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骨头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61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桡骨头复位钳,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由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持部构成;第一夹持部是在第一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头,在半圆筒形夹持头上开设有微型孔;第一手持部是在第一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第一手柄上设置有挂齿;第一夹持柄与第一手柄为一体式结构;第二钳体与第一钳体相铰接,第二钳体的第二手持部的第二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第二手柄上设置有与挂齿啮合的钩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半圆筒形夹持头,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桡骨头进行夹持,微型孔的设计可以方便克氏针进行不同方向的固定,既可以用于桡骨头碎块的复位、固定,同时可以对桡骨干、腓骨干等长骨干骨折进行临时的固定,缩短手术时间。

A reduction forceps for radial he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adial head reduction clamp, the first clamp body and the second clamp body, the first clamp body is composed of a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a first holding part;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mi cylindrical clamping hea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clamping handle, and a micro hole is provided on the semi cylindrical clamping head; the first hold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handle, and a hook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handle The second clamp body is hinged with the first clamp body, the second handle end of the second holding part of the second clam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nap ring, and the second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tooth which is meshed with the hanging teeth. The semicylindrical clamping head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lamp the radial head of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design of the micro hole can facilitate the fixation of the Kirschner wir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the radial head fragm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temporarily fix the long bone shaft fractures such as the radial shaft and the fibular shaft, so as to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骨头复位钳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桡骨头复位钳。
技术介绍
桡骨头骨折,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出现在“恐怖三联征”(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等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中。肘关节骨折可以影响到5个关节,而且一旦发生肘关节骨折,肘关节周围容易异位骨化,致残率高,因此,肘关节骨折脱位在创伤骨科中有特殊的地位。现有文献表明:重建肘关节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最佳的肘关节功能。桡骨头的完整性,可以维持肘关节外侧柱的稳定性,提供40%的肘关节稳定性。目前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都基于Mason分型。Mason分型是基于桡骨头骨折形态的一种分型,如果桡骨头骨折块在3块以上,归于Mason四型。桡骨头置换是治疗Mason四型桡骨头骨折的首选方案治疗。虽然桡骨头置换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无法个体化选择、价格昂贵。但桡骨头骨折如果在3块以上,常规的内固定由于桡骨骨折块之间无法有效的加压固定以及桡骨头固定时把持困难等原因,无法早期功能锻炼,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所以目前桡骨头置换仍是主流治疗方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设备或器械能方便把持碎裂的桡骨头骨块,同时方便对桡骨头骨折块进行固定,必将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桡骨头复位钳,以解决桡骨头骨折治疗中碎裂的桡骨头骨块无法把持固定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桡骨头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由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持部构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是在第一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头,在所述半圆筒形夹持头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夹持头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所述第一手持部是在第一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所述第一手柄上设置有一列与第一手柄开合方向一致的挂齿;所述第一夹持柄的末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第一手柄的顶端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钳体由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持部构成;所述第二夹持部是在第二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头,在所述半圆筒形夹持头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夹持头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所述第二手持部是在第二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所述第二手柄上设置有1-3个与所述挂齿啮合的钩齿;所述第二夹持柄的末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第二手柄的顶端形成一体式结构。本技术所述的桡骨头复位钳,所述第一夹持柄和所述第二夹持柄均为弧形结构。本技术所述的桡骨头复位钳,所述半圆筒形夹持头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的宽度,为2~3cm。本技术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且开设有微型孔的半圆筒形夹持头,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的宽度,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桡骨头进行夹持,微型孔的外宽内窄的设计可以方便0.8-1.5的克氏针进行不同方向的固定,手持部分结构设计方便手握和临时锁扣。本新型既可以用于桡骨头碎块的复位、固定,同时可以对桡骨干、腓骨干等长骨干骨折进行临时的固定,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桡骨头复位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桡骨头复位钳的半圆筒形夹持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桡骨头复位钳的半圆筒形夹持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持头,2、第一夹持柄,3、第一手柄,4、第二夹持柄,5、第二手柄,6、扣环,7、挂齿,8、钩齿,9、铰接轴,10、微型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桡骨头复位钳整体为一个钳形结构,由结构基本对称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在交叉处通过铰接轴9铰接构成。第一钳体分为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持部两部分,第一夹持部是在弧形的第一夹持柄2的顶端设置有一个半圆筒形的夹持头1,夹持头1的宽度(即沿轴向的尺寸)为2~3cm,在夹持头1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夹持头1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10(见图2、图3);第一手持部是在第一手柄3末端设置有扣环6,在第一手柄3上内侧设置有一列与第一手柄开合方向一致的挂齿7;第一夹持柄2的末端与所第一手柄3的顶端在铰接轴9处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钳体由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持部构成;第二夹持部是在弧形的第二夹持柄4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的夹持头1,在夹持头1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贯穿夹持头1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10;第二手持部是在第二手柄5的末端设置有扣环6,在第二手柄5上设置有1个与挂齿7啮合的钩齿8;第二夹持柄4的末端与第二手柄5的顶端在铰接轴9处形成一体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骨头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钳体由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持部构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是在第一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头,在所述半圆筒形夹持头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夹持头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所述第一手持部是在第一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所述第一手柄上设置有一列与第一手柄开合方向一致的挂齿;所述第一夹持柄的末端在铰接轴处与所述第一手柄的顶端形成一体式结构;/n所述第二钳体由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持部构成;所述第二夹持部是在第二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头,在所述半圆筒形夹持头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夹持头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所述第二手持部是在第二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所述第二手柄上设置有1-3个与所述挂齿啮合的钩齿;所述第二夹持柄的末端在铰接轴处与所述第二手柄的顶端形成一体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骨头复位钳,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钳体由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持部构成;所述第一夹持部是在第一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头,在所述半圆筒形夹持头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夹持头内外表面且由内至外孔径渐大的微型孔;所述第一手持部是在第一手柄末端设置有扣环,在所述第一手柄上设置有一列与第一手柄开合方向一致的挂齿;所述第一夹持柄的末端在铰接轴处与所述第一手柄的顶端形成一体式结构;
所述第二钳体由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持部构成;所述第二夹持部是在第二夹持柄的顶端设置有半圆筒形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