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邸亚芹专利>正文

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965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45
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床头架、床尾架和支撑架,床头架和床尾架之间通过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上安装训练垫,训练垫下方设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腿部放置板、左夹板、右夹板、滑动支架、驱动气缸A和驱动气缸B;床头架上设有L型支架,L型支架一端与床头架螺纹连接,L型支架另一端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过牵引绳,牵引绳两端各连接一个手环,手环位于训练垫上方,所述的床头架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驱动气缸A和驱动气缸B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本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高效的完成了康复训练工作,解决了人工辅助康复费时费力的问题。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for neurolog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for neurology,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comprising a bedside frame, a bedside tail frame and a support frame. The bedside frame and the bedside tail frame are connected by a support frame, and a training pad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frame. A lower limb train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under the training pad, and the lower limb trai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eg placing plate, a left splint, a right splint, a sliding bracket, a driving cylinder a and a driving gas Cylinder B: there is an L-shaped bracket on the bedside frame, one end of the L-shaped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dside frame by thread, the other end of the L-shaped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 passes through the traction rope, both ends of the traction rope are connected with a bracelet, the bracelet is located above the training pad, the bedsid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switch, the control switch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ylinder a and the driving cylinder B through a wire.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uses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to complete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ork efficientl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artificial assisted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神经内科病人进行局部肢体康复训练的时候只能靠医务人员的帮助才能进行,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使得病人的正常康复受到很大影响,在操作上十分麻烦、费时费力,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它提高了康复效率,降低了医护工作强度。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床头架、床尾架和支撑架,床头架和床尾架之间通过支撑架连接,支撑架设有三条,且等间距相对平行焊接于床头架和床尾架,支撑架上安装训练垫,训练垫两侧各设有一个门型把手,门型把手分别焊接于支撑架上,训练垫下方设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为两组,每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腿部放置板、左夹板、右夹板、滑动支架、驱动气缸A和驱动气缸B,腿部放置板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夹板和右夹板连接,左夹板和右夹板底端各与一个驱动气缸A连接,驱动气缸A和腿部放置板通过滑动支架与支撑架连接,滑动支架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滑动支架与驱动气缸B连接,驱动气缸B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架底端连接;床头架上设有L型支架,L型支架一端与床头架螺纹连接,L型支架另一端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过牵引绳,牵引绳两端各连接一个手环,手环位于训练垫上方,所述的床头架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驱动气缸A和驱动气缸B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所述的腿部放置板两端均通过销轴与左夹板和右夹板连接,每个夹板底端均与一个驱动气缸A连接,驱动气缸A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的驱动气缸A顶端柱塞杆和底端气缸底座均通过销轴A与限位块活动连接,底端限位块设于承载架上,承载架与滑动支架连接,驱动气缸A顶端的销轴B与左夹板或者右夹板底端的固定件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功能全面,通过牵引绳和手环,达到了上肢康复训练的目的;通过腿部放置板、左右夹板和驱动气缸,完成了下肢的拉伸运动,达到了下肢康复训练的目的,本康复训练装置高效的完成了康复训练工作,解决了人工辅助康复费时费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