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40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芥子气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应用;该类探针以氧杂蒽/硅杂蒽/磷杂蒽为荧光母体,以硫酮为识别基团,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该探针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其检测限为0.8μM。该探针首次实现了生物样本中的芥子气的检测;在环境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Mustard gas fluorescence prob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mustard gas fluorescence prob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probe takes oxaanthracene / silaanthracene / phosphaanthracene as the fluorescence parent and thioketone as the recognition group, and its general structural formula is shown in formula (I).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8 \u03bc M. This probe is the first to detect mustard gas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edical resear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芥子气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分析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芥子气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应用。
技术介绍
芥子气(sulfurmustard,SM)是难防难治化学战剂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毒剂之王”。芥子气是广泛的烷基化毒剂,可引起体内多靶点多脏器的中毒损伤,其毒理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尚未阐明。芥子气中毒后极难治愈,且预后较差,临床多以改善症状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传统的分析方法在芥子气的检测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气相色谱分析芥子气时,存在热不稳定,分析时间较长,不能实现体内或细胞水平的动态检测;而同位素示踪法虽然具有灵敏度高,能动态分析的优点,但也存在无法区分芥子气原型与芥子气代谢产物,实验危险性较高;液相色谱样本前处理流程复杂,可导致长时间处理过程中芥子气降解,且需要用到同位素来定位;基于胶体金的原子吸收法存在内源性巯基化合物干扰的问题。因此发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实时”动态跟踪芥子气的分析与检测技术是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小分子荧光探针技术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申请号为201910054522.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硫-π相互作用检测芥子气模拟物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实现对芥子气模拟物-2-氯乙基乙基硫醚具有超高灵敏性(10ppb)和选择性荧光响应的微米球聚集体,其荧光量子产率为20~6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该检测方法属于高分子荧光材料,与小分子荧光探针存在区别。更重要的是芥子气与芥子气模拟物存在一定差别,该荧光材料只测试了其对芥子气模拟物的检测效果,其对芥子气的检测效果尚不明确。此外,上述高分子荧光材料,无法实现生物样本和活细胞水平的芥子气或者芥子气模拟物浓度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芥子气荧光探针;该探针是一类新型的特异性检测芥子气的荧光探针,以氧杂蒽/硅杂蒽/磷杂蒽为荧光母体,以硫酮为识别基团,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R1基团为氧、氮、二甲基硅、砜或甲基氧膦,R2基团为甲基、乙基或丙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式I所示荧光探针在检测芥子气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以活细胞中的应用为例子,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将式I所示探针溶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孵育,孵育5分钟后,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7.4)洗涤去除多余的探针,观察记录细胞荧光强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探针的特征在于它本身几乎无荧光信号,但可与芥子气发生迅速的反应,生成强荧光产物,实现大幅的荧光增强,从而实现芥子气荧光强度的定量分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荧光探针,所述荧光探针的化学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R1基团为氧、氮、二甲基硅、砜或甲基氧膦,R2基团为甲基、乙基或丙基。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述的荧光探针在检测芥子气中的用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利用所述荧光探针对粉末、有机溶剂、土壤或生物体系中芥子气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体系包括细胞样本、血浆、组织匀浆、活细胞或动物组织。