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696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该伸缩式供暖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放热筒及第二放热筒,第一放热筒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放热筒套设于第一放热筒外,在第一放热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在第二放热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放热筒通过两个卡接件与第二放热筒固定连接,第一放热筒和第二放热筒均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隔热层、发热层、导热层及装饰层;第一放热筒的发热层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插头电连接,第一放热筒的发热层与第二放热筒的发热层并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收纳、便于装置的维修和检修、供暖面积可变、用户体验好等突出优点,适于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A retractable he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lescopic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and a second heat release tube,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the second heat release tube is sleeved outside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wall is provided with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first through holes, and the second heat release tube wall is provided with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first through holes Two first groov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heat release tube through two connectors,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and the second heat release tube both include heat insulation layer, heating layer, heat conduction layer and decoration layer arranged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he heating layer of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plug through the power line, and the heating layer of the first heat release tube is in parallel with the heating layer of the second heat release tube Connec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prominent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easy storag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the device, variable heating area, good user experience, etc.,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large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暖设备,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为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村或者乡镇等没有集中供暖、需进行分户式供暖的地方,开始采用了地热供暖方式,但是,地热供暖结构存在安装繁琐、工程量大、造价高等问题,而且该供暖结构必须要铺设于地面之下,检修与更换非常麻烦,难以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还有一些进行分户式供暖的地方采用了电暖气、电锅炉等供暖设备,但是,对于卧室、卫生间等相对空间较小的应用场合,在使用时需要从杂物室等专门的存放处将供暖设备移动过来,在不使用时,比如在非供暖季或供暖季无供暖需求时,还需要将供暖设备重新移回上述专门的存放处,反复地将供暖设备搬来搬回,用户使用过程非常不方便、体验感较差。另外,传统的电暖气、电锅炉等供暖设备仅在供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输出功率的改变,而没有考虑改变供暖设备的供暖空间和输出功率的双重改变。因此,在保证供暖设备便于检修与更换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提高供暖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已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传统的供暖设备存在的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本技术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改变供热面积,而且使用方便、便于收纳及设备检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该伸缩式供暖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放热筒及第二放热筒,第一放热筒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热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放热筒外,在第一放热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在第二放热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放热筒通过两个卡接件与所述第二放热筒固定连接,卡接件包括支撑部、固定于支撑部下半部的第一连接部及固定于支撑部上半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至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放热筒和所述第二放热筒均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隔热层、发热层、导热层及装饰层;第一放热筒的发热层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插头电连接,第一放热筒的发热层与第二放热筒的发热层并联连接,在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与第一放热筒的发热层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二放热筒的发热层电连接的第二触点,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触点电连接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通过设置于卡接件内部的电线电连接。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两级放热筒的供暖装置,该供暖装置创新地通过卡接件同时进行上、下级放热筒的便捷且快速的结构连接和电连接,极大方便了用户手动扩展放热面积,且装置易于收纳。进一步地,该伸缩式供暖装置还包括第三放热筒,所述第三放热筒套设于所述第二放热筒外,在第二放热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在第三放热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放热筒通过两个卡接件与所述第三放热筒固定连接,卡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中且卡接件的第二连接部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三放热筒也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隔热层、发热层、导热层及装饰层,第二放热筒的发热层与第三放热筒的发热层通过卡接件并联连接。进一步地,该伸缩式供暖装置还包括辅助放热筒,所述辅助放热筒套设于所述第三放热筒外,所述辅助放热筒、所述第三放热筒均与所述第二放热筒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三放热筒通过两个卡接件与所述辅助放热筒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放热筒的发热层与辅助放热筒的发热层也通过卡接件并联连接。