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训议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68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墙壁相固定的水平吸盘,所述横梁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根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横梁外径相适配的快拆卡箍,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杆之间固定设置有接收网,所述横梁在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下撑杆,两个所述下撑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下吸盘,所述横梁在两个所述下撑杆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上撑杆,所述上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屋顶接触的支撑板。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供较大的救援面积,救援成功概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快速拆装,展开迅速,提高了救援效率。

A portable high altitude rescue receiving net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rtable high-altitude rescue receiving network, which includes a crossbeam, two ends of the crossbeam are fixedly provided with horizontal suction cups for fixing with the wall,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rossbeam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two mounting rods, one end of the mounting rods close to the crossbeam is matched with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rossbeam, and the two mounting rods are fixedly arranged between each other A receiving ne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wo mounting rods, the cross beam is respectively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lower strut along the vertical downward direction, the bottom of the two lower struts is respectively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lower suction cup for fixing with the ground surface, the cross beam is respectively fixedly provided with an upper strut along the vertical upward direction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wo lower struts, and the top of the upper strut is usefully provided Support plate in contact with the roof.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vide a large rescue area and a high rescue success prob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quick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rapid de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
技术介绍
在高楼发生火灾或者有人轻生跳楼自杀时,需要对人员实施高空救援,一种方式是通过可伸缩的消防梯,但这种救援方式效率较慢,而且由于现在高层越来越多,消防梯的长度有时候难以满足救援需求;另外一种是在地面上安装消防气垫,当楼层越高采用消防气垫救援的难度越大、准确落入消防气垫的概率越小、被救援人击穿消防气垫的概率越大、被救援人的死亡概率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解决现有的消防设置无法对高空人员进行快捷有效救援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墙壁相固定的水平吸盘,所述横梁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根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横梁的外径相适配的快拆卡箍,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杆之间固定设置有接收网,所述横梁在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下撑杆,两个所述下撑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下吸盘,所述横梁在两个所述下撑杆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上撑杆,所述上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屋顶接触的支撑板。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两端可调节的插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顶丝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水平吸盘分别固定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杆倾斜向上设置,且通过所述快拆卡箍在所述横梁上的运动实现两个安装杆位置和角度的调节。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下方设置有防护垫。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网的材质为人工合成纤维。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安装杆、下撑杆、上撑杆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碳素纤维,且各杆件表面均涂有防火涂层。进一步的,各所述下撑杆的底部可调节的插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顶丝与所述下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吸盘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进一步的,各所述上撑杆的顶部可调节的插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通过第三顶丝与所述上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自由端。