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所述的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样本中芥子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正常处理细胞,处理后将荧光探针溶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孵育6~1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去除多余的探针;S2、观察记录细胞荧光强度,通过细胞的荧光强度来反应芥子气浓度的高低。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化合物A与水混合,100~220℃反应5~12小时,冷却过滤得化合物BR1为氧或氮;A2、所述化合物B溶于二氯甲烷和吡啶,在0~40℃下滴入三氟甲磺酸酐的二氯甲烷溶液0~40℃下反应2~5个小时,得化合物CA3、以DMSO为溶剂,所述化合物C与化合物D在90~120℃下反应3~18小时,得化合物EA4、所述化合物E溶于甲苯,在常温下加入劳森试剂在90~120℃下反应20~60分钟,得所述荧光探针。所述化合物B与三氟甲磺酸酐的用量比为0.01mol:6.5mL~0.01mol:10mL;所述化合物C与化合物D的摩尔比为1:10~1:30;所述化合物E和劳森试剂的摩尔比为1:1~1:3。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1、化合物a碳酸钾、R2-I在乙腈中80~150℃反应过夜,得化合物bB2、化合物b以及40%的甲醛水溶液在R2-COOH中80℃反应过夜,反应液加入到冰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到6~8,到化合物cB3、化合物c溶于四氢呋喃,-10~-60℃氮气保护下滴加仲丁基锂,-10~-60℃反应2~6小时,加入二甲基二氯化硅,得化合物dB4、化合物d溶于丙酮,少量多次加入高锰酸钾,0~-20℃反应1~8小时,得化合物eB5、化合物e、劳氏试剂溶于甲苯80~150℃氮气保护下反应0.5~2小时,得荧光探针所述化合物a、R2-I的摩尔比为1:4~1:10;所述化合物b、R2-COOH的摩尔比为1:1~1:6。所述化合物c、二甲基二氯化硅的摩尔比为1:1~1:8;所述化合物e和劳森试剂的质量比为1:2~1:5。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探针可与样本中的芥子气发生特异性的反应,从而识别样本中是否存在芥子气。该类探针本身几乎无荧光,与芥子气反应后可生成具有强荧光的产物,因而可用于样本中芥子气的灵敏检测。荧光探针法不仅可用于检测细胞样本、血浆、组织匀浆中的芥子气,还可用于活细胞和动物组织中芥子气的动态检测。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探针反应速度较快,10分钟内可完成检测;(2)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达0.8μM;(3)具有良好的透膜性,可用于水样和细胞水平的芥子气含量检测;(4)选择性好,不与常见的生物体内物质发生反应。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荧光探针I-1(A)和I-2(B)与不同浓度的芥子气反应前后的荧光变化;图2是荧光探针I-1(A)和I-2(B)对芥子气的选择性;图3是荧光探针I-1和I-2检测活细胞中芥子气;其中,A为I-1与芥子气孵育0min,B为I-1与芥子气孵育5min,C为I-1与芥子气孵育10min,D为I-1与芥子气孵育15min,E为I-2与芥子气孵育0min,F为I-2与芥子气孵育5min,G为I-2与芥子气孵育10min,H为I-2与芥子气孵育15min;图4是荧光探针I-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5是荧光探针I-1的核磁共振碳谱;图6是荧光探针I-1的高分辨质谱;图7是荧光探针I-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8是荧光探针I-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9是荧光探针I-2的高分辨质谱。...

【技术保护点】
1.一类荧光探针,所述荧光探针的化学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荧光探针,所述荧光探针的化学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R1基团为氧、氮、二甲基硅、砜或甲基氧膦,R2基团为甲基、乙基或丙基。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荧光探针在检测芥子气中的用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荧光探针对粉末、有机溶剂、土壤或生物体系中芥子气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系包括细胞样本、血浆、组织匀浆、活细胞或动物组织。


5.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样本中芥子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正常处理细胞,处理后将荧光探针溶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孵育6~1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去除多余的探针;
S2、观察记录细胞荧光强度,通过细胞的荧光强度来反应芥子气浓度的高低。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化合物A与水混合,100~220℃反应5~12小时,冷却过滤得化合物BR1为氧或氮;
A2、所述化合物B溶于二氯甲烷和吡啶,在0~40℃下滴入三氟甲磺酸酐的二氯甲烷溶液0~40℃下反应2~5个小时,得化合物C
A3、以DMSO为溶剂,所述化合物C与化合物D在90~120℃下反应3~18小时,得化合物E
A4、所述化合物E溶于甲苯,在常温下加入劳森试剂在90~120℃下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文琪肖凯沈璐孙铭学徐庆强岑金凤裴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