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纳充电装置以及无人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11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人飞行器收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以及无人飞行器,其中,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包括起降底座、箱盖组件以及充电组件,起降底座于其上侧面设有起降承载面,箱盖组件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一对前箱盖和后箱盖,前箱盖和后箱盖之间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前箱盖和后箱盖在闭合状态下相互抵触并共同与起降承载面合围形成无人飞行器的收纳空间,以及在打开状态下相互分离并使起降承载面全部显露以供无人飞行器起降,充电组件用于实现对无人飞行器充电。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地手动回收无人飞行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Automatic charging device and UAV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storage technical field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storage charging device and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herein the automatic storage charging device includes a take-off and landing base, a box cover assembly and a charging assembly,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take-off and landing bearing surface on its upper side, the box cover assembly includes a driving mechanism, a pair of front box covers and rear box covers, a front box cover and a rear box cover There are closed and open states between them.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rear cover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losed state and form the storage space of the UAV together with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bearing surface. In the open state, they sepa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make the takeoff and landing bearing surface all exposed for the UAV to take off and land. The charging component is used to realize the charging of the UAV.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staff to manually recover the UAV repeatedly,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收纳充电装置以及无人飞行器
本技术属于无人飞行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以及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由于无人飞行器的续航能力有限,在无人飞行器的电能用完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回收无人飞行器,并对无人飞行器进行充电,这样,将无人飞行器在应用于例如电线/管道日常巡检、重点区域的警戒安防等作业时,则需要工作人员配合手动回收无人飞行器并充电,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限制了无人飞行器有效的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旨在解决无人飞行器回收、充电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包括:起降底座,于其上侧面设有水平布置且用于供无人飞行器起降的起降承载面;箱盖组件,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一对分别前后布置并均活动连接于所述起降底座的前箱盖和后箱盖,所述箱盖组件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相互抵触并共同与所述起降承载面合围形成所述无人飞行器的收纳空间,以及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相互分离并使所述起降承载面全部显露以供所述无人飞行器起降,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相向或相背运动以使所述箱盖组件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箱盖组件上,用于所述箱盖组件切换至闭合状态时与无人飞行器自动电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人飞行器充电,以及所述箱盖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时与无人飞行器自动分离。可选地,所述充电组件固定于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内侧,并由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带动从而靠近或远离起降承载面的中心;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用于和所述无人飞行器电连接的电接头,所述电接头位于所述充电组件靠近所述起降承载面的中心的一端。可选地,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还包括前后定位机构和左右定位机构,以实现在所述无人飞行器降落于所述起降承载面上后将所述无人飞行器分别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定位至前后预定位置和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定位至左右预定位置。可选地,所述前后定位机构包括前侧定位杆和后侧定位杆,其中,所述前侧定位杆和后侧定位杆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内表面的两侧,并分别由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带动从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起降承载面的中心。可选地,所述左右定位机构包括左侧定位杆和右侧定位杆,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设于起降底座上,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可相对起降底座沿左右方向相向或相背滑动以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起降承载面的中心,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底部均高于所述起降承载面,所述前侧定位杆和后侧定位杆的底部均高于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可选地,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均通过滑轨机构连接于所述起降底座,且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在所述箱盖组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脱离所述起降底座;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同步轮和所述同步带内置于所述起降底座中,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均一端内置于所述起降底座中,而另一端均设于所述起降底座外,所述第一伸缩杆位于所述起降底座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箱盖,所述第二伸缩杆位于所述起降底座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箱盖,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位于所述起降底座内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同步带的两端且分别位于所述同步轮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来带动所述同步带转动,并实现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同时沿相反方向伸出或缩回所述起降底座内。可选地,所述起降底座的侧面设有电接口,用于外部设备或外部系统对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供电和数据传输,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和所述无人飞行器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单元,外部设备或外部系统可通过电连接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的所述电接口实现与无人飞行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选地,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外侧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状态信息和/或所述无人飞行器状况信息;和/或,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外侧设有搬运用的提手。该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对无人飞行器的回收及充电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这样,将无人飞行器在应用于例如电线/管道日常巡检、重点区域的警戒安防等作业时,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地手动回收无人飞行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即使工作人员有限,也不会限制无人飞行器的使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与上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配合使用,包括无人飞行器机身,所述无人飞行器机身于一侧面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于内侧设有充电触片,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的充电组件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充电口且与所述充电触片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无人飞行器还包括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于所述充电口外侧,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无人飞行器机身用弹性铰链连接且可以向充电口内侧偏转以使充电口打开,以实现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的充电组件的一端能够抵推所述遮挡板并伸入所述充电口且与所述充电触片电连接。该无人飞行器与自动收纳充电装置配合使用,对无人飞行器的回收及充电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这样,将无人飞行器在应用于例如电线/管道日常巡检、重点区域的警戒安防等作业时,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地手动回收无人飞行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即使工作人员有限,也不会限制无人飞行器的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箱盖和后箱盖处于闭合状态;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箱盖和后箱盖处于打开状态;图3是图2收纳有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前箱盖和后箱盖处于闭合状态;图6是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用于收纳能够垂直升降的无人飞行器,如多旋翼飞行器。请参阅图1至图5,该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包括起降底座100、箱盖组件200以及充电组件。其中,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如下:起降底座100于其上侧面设有水平布置且用于供无人飞行器400起降的起降承载面101,在具体实施中,无人飞行器400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起降底座,于其上侧面设有水平布置且用于供无人飞行器起降的起降承载面;/n箱盖组件,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一对分别前后布置并均活动连接于所述起降底座的前箱盖和后箱盖,所述箱盖组件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相互抵触并共同与所述起降承载面合围形成所述无人飞行器的收纳空间,以及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相互分离并使所述起降承载面全部显露以供所述无人飞行器起降,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相向或相背运动以使所述箱盖组件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n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箱盖组件上,用于所述箱盖组件切换至闭合状态时与无人飞行器自动电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人飞行器充电,以及所述箱盖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时与无人飞行器自动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降底座,于其上侧面设有水平布置且用于供无人飞行器起降的起降承载面;
箱盖组件,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一对分别前后布置并均活动连接于所述起降底座的前箱盖和后箱盖,所述箱盖组件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相互抵触并共同与所述起降承载面合围形成所述无人飞行器的收纳空间,以及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相互分离并使所述起降承载面全部显露以供所述无人飞行器起降,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相向或相背运动以使所述箱盖组件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箱盖组件上,用于所述箱盖组件切换至闭合状态时与无人飞行器自动电连接以实现对所述无人飞行器充电,以及所述箱盖组件切换至打开状态时与无人飞行器自动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固定于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内侧,并由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带动从而靠近或远离起降承载面的中心;
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用于和所述无人飞行器电连接的电接头,所述电接头位于所述充电组件靠近所述起降承载面的中心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纳充电装置还包括前后定位机构和左右定位机构,以实现在所述无人飞行器降落于所述起降承载面上后将所述无人飞行器分别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定位至前后预定位置和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定位至左右预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定位机构包括前侧定位杆和后侧定位杆,其中,所述前侧定位杆和后侧定位杆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箱盖和所述后箱盖内表面的两侧,并分别由所述前箱盖或所述后箱盖带动从而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起降承载面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纳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定位机构包括左侧定位杆和右侧定位杆,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设于起降底座上,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可相对起降底座沿左右方向相向或相背滑动以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起降承载面的中心,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底部均高于所述起降承载面,所述前侧定位杆和后侧定位杆的底部均高于所述左侧定位杆和所述右侧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