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杆之间靠近所述横梁的部位固定设置有接收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当使用本技术进行高层救援时,可在事发楼层以下的一至三层架设救援网,通过横梁以及其两端的水平吸盘与墙壁固定连接,通过下撑杆及下吸盘与地面固定接触,并通过上撑杆和支撑板与屋顶接触,使整个救援网的支架牢固安装于房间内,将两个安装杆伸出窗外并展开,到达窗框位置后用快拆卡箍将两个安装杆与横梁固定连接,可根据现场情况尤其是窗户大小、房间宽窄等,灵活调整两个安装杆之间形成范围在30度至150度的夹角,救援网伸出窗外后与水平面的角度为20-40度,斜面朝向墙体一侧,使整个接收网形成一个倾斜的扇面,在窗外有较大的救援面积,救援成功的概率高。本技术可实现快速拆装,展开迅速,经专业训练后,可在一分钟之内搭设完毕,提高了救援效率,而且,所述横梁、下撑杆、上撑杆的长度可以实现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房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收纳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横梁;2、水平吸盘;3、安装杆;4、快拆卡箍;5、接收网;6、下撑杆;7、下吸盘;8、上撑杆;9、支撑板;10、第一连接杆;11、第一顶丝;12、防护垫;13、第二连接杆;14、第二顶丝;15、第三连接杆;16、第三顶丝;17、接收兜;18、连接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墙壁相固定的水平吸盘2,所述横梁1的中部对称安装有两根安装杆3,两个所述安装杆3靠近所述横梁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横梁1的外径相适配的快拆卡箍4。两个所述安装杆3倾斜向上设置,且通过所述快拆卡箍4在所述横梁1上的运动实现两个安装杆3位置和角度的调节。两个所述安装杆3之间固定设置有接收网5,具体的所述接收网5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杆3相适配的连接套18,所述连接套18固定套装与所述安装杆3上,并且每隔一定距离都有卡箍或者铆钉进行加固。所述接收网5的材质具体为人工合成纤维。两个所述安装杆3之间靠近所述横梁1的部位固定设置有接收兜17。所述横梁1在两个所述安装杆3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固定安装有下撑杆6,两个所述下撑杆6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下吸盘7。所述横梁1在两个所述下撑杆6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固定安装有上撑杆8,所述上撑杆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屋顶接触的支撑板9。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管件长度在1.5m-2m之间,直径在5cm-8cm之间,不同尺寸大小可以根据现场空间的高低、宽窄等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在使用之前可将所有部件统一存放于如图5所示,长度为2m,直径30cm的收纳包内,使携带更加便携。在使用时,可在事发楼层以下的一至三层架设救援网,通过横梁以及其两端的水平吸盘与墙壁固定连接,通过下撑杆及下吸盘与地面固定接触,并通过上撑杆和支撑板与屋顶接触,使整个救援网的支架牢固安装于房间内,将两个安装杆伸出窗外后,松开快拆卡箍并在横梁上相对滑动或转动,调节两个安装杆的位置和角度,使两个安装杆和救援网逐步展开,到达窗框位置后用快拆卡箍卡紧,使两个安装杆与横梁固定连接,可根据现场情况尤其是窗户大小、房间宽窄等,灵活调整两个安装杆之间形成范围在30度至150度的夹角,救援网伸出窗外后与水平面的角度大概为20-40度,斜面朝向墙体一侧,使整个接收网形成一个倾斜的扇面,在窗外有较大的救援面积,以提高救援成功。当被救人员掉落在救援网上后,会逐步向下滑动,另外本实施例连接杆在救援网的末端设置有接收兜,当被救人员滑落至救援网末端时会掉入接收兜中,避免被救人员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受到损伤。本技术可实现快速拆装,展开迅速,经专业训练后,可在一分钟之内搭设完毕,提高了救援效率,而且,所述横梁、下撑杆、上撑杆的长度可以实现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房间。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安装杆3的下方均设置有防护垫12,以起到安装杆和室内窗台之间的受力缓冲作用,以及掉落人员和窗台之间碰撞力的缓冲作用。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横梁1、安装杆3、下撑杆6、上撑杆8的材质为铝合金或碳素纤维,且各杆件表面均涂有防火涂层。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承受200kg-300kg的重物坠落所施加的作用力,耐用可靠而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不改变实施例一的其他结构的前提下,只改变横梁、下撑杆、上撑杆的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墙壁相固定的水平吸盘(2),所述横梁(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根安装杆(3),两个所述安装杆(3)靠近所述横梁(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横梁(1)的外径相适配的快拆卡箍(4),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杆(3)之间固定设置有接收网(5),所述横梁(1)在两个所述安装杆(3)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下撑杆(6),两个所述下撑杆(6)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下吸盘(7),所述横梁(1)在两个所述下撑杆(6)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上撑杆(8),所述上撑杆(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屋顶接触的支撑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墙壁相固定的水平吸盘(2),所述横梁(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根安装杆(3),两个所述安装杆(3)靠近所述横梁(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横梁(1)的外径相适配的快拆卡箍(4),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杆(3)之间固定设置有接收网(5),所述横梁(1)在两个所述安装杆(3)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下撑杆(6),两个所述下撑杆(6)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下吸盘(7),所述横梁(1)在两个所述下撑杆(6)的外侧分别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固定设置有上撑杆(8),所述上撑杆(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屋顶接触的支撑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两端可调节的插装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10)通过第一顶丝(11)与所述横梁(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水平吸盘(2)分别固定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高空救援接收网,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杆(3)倾斜向上设置,且通过所述快拆卡箍(4)在所述横梁(1)上的运动实现两个安装杆(3)位置和角度的调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训议
申请(专利权)人:刘训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