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48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包括:公交车站及其周边建设,所述公交车站及其周边建设包括人行道,站台,边沟,以及停靠带,所述边沟位于所述停靠带两侧,所述人行道与停靠带均为透水铺装,所述人行道下设有盲管,将人行道渗透下的雨水收集汇流至道路雨水口中,最终排至雨水管网。该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可快速收集港湾式公交车站雨水,减轻因公交车驶入驶出而导致的雨水飞溅情况。同时由于设置了透水铺装,可产生一定量的蓄水效果,响应了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

A new type of bay bus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harbor typ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t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tation and its surrounding construction,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tation and its surrounding construction include sidewalk, platform, side ditch and stop belt, the side ditch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top belt, the sidewalk and stop belt are permeable pavement, the sidewalk is provided with blind pipe to collect rainwater under the sidewalk penetration It is collected and converged to the road rainwater inlet and finally discharged to the rainwater pipe network. The new bay type bus station can quickly collect rainwater from the bay type bus station and reduce the splashing of rainwater caused by the entry and exit of buse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installation of permeable pavement, it can produce a certain amount of water storage effect, which respond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站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港湾式公交车站未考虑海绵设计,在雨量较大时可能导致积水,同时会因为公交车驶入驶出导致雨水飞溅,造成候车人员的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新型港湾式的公交车站用于解决雨水飞溅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设备对公交车驶入时导致雨水飞溅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包括:公交车站及其周边建设,所述公交车站及其周边建设包括人行道,站台,边沟,以及停靠带,所述边沟位于所述停靠带两侧,所述人行道与停靠带均为透水铺装,所述人行道下设有盲管,将人行道渗透下的雨水收集汇流至道路雨水口中,最终排至雨水管网,所述停靠带结构由上而下依次为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石屑,所述人行道结构由上而下依次透水环保砖、细砂调平层、透水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优选地,所述人行道下的盲采用D150盲管,用以收集渗透雨水。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泥稳定碎石为4.0MPa水泥稳定碎石。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泥稳定石屑为2.0MPa水泥稳定石屑。进一步优选,所述停靠带两侧的边沟,用以快速排出所述停靠带处雨水。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可快速收集港湾式公交车站雨水,减轻因公交车驶入驶出而导致的雨水飞溅情况。同时由于设置了透水铺装,可产生一定量的蓄水效果,响应了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中人行道和所述停靠带的正视剖面图。图中:1、公交车站;2、人行道;3、站台;4、边沟;5、停靠带;21、透水环保砖;22、细砂调平层;23、透水水泥混凝土;24、级配碎石;51、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52、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53、水泥稳定碎石;54、水泥稳定石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包括:公交车站1及其周边建设,所述公交车站1及其周边建设包括人行道2,站台3,边沟4,以及停靠带5,所述边沟4位于所述停靠带5两侧,所述人行道2与停靠带5均为透水铺装,所述人行道2下设有盲管,将人行道2渗透下的雨水收集汇流至道路雨水口中,最终排至雨水管网,所述停靠带5结构由上而下依次为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51、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52、水泥稳定碎石53、水泥稳定石屑54,所述人行道2结构由上而下依次透水环保砖21、细砂调平层22、透水水泥混凝土23、级配碎石24,其中人行道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透水环保砖6cm、细砂调平层2cm、C25透水水泥混凝土10cm、级配碎石15cm,便于更好的进行透水,其中停靠带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3cm、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12cm、4.0MPa水泥稳定碎石30cm、2.0MPa水泥稳定石屑16cm,也便于更好的进行透水。所述人行道2下的盲采用D150盲管,用以收集渗透雨水。所述水泥稳定碎石53为4.0MPa水泥稳定碎石53,比较的稳定。所述水泥稳定石屑54为2.0MPa水泥稳定石屑54,稳定效果较好。所述停靠带5两侧的边沟4,用以快速排出所述停靠带5处雨水。所述停靠带两侧的边沟,用以快速排出所述停靠带处雨水,其中边沟的尺寸为20×10cm(B×H)便于快速的排水。下面结合实际作业,其中,水泥稳定碎石以及水泥稳定石屑,不得采用人工或者挖掘机施工,且必须在两小时内挤压完毕。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包括:公交车站(1)及其周边建设,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站(1)及其周边建设包括人行道(2),站台(3),边沟(4),以及停靠带(5),所述边沟(4)位于所述停靠带(5)两侧,所述人行道(2)与停靠带(5)均为透水铺装,所述人行道(2)下设有盲管,将人行道(2)渗透下的雨水收集汇流至道路雨水口中,最终排至雨水管网,所述停靠带(5)结构由上而下依次为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51)、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52)、水泥稳定碎石(53)、水泥稳定石屑(54),所述人行道(2)结构由上而下依次透水环保砖(21)、细砂调平层(22)、透水水泥混凝土(23)、级配碎石(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港湾式公交车站,包括:公交车站(1)及其周边建设,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交车站(1)及其周边建设包括人行道(2),站台(3),边沟(4),以及停靠带(5),所述边沟(4)位于所述停靠带(5)两侧,所述人行道(2)与停靠带(5)均为透水铺装,所述人行道(2)下设有盲管,将人行道(2)渗透下的雨水收集汇流至道路雨水口中,最终排至雨水管网,所述停靠带(5)结构由上而下依次为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51)、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52)、水泥稳定碎石(53)、水泥稳定石屑(54),所述人行道(2)结构由上而下依次透水环保砖(21)、细砂调平层(22)、透水水泥混凝土(23)、级配碎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刘晓欣刘金海陈燕玲许杰郑雅谦卢健勋石柯维王冰瑶李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