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帅专利>正文

一种手套翻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39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套翻面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立柱、固定连接在立柱上的横杆、以及位于横杆和底座之间且与立柱固定的工作台;在工作台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上指模,在工作台下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下指模,上指模和下指模上下一一对应;上指模共同固定在连杆Ⅰ上,所述下指模共同固定在连杆Ⅱ上;所述上指模通过能拉伸的连接机构与横杆连接,所述下指模通过驱动机构Ⅰ与底座连接;在工作台上设置能使上指模和下指模通过的通孔Ⅰ,在通孔Ⅰ四周的工作台台面上固定一圈凸沿,在凸沿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且能贴紧凸沿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设置与通孔Ⅰ上下对应且大小相同的通孔Ⅱ。加快了工作进程;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熟练度要求较低。

A glove tur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love turnove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column fixed on the base, a crossbar fixed on the column, and a working platform between the crossbar and the base and fixed with the column; an upper finger mold which can move up and down is arranged above the working platform, and a lower finger mold which can move up and down is arranged below the working platform, and the upper finger mold and the lower finger mold are one-to-one corresponding The upper finger die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I, and the lower finger die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II; the upper finger di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ross bar through the tensile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the lower finger di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rough the driving mechanism I; the work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I which can make the upper finger die and the lower finger die pass through, and a convex edge is fixed on the worktable surface around the through hole I, and above the convex edge A pressing plate which can move up and down and can stick to the convex edge is arranged; the press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II corresponding to the up and down of the through hole I and of the same size. Speed up the work process; low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iciency of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翻面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套生产
,具体地说是一种手套翻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除一体成型的橡胶手套无需缝合外,针织手套或者带有弹性的手套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都采用针织或缝合技术,将衔接处针织或缝合在一起,为了手套的美观,手套均从反面针织或缝合,针织或缝合后,在将手套翻转过来使外表面平整的那一面作为正面,针织或缝合处则隐藏在里面。传统的手套翻面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翻面,费时费力,工作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手套翻面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套翻面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立柱、固定连接在立柱上的横杆、以及位于横杆和底座之间且与立柱固定的工作台;在工作台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上指模,在工作台下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下指模,上指模和下指模上下一一对应;所述上指模共同固定在连杆Ⅰ上,所述下指模共同固定在连杆Ⅱ上;所述上指模通过能拉伸的连接机构与横杆连接,所述下指模通过驱动机构Ⅰ与底座连接;在工作台上设置能使上指模和下指模通过的通孔Ⅰ,在通孔Ⅰ四周的工作台台面上固定一圈凸沿,在凸沿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且能贴紧凸沿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上设置与通孔Ⅰ上下对应且大小相同的通孔Ⅱ。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端与横杆固定且竖向设置的滑杆,在滑杆外套设能沿滑杆长轴方向滑动的套筒,在套筒的下端与连杆Ⅰ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与滑杆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为,在滑杆上设置沿其长轴方向的滑槽,在套筒内壁上固定嵌在滑槽内并能在滑槽内移动的滑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Ⅰ构为液压杆,液压杆的外缸固定在底座上,液压杆的内杆与连杆Ⅱ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板通过驱动机构Ⅱ与固定在立柱上的支撑杆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Ⅱ为竖向设置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外杆与支撑杆固定,电动推杆的内杆与压紧板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Ⅱ为对称设置的两个。