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682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横向地贯穿底座的第一引射管、设置在底座之上,并且与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的第一火盖,以及位于底座之下的缓冲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端经缓冲腔与第一混气室相流体连通,还涉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的灶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引射管横向地贯穿底座,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第一引射管的长度,为了克服底座相对第一引射管而言相较较小所带来的次空气/燃气混合物混气不均的问题,底座之下的缓冲腔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引射管的出气端引射出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具有一个缓冲空间,从而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火焰短、均匀有力。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upper air inlet burner and a stove with the upper air inlet bur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upper air inlet burner and a stove applied with the upper air inlet burner.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base, a first injection pipe which transversely penetrates the bas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 first fire cover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mixing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base, and a buffer cavity which is located under the base. The air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injection pipe passes slowly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irst injection pipe penetrates the base transversely, on the one hand,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injection pipe is effectively increas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uneven secondary air / gas mixture caused by the smaller base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injection pipe, The setting of the buffer chamber under the base can make the primary air / gas mixture from the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injection pipe have a buffer space, so that the flame of the upper air inlet burner is short, uniform and power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多喷嘴的上进风式的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不少燃气灶具中已经开始使用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由于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在燃烧时所需的一、二次空气均来自灶具面板的上部,因而燃气灶具的底盘可以全密封,与传统的下进风结构的燃烧器相比,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不仅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关橱柜门导致灶具熄火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完全上进风的燃烧器在补充一次空气时都是通过混气室与基座间的间隙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混气室与基座间存在间隙,面板的安装螺钉安装上后,从燃烧器外部可以看到安装螺钉,造成燃烧器的外形不够美观。并且,在基座与混气室之间设置间隙后,溢液会通过该间隙而流入基座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圆形盆状主体即术语“底杯”,对用户的维护、保洁存在诸多不便,而且溢液若长久得不到清除,则会影响到燃烧器的正常使用。另外,“底杯”的结构使得引射管出口与混合气通道相连处往往存在急弯现象,明显增加了引射阻力,此类设计如专利号为ZL201120156854.0(授权公告号为CN202082922U)的中国技术专利《气体燃烧器》,引射效果欠佳,同时,该类上进风燃烧器从面板之上补入的一次空气是利用喷嘴喷射燃气所产生的负压而进入“底杯”,容易造成一次空气的气流分布不均匀,一定程度上影响一次空气系数,从而使得外环火盖或是内环火盖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外环火盖产生的外圈火或是内环火盖产生的内圈火的火焰不均匀,同时,该类燃烧器的第二引射管和第一引射管均与“底杯”一体设置,或是与底杯分体设置,不论是与“底杯”一体设置所带来的影响引射效果差的问题,还是与底杯分体设置所带来的接缝所产生的漏气带来的安全隐患,均需要对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另外,有一类如申请号为200810220263.8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多喷嘴、大流量、完全上进风的嵌入式家用燃气灶用燃烧器》(公开号为CN101446415A),该技术将内、外环引射器所对应的内、外喷嘴分设在燃烧器所在直径范围内的两侧,能有效改善引射管长度偏短的局限,同时还能实现内、外火独立调节,燃烧功率较大,追求大功率的上进风燃烧器己成为主流趋势,但由于内、外环引射器仍然设置“底杯”内,燃烧器的整体高度仍然较高,整体的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环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混合得更均匀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内环燃烧热效率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在实现大火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燃烧器整个高度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空气补入充足而燃烧充分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方便用户清洁的上进风燃烧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第一引射管,横向地贯穿所述底座;第一火盖,设置在所述底座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缓冲腔,位于所述底座之下,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端经所述缓冲腔与所述第一混气室相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适配有第一喷射器。为了使得用户单独地控制燃烧器形成的中心火和外周火,还包括有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外围且相互独立的第二混气室,所述第二混气室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内壁面和外壁面、连接内壁面和外壁面的底壁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壁面和外壁面上方的第二火盖。