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26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与桩体相连的电缆、所述电缆端部连接电源接头,所述电缆底部固定若干弧形的永磁板;所述桩体底部设置若干带刹万向轮,桩体内设置绕线盘,所述电缆绕过所述绕线盘;桩体后侧固定一盒体,所述电缆穿过盒体,盒体内设置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的底端正对所述电缆,且下料通道内叠放若干上盖,所述上盖由磁性金属制成,上盖底端与永磁板顶端插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新能源汽车停到与充电桩距离较远的位置时难以充电、且移动充电桩后接电电缆容易受损的问题,实现使得充电桩能够在周围小范围进行移动,同时保护其接电电缆的目的。

A movable charging pil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vable new energy vehicle charging pile, which comprises a pile body, a cable connected with the pile body, a power connector connected with the cable end, and a plurality of arc-shaped permanent magnet plate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ble; a plurality of universal wheels with brake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body, a winding disc is arranged in the pile body, the cable bypasses the winding disc; a box body is fixed at the rear side of the pile body, and the cable Through the box body,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lanking channel, the bottom end of the blanking channel is aligned with the cable, and a number of upper covers are stacked in the blanking channel, the upper cover is made of magnetic metal,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upper cover is insert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plate.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movable charging pil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harge whe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parked far away from the charging pile in the prior art, and the connecting cable is easy to be damaged after moving the charging pile, so a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that the charging pile can move in a small area around and protect the connecting cable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其中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上,不少城市都已经出现了电动公共汽车或私家车,配套的,也就有许多充电桩被设置在城市各个角落。现有的充电桩为了保证结构稳固,都是直接锚固在地面,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多,充电桩资源相对变少,有时充电桩所处位置附近有其他车辆停驻,导致需要将新能源汽车停到附近其他车位,使得与充电桩距离较远,此时就难以充电。若设置充电桩为移动式结构,其接电电缆需要随着充电桩的移动进行伸长,电缆拉扯过长又缺乏保护,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新能源汽车停到与充电桩距离较远的位置时难以充电、且移动充电桩后接电电缆容易受损的问题,实现使得充电桩能够在周围小范围进行移动,同时保护其接电电缆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与桩体相连的电缆、所述电缆端部连接电源接头,所述电缆底部固定若干弧形的永磁板;所述桩体底部设置若干带刹万向轮,桩体内设置绕线盘,所述电缆绕过所述绕线盘;桩体后侧固定一盒体,所述电缆穿过盒体,盒体内设置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的底端正对所述电缆,且下料通道内叠放若干上盖,所述上盖由磁性金属制成,上盖底端与永磁板顶端插接。针对现有技术中将新能源汽车停到与充电桩距离较远的位置时难以充电、且移动充电桩后接电电缆容易受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桩体、电缆、电源接头均为现有技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够移动,在桩体底部设置若干带刹万向轮,便于在电缆总长度的半径范围内移动桩体,从而使得将新能源汽车停到附近其他车位上时,也能够通过移动桩体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本专利技术在桩体内设置绕线盘,便于规整的储存更长的电缆,也便于移动充电桩、电缆被向外拉出时,通过绕线盘进行稳定的放线。当然,绕线盘可以设置任意反转机构带动其反转,便于将电缆收回桩体内,优选的,该反转机构可为电机、也可为伸出至桩体外的摇柄。电缆底部固定若干弧形的永磁板,永磁板首先在电缆放线后置于地面时对电缆的底部进行保护,避免电缆底部直接与地面摩擦导致表皮受损影响到内部导体。其次永磁板用于与上盖配合,在放线过程中逐个自动的将上盖盖在永磁板上。具体的,桩体后侧固定一盒体,电缆穿过盒体,电缆与上盖的配合在盒体内部完成。盒体内设置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的底端正对所述电缆,下料通道内叠放若干上盖,上盖由磁性金属制成,当电缆放线时,电缆逐渐通过盒体穿出,经过盒体内部的电缆在通过下料通道的下方时,上盖在重力作用下掉落,磁性金属制作而成的电缆被磁性板吸附,实现相互配合,从而使得通过盒体后的电缆具有上、下两侧的保护,即使桩体移动较远、电缆拉扯较长且拖在地面,也能够通过上盖对其上方进行保护,降低行人踩踏或碾压受损的风险,显著提高对电缆的保护。