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人工将手套手动套在指模上,操作省时省力,加快了工作进程;人工控制工作进程,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熟练度要求较低,即使是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也能独立完成该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压紧板与凸沿不接触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紧板与凸沿接触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台、凸沿和压紧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立柱;3-横杆;4-工作台;5-上指模;6-下指模;7-连杆Ⅰ;8-连杆Ⅱ;9-通孔Ⅰ;10-凸沿;11-压紧板;12-通孔Ⅱ;13-滑杆;14-套筒;15-液压杆;16-支撑杆;17-电动推杆;1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立柱2、固定连接在立柱2上的横杆3、以及位于横杆3和底座1之间且与立柱2固定的工作台4。在工作台4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上指模5,在工作台4下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下指模6,上指模5和下指模6上下一一对应。所述上指模5共同固定在连杆Ⅰ7上,所述下指模6共同固定在连杆Ⅱ8上。所述上指模5和下指模6均为5个。所述上指模5通过能拉伸的连接机构与横杆3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端与横杆3固定且竖向设置的滑杆13,在滑杆13外套设能沿滑杆13长轴方向滑动的套筒14,套筒14的下端与连杆Ⅰ7固定,套筒14的上端通过套在滑杆13外部的弹簧18与横杆3连接。所述套筒14与滑杆13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为,在滑杆13上设置沿其长轴方向的滑槽,在套筒14内壁上固定嵌在滑槽内并能在滑槽内移动的滑块。所述下指模6通过驱动机构Ⅰ与底座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Ⅰ构为液压杆15,液压杆15的外缸固定在底座1上,液压杆15的内杆与连杆Ⅱ8固定。如图3所示,在工作台4上设置能使上指模5和下指模6通过的通孔Ⅰ9,在通孔Ⅰ9四周的工作台4台面上固定一圈凸沿10,在凸沿10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且能贴紧凸沿10的压紧板11。所述压紧板11上设置与通孔Ⅰ9上下对应且大小相同的通孔Ⅱ12。所述压紧板11通过驱动机构Ⅱ与固定在立柱2上的支撑杆16连接,所述驱动机构Ⅱ为竖向设置的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外杆与支撑杆16固定,电动推杆17的内杆与压紧板11固定。为了保证压紧板11的压紧效果,所述驱动机构Ⅱ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具体操作过程中,人工将手套手指朝下放入通孔Ⅰ9内,将手套套筒14边缘翻在凸沿10上,启动电动推杆17,压紧板11下移将手套套筒14边缘压紧在凸沿10和压紧板11之间,手动下拉套筒14,上指模5下移通过通孔Ⅱ12和通孔Ⅰ9,自动套在手套上,并与下指模6上端接触,此时启动驱动机构Ⅰ使下指模6上移,松开套筒14,在弹簧的作用下,上指模5自动回位,与此同时下指模6上移将手套套在下指模6上,实现手套的翻面工作,启动驱动机构Ⅱ,使压紧板11上移,将手套取下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人工将手套手动套在指模上,操作省时省力,加快了工作进程;人工控制工作进程,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熟练度要求较低,即使是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也能独立完成该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套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立柱(2)、固定连接在立柱(2)上的横杆(3)、以及位于横杆(3)和底座(1)之间且与立柱(2)固定的工作台(4);在工作台(4)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上指模(5),在工作台(4)下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下指模(6),上指模(5)和下指模(6)上下一一对应;所述上指模(5)共同固定在连杆Ⅰ(7)上,所述下指模(6)共同固定在连杆Ⅱ(8)上;所述上指模(5)通过能拉伸的连接机构与横杆(3)连接,所述下指模(6)通过驱动机构Ⅰ与底座(1)连接;在工作台(4)上设置能使上指模(5)和下指模(6)通过的通孔Ⅰ(9),在通孔Ⅰ(9)四周的工作台(4)台面上固定一圈凸沿(10),在凸沿(10)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且能贴紧凸沿(10)的压紧板(11);所述压紧板(11)上设置与通孔Ⅰ(9)上下对应且大小相同的通孔Ⅱ(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立柱(2)、固定连接在立柱(2)上的横杆(3)、以及位于横杆(3)和底座(1)之间且与立柱(2)固定的工作台(4);在工作台(4)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上指模(5),在工作台(4)下方设置能上下移动的下指模(6),上指模(5)和下指模(6)上下一一对应;所述上指模(5)共同固定在连杆Ⅰ(7)上,所述下指模(6)共同固定在连杆Ⅱ(8)上;所述上指模(5)通过能拉伸的连接机构与横杆(3)连接,所述下指模(6)通过驱动机构Ⅰ与底座(1)连接;在工作台(4)上设置能使上指模(5)和下指模(6)通过的通孔Ⅰ(9),在通孔Ⅰ(9)四周的工作台(4)台面上固定一圈凸沿(10),在凸沿(10)上方设置能上下移动且能贴紧凸沿(10)的压紧板(11);所述压紧板(11)上设置与通孔Ⅰ(9)上下对应且大小相同的通孔Ⅱ(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上端与横杆(3)固定且竖向设置的滑杆(13),在滑杆(13)外套设能沿滑杆(13)长轴方向滑动的套筒(14),在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帅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