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612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其用于解决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不能完全分离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储液罐,油气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及冷媒混合气经过滤网被过滤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存在储液罐的下方,而冷媒气体会则从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被排出;并且经过滤网后润滑油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滤网向储液罐的底部流动,并最终从油气分离器下方的卸油孔流出,而液态冷媒会随着吸热蒸发从排气管排出,从而实现了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完全分离。

Oil gas separator and compress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il-gas separator, relat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compressor,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omplete separ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and gaseous refrigerant. The oil-gas separator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s a liquid storage tank, wherein the lubricating oil and refrigerant mixture in the oil-gas separator are filtered and separated through a filter screen, and the separated lubricating oil is under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while the refrigerant gas is discharged from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oil-gas separator; and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ilter screen, the lubricating oil flows along the filter screen to the bottom of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and finally flows from the oil-gas The oil discharge hole under the separator flows out, and the liquid refrigerant will be discharged from the exhaust pipe with the endothermic evaporation, thus realizing the complete separation of the lubricating oil and the gaseous refriger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传统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当排气温度较低工况下及低温启动等工况下,压缩机内冷媒多为液态,润滑油与液态冷媒互溶后随排气一同被带出压缩机,造成压缩机下腔油池油位下降,吸油管无法从油池中吸取润滑油,压缩机泵体磨损,降低可靠性。随排气一同排出的润滑油会导致冷媒在系统中换热率下降,制冷效果降低,能效降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CN20182134466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腔加挡油板压缩机,但是方案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是这种挡油板设计只能解决部分油气分离问题,没有真正把油和制冷剂气体分开,因此气液分离效率有限;其二是分离出的油只是随意从挡油板四周孔流下,沿定子切边回到下腔,但在过程中油会再次与制冷剂气体混合带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及压缩机,其用于解决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不能完全分离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油气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及冷媒混合气经过滤网被过滤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存在储液罐的下方,而冷媒气体会则从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被排出;并且经过滤网后润滑油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滤网向储液罐的底部流动,并最终从油气分离器下方的卸油孔流出,而液态冷媒会随着吸热蒸发从排气管排出,从而实现了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完全分离。(2)由于卸油孔上连接的回油管均伸入压缩机下腔油池中,因此能够维持压缩机底部油池的深度,保证吸油管始终浸在油池中,从而使泵体运行时供油充足,减少泵体零件磨损,提高气密性,增强了压缩机可靠性。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压缩机的主视图。在图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附图标记:1-上盖,2-分液器,3-电机转子组件,4-电机定子组件,5-壳体,6-压缩机下腔油池,7-下盖,8-压缩机上腔,9-电机定子切边,11-泵体组件;10-油气分离器;101-进气管,102-滤网,103-卸油孔,104-回油管,105-排气管,106-储液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10,其包括储液罐106,储液罐106中至少设置有一层滤网102,储液罐106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和卸油孔;其中,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滤网102的两侧,排气口和卸油孔设置在滤网102的同一侧,且设置在卸油孔103的上方。例如排气口设置在储液罐106的上端,卸油孔103在储液罐106的下端。进一步地,滤网102与储液罐106的底壁之间具有夹角。如图2所示,滤网102与储液罐106的底壁之间形成锐角,使滤网102向着储液罐106的进气口一侧倾斜。可以理解地,滤网102还可向着储液罐106的排气口一侧倾斜。通过使滤网102倾斜设置,能够使过滤后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沿滤网的倾斜方向向下流动,并且能够避免润滑油被气体带走的现象。如图2所示,储液罐106中的制冷剂混合气体在滤网102处进行过滤分离,其中分离出的液态润滑油储存在储液罐106的底部,分离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过排气口排出;当储液罐106中的油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润滑油从卸油孔103流出,从而实现了润滑油与气态冷媒的完全分离,解决了压缩机排气带油的问题。如图2中箭头所示,润滑油及冷媒混合气经过滤网102后,分离出的液态制冷剂(极少量)及润滑油沿滤网102的倾斜方向向下流动,并流至储液罐106的底壁上,由于润滑油的密度小于制冷剂液体的密度,因此润滑油会悬浮于制冷剂液体的上方,从液体在向下流动时润滑油会从卸油孔103中流出,而液态制冷剂会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吸收排气热量后蒸发并从排气口中排出。具体地,进气口设置在储液罐106的侧部,进气口上连接有用于与压缩机上腔8连通的进气管101。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管105,排气管105从压缩机的上盖向外伸出。卸油孔103上至少连接有一根回油管104,回油管104均伸入压缩机下腔油池6中。通过回油管104使分离后的润滑油被输送至压缩机下腔油池中,因此能够维持压缩机下腔油池的深度以保证吸油管始终浸在下腔油池中,从而使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时供油充足,以减少泵体零件磨损,从而解决了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油位偏低、缺油磨损的现象,提高了气密性并增强了压缩机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如图4和5所示,回油管104位于压缩机的壳体的外部或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罐106为方形容器、圆形容器或椭圆形容器中的一种,滤网102构造为与储液罐106的内腔相匹配的矩形或圆形形状,换言之,滤网102的形状可以是例如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如图2所示,显示了圆形滤网;如图3所示,显示了矩形滤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如图4和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上述的油气分离器10,压缩机还包括上盖7、压缩机上腔8以及压缩机下腔油池6,压缩机上腔8设置在上盖7和压缩机下腔油池6之间。其中,油气分离器10设置在压缩机上腔8中靠近上盖的部位。如图4所示,进气管101靠近上盖7,并且位于油气分离器10远离分液器2的那一侧,排气管105从上盖7的中间部位从内向外地伸出。进一步地,压缩机上腔8中设置有电机定子组件4,与卸油孔103相连的回油管104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电机定子切边9以使回油管104能够设置在电机定子切边9中。如图1所示,回油管104位于壳体5的内部,从而使回油管104能够设置在电机定子切边9中,并延伸置压缩机下腔油池6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位于压缩机上腔8与压缩机上腔8之间的泵体组件11,回油管104末端的出口设置在泵体组件11中上法兰的下部,以避免气态制冷剂的二次混合,从而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分液器2,分液器2与泵体组件11的吸气口相连,用于过滤杂质和分离并输送气态制冷剂,泵体组件11与用于向其提供驱动力的电机转子组件3相连。泵体组件11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压缩机下腔油池6中,具体地吸油管设置在下腔油池中,从而使压缩机的泵体运行时供油充足。此外,压缩机还包括壳体5,壳体5分别与上盖1以及下盖7共同组成密封的腔体,其中上文所述的压缩机上腔8即为该腔体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回油管104位于壳体5的外部。为了不与分液器2产生干涉,将回油管104和分液器2分别设置在壳体5的两侧,因此使进气管101设置在靠近上盖7并且位于油气分离器10靠近分液器2的那一侧,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他的设置方式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中至少设置有一层滤网,所述储液罐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和卸油孔;/n其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两侧,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卸油孔设置在所述滤网的同一侧,且设置在所述卸油孔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中至少设置有一层滤网,所述储液罐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和卸油孔;
其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网的两侧,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卸油孔设置在所述滤网的同一侧,且设置在所述卸油孔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与所述储液罐的底壁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储液罐的侧部,所述进气口上连接有用于与压缩机上腔连通的进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油孔上至少连接有一根回油管,所述回油管均伸入压缩机下腔油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的外部或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从压缩机的上盖向外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为方形容器、圆形容器或椭圆形容器中的一种,所述滤网构造为与所述储液罐的内腔相匹配的矩形或圆形形状。


8.一种压缩机,其包括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逸阙沛祯翟元彬苗旺马舒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