此外,在通电过程中,在电磁效应下电缆产生电磁场,进一步对永磁板的磁性进行增强,使得永磁板与上盖直接吸附得更加牢固,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缆的保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永磁板为与电缆同心的半圆环,永磁板包覆在电缆下表面,永磁板顶面开设插孔。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为与永磁板等径的半圆环,上盖在下料通道内凹面朝下,上盖底面设置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凸起。上盖下落后凸起正对插孔,便于实现永磁板与上盖之间的插接。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凸起均呈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凸起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便于在上盖与永磁板有所错位时,凸起也能够进入插孔内,且进入插孔内后在上盖重力作用下会使得凸起与插孔的配合越发紧密牢固。进一步的,所述下料通道包括上、下连通的倾斜段、竖直段,所述倾斜段顶端敞口,所述竖直段内设置上、下分布的拨料机构、下料机构,所述拨料机构用于拨动一个上盖下落。倾斜段顶端敞口,便于用户回收上盖放入下料通道内。具体的,当需要收起电缆时,人力取下各上盖,将其从倾斜段的顶部放回至下料通道中即可。倾斜段的设置能够使得在盒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下料通道内能够容纳更多的上盖进行依次叠放,同时使得上盖更稳定的下落。竖直段的设置便于最下方的上盖快速掉落与下方的电缆上的磁性板进行配合。竖直段内设置拨料机构、下料机构,且拨料机构位于下料机构的上方,拨料机构一次动作,拨动一个上盖至拨料机构与下料机构之间的区域,该上盖掉落至下料机构上进行待命,当有电缆磁性板从下方通过时,下料机构立即打开,该上盖迅速下落,同时拨料机构拨动下一个上盖进入拨料机构与下料机构之间的区域进行待命。其中对下方磁性板的判断,可以依靠电缆放线速率进行计算(此种情况下需磁性板在电缆上均匀分布),也可专门设置感应磁性板的感应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两个相互正对的第一闸板,两个第一闸板各自通过一个第一气缸进行驱动,且两个第一气缸同步动作,当两个第一气缸均驱动各自对应的第一闸板向下料通道内部伸出时,两个第一闸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闸板、用于驱动第二闸板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闸板用于封堵下料通道。拨料机构包括两个相互正对的第一闸板,拨料机构关闭时,两个第一闸板之间具有间隙,其上方的上盖的底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闸板上,当需要拨料时,两个第一气缸驱动两个第一闸板同时进行一次收缩与伸出的往复运动,当两个第一闸板收缩时,其上的一个上盖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其余上盖也随之向下掉落,但是会被已经复位伸出的两个第一闸板托住,从而实现对一个上盖的拨料动作。此外,可设置第一气缸驱动力较大、动作极快,因此上盖可能还没通过两个第一闸板,两个第一闸板就开始复位伸出,此时由于上盖为凹面朝下的弧形,因此在两个第一闸板向内的挤压下,能够更加快速的推动上盖向下掉落,使得该上盖落至第二闸板上待命。第二闸板与第二气缸组成下料机构,第二气缸驱动第二闸板快速打开,即可使得在第二闸板上待命的单个上盖快速下落。进一步的,所述永磁板远离电缆向外拉出方向的一端顶部固定挡块,当凸起插入至对应的插孔中时,所述挡块与上盖的侧面接触。从而使得上盖与永磁板插接后,随着电缆的不断被拉扯放线,挡块能够推动上盖同步动作,确保上盖随电缆稳定的输出至盒体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盘上设置放线传感器,所述放线传感器用于监测放出的电缆长度;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线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电缆上相邻永磁板的间距提前输入至控制器内,控制器根据放线传感器所监测到的放线速率计算到放线长度,即可控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动作,实现稳定、逐个的输出上盖,确保上盖与永磁板一一配合插接。进一步的,若干永磁板在电缆上依次分布,相邻两个永磁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永磁板间的间距越小,对电缆的保护效果越好。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1)、与桩体(1)相连的电缆(2)、所述电缆(2)端部连接电源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2)底部固定若干弧形的永磁板(5);所述桩体(1)底部设置若干带刹万向轮(6),桩体(1)内设置绕线盘(4),所述电缆(2)绕过所述绕线盘(4);桩体(1)后侧固定一盒体(7),所述电缆(2)穿过盒体(7),盒体(7)内设置下料通道(8),所述下料通道(8)的底端正对所述电缆(2),且下料通道(8)内叠放若干上盖(9),所述上盖(9)由磁性金属制成,上盖(9)底端与永磁板(5)顶端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1)、与桩体(1)相连的电缆(2)、所述电缆(2)端部连接电源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2)底部固定若干弧形的永磁板(5);所述桩体(1)底部设置若干带刹万向轮(6),桩体(1)内设置绕线盘(4),所述电缆(2)绕过所述绕线盘(4);桩体(1)后侧固定一盒体(7),所述电缆(2)穿过盒体(7),盒体(7)内设置下料通道(8),所述下料通道(8)的底端正对所述电缆(2),且下料通道(8)内叠放若干上盖(9),所述上盖(9)由磁性金属制成,上盖(9)底端与永磁板(5)顶端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板(5)为与电缆(2)同心的半圆环,永磁板(5)包覆在电缆(2)下表面,永磁板(5)顶面开设插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为与永磁板(5)等径的半圆环,上盖(9)在下料通道(8)内凹面朝下,上盖(9)底面设置与所述插孔(10)相对应的凸起(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凸起(11)均呈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凸起(11)由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通道(8)包括上、下连通的倾斜段(801)、竖直段(802),所述倾斜段(801)顶端敞口,所述竖直段(802)内设置上、下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黄波王世荣董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