驱动气缸A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各图,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包括床头架1、床尾架11和支撑架2,床头架1和床尾架11之间通过支撑架2连接,支撑架2设有三条,且等间距相对平行焊接于床头架1和床尾架11,支撑架2上安装训练垫4,训练垫4两侧各设有一个门型把手3,门型把手3分别焊接于支撑架2上,训练垫4下方设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为两组,每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腿部放置板6、左夹板7、右夹板8、滑动支架10、驱动气缸A17和驱动气缸B5,腿部放置板6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连接,左夹板7和右夹板8底端各与一个驱动气缸A17连接,驱动气缸A17和腿部放置板6通过滑动支架10与支撑架2连接,滑动支架10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滑动支架10与驱动气缸B5连接,驱动气缸B5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架2底端连接;床头架1上设有L型支架15,L型支架15一端与床头架1螺纹连接,L型支架15另一端设有通孔16,通孔16内穿过牵引绳14,牵引绳14两端各连接一个手环13,手环13位于训练垫4上方,所述的床头架1上设有控制开关12,控制开关与驱动气缸A17和驱动气缸B5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所述的腿部放置板6两端均通过销轴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连接,每个夹板底端均与一个驱动气缸A17连接,驱动气缸A17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12连接。所述的驱动气缸A17顶端柱塞杆和底端气缸底座均通过销轴A18与限位块19活动连接,底端限位块19设于承载架20上,承载架20与滑动支架10连接,驱动气缸A17顶端的销轴B22与左夹板7或者右夹板8底端的固定件21转动连接。本康复训练装置使用时,患者平躺在训练垫4上,患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分别进行上肢训练或者下肢训练,上肢训练为,两只手抓住手环13,两只手不断的进行上下交替运动,即通过手环13对牵引绳14进行抽拉运动,通过手臂的不断上下运动,进而达到了上肢的康复训练工作。患者在进行下肢训练时,将两条腿分别放置在腿部放置板6上,通过控制开关12启动驱动气缸A17,驱动气缸A17顶端的柱塞杆上升进而带动左夹板7和右夹板8向腿部放置板6上的腿靠拢,进而起到夹紧腿部的作用,再通过控制开关12控制驱动气缸B5启动,驱动气缸B5的柱塞杆推动滑动支架10做往复运动,滑动支架10可在支撑架2上进行滑动,滑动支架10做左右往复运动的时候,由于左右夹板将腿部夹紧,因此通过滑动支架10的往复运动,患者的腿部达到了拉伸和回收的运动目的,驱动气缸B5推出时,腿部做拉伸运动,驱动气缸B5回收时,则使腿部恢复到初始状态,通过驱动气缸B5不断的推动滑动支架10,进而达到了下肢的运动,完成了下肢的康复训练工作。为了使左夹板7和右夹板8更加灵活地运动,其顶端和底端连接的柱塞杆和驱动气缸A17均通过销轴A18或者销轴B22在限位块19之间来回摆动,即在左夹板7和右夹板8向腿部靠拢时,相应的柱塞杆或者驱动气缸A17会通过销轴A18或者销轴B22倾斜一定的角度,以保证固定腿部的作用力。患者在进行下肢康复运动时,双手可把住训练垫4两侧的门型把手3,避免随着下肢拉伸时,上身被拖动,影响了下肢康复训练工作。根绝患者胳膊的长短不同,可对L型支架15进行高度的调节,由于L型支架15与床头架1为螺纹连接,因此只需通过旋拧的动作改变L型支架15的高度即可,当L型支架15旋拧到患者需要位置时,无需再继续旋拧,L型支架15也可达到固定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全面,通过牵引绳14和手环13,达到了上肢康复训练的目的;通过腿部放置板6、左右夹板和驱动气缸,完成了下肢的拉伸运动,达到了下肢康复训练的目的,本康复训练装置高效的完成了康复训练工作,解决了人工辅助康复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头架(1)、床尾架(11)和支撑架(2),床头架(1)和床尾架(11)之间通过支撑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支撑架(2)设有三条,且等间距相对平行焊接于床头架(1)和床尾架(11),支撑架(2)上安装训练垫(4),训练垫(4)两侧各设有一个门型把手(3),门型把手(3)分别焊接于支撑架(2)上,训练垫(4)下方设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为两组,每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腿部放置板(6)、左夹板(7)、右夹板(8)、滑动支架(10)、驱动气缸A(17)和驱动气缸B(5),腿部放置板(6)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连接,左夹板(7)和右夹板(8)底端各与一个驱动气缸A(17)连接,驱动气缸A(17)和腿部放置板(6)通过滑动支架(10)与支撑架(2)连接,滑动支架(10)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滑动支架(10)与驱动气缸B(5)连接,驱动气缸B(5)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架(2)底端连接;床头架(1)上设有L型支架(15),L型支架(15)一端与床头架(1)螺纹连接,L型支架(15)另一端设有通孔(16),通孔(16)内穿过牵引绳(14),牵引绳(14)两端各连接一个手环(13),手环(13)位于训练垫(4)上方,所述的床头架(1)上设有控制开关(12),控制开关与驱动气缸A(17)和驱动气缸B(5)通过导线分别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头架(1)、床尾架(11)和支撑架(2),床头架(1)和床尾架(11)之间通过支撑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支撑架(2)设有三条,且等间距相对平行焊接于床头架(1)和床尾架(11),支撑架(2)上安装训练垫(4),训练垫(4)两侧各设有一个门型把手(3),门型把手(3)分别焊接于支撑架(2)上,训练垫(4)下方设有下肢训练机构,下肢训练机构为两组,每组下肢训练机构包括腿部放置板(6)、左夹板(7)、右夹板(8)、滑动支架(10)、驱动气缸A(17)和驱动气缸B(5),腿部放置板(6)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夹板(7)和右夹板(8)连接,左夹板(7)和右夹板(8)底端各与一个驱动气缸A(17)连接,驱动气缸A(17)和腿部放置板(6)通过滑动支架(10)与支撑架(2)连接,滑动支架(10)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滑动支架(10)与驱动气缸B(5)连接,驱动气缸B(5)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架(2)底端连接;床头架(1)上设有L型支架(15),L型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亚芹
申请(专利权)人:邸亚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