为了能确保在有效延长第一引射管的长度,又不至于导致上进风燃烧器整体的高度过高,本技术的第二混气室的底壁具有特殊设计,所述底壁包括有所述第一引射管的所述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一管壁和所述出气口端对应的第二管壁分别沿所述第二火盖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部分。此设计巧妙地延长了第一引射管的长度,又简化了第二混气室的底壁结构。基于第二混气室底壁的特殊性,第二混气室的内壁面非传统的环状设计也相应地作了适应性的设计,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距D1大于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第一管壁D2以及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第二管壁D3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第一引射管之间围成的腔体构成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二火盖出火区域的二次空气通道。由于第二混气室的内壁面的特殊性,从而使得二次空气通道的进气面积能有效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射器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之下的喷嘴座上,所述第一喷射器设置在所述喷嘴座的中央位置,并伸出位于所述喷嘴座上方的安装座之上,还包括有同样设置在所述喷嘴座上并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间隔设置的第二喷射器,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引射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混气室内的第二引射管,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与所述的第二喷射器相对,而出气口则与所述的第二混气室相连通。利用喷嘴座取消了常规的位于面板之下的底杯,而是直接通过喷嘴座安装第一喷射器以及第二喷射器,从而第一喷射器以及第二喷射器可直接通过安装座上方的空气通道进行空气的补充,补充方便的同时还能保证空气补入量充足而促进燃烧器的燃烧充分;另外,取消了常规的位于盛安装座之下的底杯的同时,还巧妙地将第二引射管置于第二混气室之内,一方面能减少燃烧器整体的高度,另一方面还能避免若第二引射管为接缝连接时漏气所会带来的安全隐患;而本技术采用多个喷嘴多个引射管的方式,克服了引射管局限于燃烧器所在的直径范围内而导致引射管尺寸仍然偏短的局限性,保证燃烧器一次空气引射能力,实现大火力。为了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紧凑,又能提高内环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混合得更均匀,该缓冲室位于第一引射管之下,但又不需要独立于喷嘴座与第一引射管之间另找一独立的结构设计缓冲室则:所述喷嘴座的中央位置具有与所述底座相连通的中央腔体以及向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端方向延伸的外周腔体,所述中央腔体和所述外周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缓冲腔。这样喷嘴座起到了一物两用的作用,既取代了“底杯“又局部作为缓冲室。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供所述中央腔体和所述底座之间相连通的通孔。为了使得燃烧器整体的高度不至于过高,同时在安装座之上补充一次空气且一次空气的量充足,还包括有一次空气通道,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外壁面上对应所述喷嘴座的部位沿所述混气室的径向方向局部向内凹入处;向内凹入的所述外壁面部分直接作为分隔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和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以及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混气室的底壁于所述一次空气通道外围的其它部分,则至少有一处下凹形成支脚,相邻支脚之间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底座(11);/n第一引射管(2),横向地贯穿所述底座(11);/n第一火盖(3),设置在所述底座(11)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11)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1);/n缓冲腔(4),位于所述底座(11)之下,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出气口端(23)经所述缓冲腔(4)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4)适配有第一喷射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底座(11);
第一引射管(2),横向地贯穿所述底座(11);
第一火盖(3),设置在所述底座(11)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11)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1);
缓冲腔(4),位于所述底座(11)之下,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出气口端(23)经所述缓冲腔(4)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4)适配有第一喷射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安装座(20)和设置在安装座(2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外围且相互独立的第二混气室(6),所述第二混气室(6)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内壁面(61)和外壁面(62)、连接内壁面(61)和外壁面(62)的底壁(63)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壁面(61)和外壁面(62)上方的第二火盖(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63)包括有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所述入气口端(24)对应的第一管壁(240)和所述出气口端(23)对应的第二管壁(230)分别沿所述第二火盖(7)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61)与所述底座(11)之间的间距D1大于所述内壁面(61)与所述第一管壁(240)的间距D2以及所述内壁面(61)与所述第二管壁(230)的间距D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61)与所述底座(11)以及所述第一引射管(2)之间围成的腔体构成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二火盖(7)出火区域的二次空气通道(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射器(5)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6)之下的喷嘴座(8)上,所述第一喷射器(5)设置在所述喷嘴座(8)的中央位置,并伸出位于所述喷嘴座(8)上方的安装座(20)之上,还包括有同样设置在所述喷嘴座(8)上并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5)间隔设置的第二喷射器(30,30′),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引射管(2)设置在所述第二混气室(6)内的第二引射管(40,40′),所述第二引射管(40,40′)的入气口(41)与所述的第二喷射器(30,30′)相对,而出气口(42)则与所述的第二混气室(6)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座(8)的中央位置具有与所述底座(11)相连通的中央腔体(81)以及向所述第一引射管(2)的出气口端(23)方向延伸的外周腔体(82),所述中央腔体(81)和所述外周腔体(82)共同构成所述缓冲腔(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0)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供所述中央腔体(81)和所述底座(11)之间相连通的通孔(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