气流过的开孔(11),所述风机(4)连接在所述侧壁(10B)上并且所述风机(4)的出风口与所述开孔(11)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所述机体(1)是具有向上开口的中空箱体,并由底部(10A)和侧壁(10B)围成;
火炬支座(2),所述火炬支座(2)活动设置在所述机体(1)内并位于底部(10A)中心处,用于支承火炬(3);
风机(4),在所述侧壁(10B)上设有供空气流过的开孔(11),所述风机(4)连接在所述侧壁(10B)上并且所述风机(4)的出风口与所述开孔(11)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4)能相对于所述侧壁(10B)移动或/和转动,所述火炬支座(2)可相对于底部(10A)转动或/和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4)与所述侧壁(10B)通过支架(5)活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至少包括第一支架(51),所述第一支架(51)的一端可左右移动和/或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10B)上,且其另一端与所述风机(4)固定连接;所述火炬支座(2)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火炬支座(2)进行转动和/或上下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火炬支座(2)的运动可同步带动所述火炬(3)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炬旋风环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还包括第二支架(52),所述第二支架(52)的两端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所述侧壁(10B)上,所述第一支架(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谢军张文张喜杰施国生赵志成余泽校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