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式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55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挂式气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挂式气泵,包括:自动回弹机构;自动回弹机构包括换气筒和柱塞组件;换气筒的侧壁上开设凹槽,且凹槽底部与换气筒的转动轴连通,柱塞组件嵌设于凹槽内,且与凹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外挂式气泵通过设置自动回弹机构使利用气泵为充气床的充气放气的操作更加容易,转动轴转动使柱塞组件在凹槽内滑动,柱塞组件滑动到凹槽内的不同位置,气泵具有不同的对应的功能,并且气泵整体结构更加轻便简单,能够悬挂在充气床的外部。

External air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 air pump, in particular to an external air pum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xternal air pump, which comprises an automatic rebound mechanism, an automatic rebound mechanism including an air exchange cylinder and a plunger assembly, a groove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air exchange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otation shaft of the air exchange cylinder, the plunger assembly is embedded in the groove, and slides with the groove. The external air pump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it easier to use the air pump to inflate and deflate the air of the air bed by setting an automatic rebound mechanism.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makes the plunger assembly slide in the groove, and the plunger assembly slides to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groove. The air pump has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air pump is more portable and simple, which can be hung outside the air bed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挂式气泵
本技术涉及气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外挂式气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充气产品如充气床垫或充气床都需要充气后才可使用,可以通过手打气泵进行充气,或者通过电动气泵进行充气,或者安装内置气泵进行充气。但是手动泵和手持电动气泵对充气床垫充气非常耗时费力。传统的内置气泵虽然具备了充气和放气的功能,但是连接与气床上面不便拆卸。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充气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式气泵,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充气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挂式气泵,包括:自动回弹机构;所述自动回弹机构包括换气筒和柱塞组件;所述换气筒侧壁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底部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抵接,所述柱塞组件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外挂式气泵还包括气泵壳体,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波珠和弹性件;所述柱塞一端与所述波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波珠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柱塞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气泵壳体内壁。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与所述凹槽底部抵接的外周面沿所述转动轴的周向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波珠在多个所述凹槽之间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筒上设有第一换气孔,所述第一换气孔连通所述换气筒内外,所述气泵壳体上对应设有第一壳体换气孔,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换气孔与所述第一壳体换气孔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所述转动轴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换气孔与所述第一壳体换气孔连通;当所述转动轴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一换气孔与所述第一壳体换气孔断开。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筒上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的外壁上设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层上设有第二换气孔,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一层通过所述第二换气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外挂式气泵还包括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设置于所述换气筒的一侧,并通过第三换气孔与所述第一层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外挂式气泵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得远离所述供风机构的一侧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泵壳体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于所述气泵壳体的外壁上,且所述连接头远离所述气泵壳体的一端与充气床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供风机构包括马达和风叶;所述风叶一侧朝向所述换气筒,另一侧与所述马达传动连接。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外挂式气泵,包括:自动回弹机构;自动回弹机构包括换气筒和柱塞组件;换气筒的侧壁上开设凹槽,且凹槽底部与换气筒的转动轴抵接,柱塞组件嵌设于凹槽内,且与凹槽滑动配合。本技术提供的外挂式气泵通过设置自动回弹机构使利用气泵为充气床的充气放气的操作更加容易,转动轴转动使柱塞组件在凹槽内滑动,柱塞组件滑动到凹槽内的不同位置,气泵具有不同的对应的功能,并且气泵整体结构更加轻便简单,能够悬挂在充气床的外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标:100-气泵壳体;110-柱塞孔;120-连接头;200-供风机构;210-马达;220-风叶;300-自动回弹机构;310-换气筒;311-凹槽;312-第一换气孔;313-第二换气孔;314-第三换气孔;320-旋钮;330-柱塞组件;331-柱塞;332-波珠;33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整体结构,对实施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现有技术中,充气产品如充气床垫或充气床都需要充气后才可使用,可以通过手打气泵进行充气,或者通过电动气泵进行充气,或者安装内置气泵进行充气。但是手动泵和手持电动气泵对充气床垫充气非常耗时费力。传统的内置气泵虽然具备了充气和放气的功能,但是连接与气床上面不便拆卸。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充气不便的技术问题。相对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挂式气泵。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该外挂式气泵包括:自动回弹机构300;自动回弹机构300包括换气筒310和柱塞组件330,换气筒310侧壁上开设凹槽311,且凹槽311底部与换气筒310的转动轴抵接,柱塞组件330嵌设于凹槽311中,且与凹槽311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回弹机构300用于控制气泵的进气和出气的操作。本技术提供的外挂式气泵通过设置自动回弹机构300使利用气泵为充气床的充气放气的操作更加容易,转动轴转动使柱塞组件330在凹槽311内滑动,柱塞组件330滑动到凹槽311内的不同位置,气泵具有不同的对应的功能,并且气泵整体结构更加轻便简单,能够悬挂在充气床的外部。具体的是,自动回弹机构300包括换气筒310、旋钮320和柱塞组件330,换气筒310内部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且换气筒310具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与旋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挂式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回弹机构;/n所述自动回弹机构包括换气筒和柱塞组件;/n所述换气筒侧壁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底部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抵接,所述柱塞组件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挂式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回弹机构;
所述自动回弹机构包括换气筒和柱塞组件;
所述换气筒侧壁上开设凹槽,且所述凹槽底部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抵接,所述柱塞组件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挂式气泵还包括气泵壳体,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波珠和弹性件;
所述柱塞一端与所述波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波珠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柱塞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气泵壳体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挂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与所述凹槽底部抵接的外周面沿所述转动轴的周向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波珠在多个所述凹槽之间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挂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筒上设有第一换气孔,所述第一换气孔连通所述换气筒内外,所述气泵壳体上对应设有第一壳体换气孔,所述换气筒的转动轴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换气孔与所述第一壳体换气孔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应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亿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