进一步地,辅助放热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辅助放热筒自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处于最内侧的辅助放热筒通过两个卡接件与所述第三放热筒固定连接和电连接,且内外相邻的两个辅助放热筒之间也通过两个卡接件固定连接和电连接。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能够根据实际供暖需求满足用户随意调整放热面积的需要,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放热筒和特殊设计的卡接件结构,本技术可在供暖需求较大时快速组装出具有大面积供热功能的供暖装置、在供暖需求降低时快速简化供暖装置结构、在无供暖需求时便捷地收纳供暖装置,收纳后的供暖装置占用体积会缩小数倍,用户无需将供暖装置搬来搬去,直接放置于使用地点即可,用户使用过程非常方便、体验感非常好。进一步地,该伸缩式供暖装置还包括螺栓状绝缘件,所述螺栓状绝缘件具有一体结构的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嵌入至最外侧的放热筒的通孔中。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螺栓状绝缘件的遮挡和保护,本技术还能够有效避免带电接口外露,避免用户误碰带电端子问题,进而显著地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端子为沿第一连接部的侧面分布的筒状导电片,所述第一触点固定于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呈立方体状,所述第二端子为设置于第二连接部端面的片状导电片,所述第二触点固定于第一凹槽的底壁上。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内外相邻两个放热筒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并能够显著提高内外相邻两个放热筒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呈板状,所有放热筒同轴设置,所述卡接件沿放热筒径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内外相邻的两个放热筒之间的间隙宽度。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在不使用伸缩式供暖装置时,本技术能够将卡接件直接置于两个放热筒之间,以便于下次使用时用户快速得到用于连接的卡接件,避免可能产生的卡接件遗落在某处或丢失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放热筒上的通孔铰接于放热筒上。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可将卡接件始终铰接于对应的放热筒上,在进行组装时能够以第一连接部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将卡接件全部从相邻两个放热筒之间的间隙转出后,再沿第一连接部的轴向方向向外拉出一段卡接件且保证卡接件与内放热筒仍处于铰接状态,令卡接件旋转后使第二连接部对准外放热筒的凹槽,最后将第二连接部嵌入至该凹槽中,以完成内外相邻的两个放热筒的固定连接和电连接。所以本技术具有组装方便、操作快捷、可靠性较强等突出优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固定于支撑部朝向放热筒的一侧。进一步地,该伸缩式供暖装置还包括多个按键开关,一个按键开关与一个卡接件内部的电线串联连接,且所述按键开关固定于支撑部背离放热筒的一侧。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能够在供暖需求降低时通过按键开关快速关闭处于上方的放热筒;而且,本技术还能够在装置的各发热层通电前单独控制是否令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收纳、便于装置的维修和检修、供暖面积可变、用户体验好等突出优点,所以,本技术适于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本技术可在非供暖季或者供暖季无供暖需求等装置闲置状态时将本技术收缩后收起,从而显著节省供暖装置的占用空间,用户体验感更好。本技术能够实现模块化组装,设备检修和更换非常方便,设备轻巧、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伸缩式供暖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放热筒(2)及第二放热筒(3),第一放热筒(2)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热筒(3)套设于所述第一放热筒(2)外,在第一放热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1),在第二放热筒(3)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放热筒(2)通过两个卡接件(4)与所述第二放热筒(3)固定连接,卡接件(4)包括支撑部(41)、固定于支撑部(41)下半部的第一连接部(42)及固定于支撑部(41)上半部的第二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2)穿入所述第一通孔(21)中,所述第二连接部(43)嵌入至所述第一凹槽(31)中,所述第一放热筒(2)和所述第二放热筒(3)均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隔热层(200)、发热层(201)、导热层(202)及装饰层(203);第一放热筒(2)的发热层(201)通过电源线(5)与电源插头(6)电连接,第一放热筒(2)的发热层(201)与第二放热筒(3)的发热层(201)并联连接,在第一通孔(21)内设置有与第一放热筒(2)的发热层(201)电连接的第一触点(22),在第一凹槽(31)内设置有与第二放热筒(3)的发热层(201)电连接的第二触点(32),在第一连接部(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点(22)电连接的第一端子(44),在第二连接部(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触点(32)电连接的第二端子(45),所述第一端子(44)和所述第二端子(45)通过设置于卡接件(4)内部的电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缩式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伸缩式供暖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放热筒(2)及第二放热筒(3),第一放热筒(2)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热筒(3)套设于所述第一放热筒(2)外,在第一放热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1),在第二放热筒(3)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放热筒(2)通过两个卡接件(4)与所述第二放热筒(3)固定连接,卡接件(4)包括支撑部(41)、固定于支撑部(41)下半部的第一连接部(42)及固定于支撑部(41)上半部的第二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2)穿入所述第一通孔(21)中,所述第二连接部(43)嵌入至所述第一凹槽(31)中,所述第一放热筒(2)和所述第二放热筒(3)均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隔热层(200)、发热层(201)、导热层(202)及装饰层(203);第一放热筒(2)的发热层(201)通过电源线(5)与电源插头(6)电连接,第一放热筒(2)的发热层(201)与第二放热筒(3)的发热层(201)并联连接,在第一通孔(21)内设置有与第一放热筒(2)的发热层(201)电连接的第一触点(22),在第一凹槽(31)内设置有与第二放热筒(3)的发热层(201)电连接的第二触点(32),在第一连接部(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触点(22)电连接的第一端子(44),在第二连接部(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触点(32)电连接的第二端子(45),所述第一端子(44)和所述第二端子(45)通过设置于卡接件(4)内部的电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伸缩式供暖装置还包括第三放热筒(7),所述第三放热筒(7)套设于所述第二放热筒(3)外,在第二放热筒(3)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33),在第三放热筒(7)的筒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凹槽(71),所述第二放热筒(3)通过两个卡接件(4)与所述第三放热筒(7)固定连接,卡接件(4)的第一连接部(42)穿入所述第二通孔(33)中且卡接件(4)的第二连接部(43)嵌入至所述第二凹槽(71)中,所述第三放热筒(7)也包括自内向外设置的隔热层(200)、发热层(201)、导热层(202)及装饰层(203),第二放热筒(3)的发热层(201)与第三放热筒(7)的发热层(201)通过卡接件(4)并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丹吕杰胡博周东升谭东明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