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818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工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支撑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上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压杆的顶部,第一液压杆的底部连接有上压板,支撑侧板的内侧开设有侧滑槽,上压板的四角滑动嵌套在侧滑槽的内部;上压板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齿杆,工作台上开设有下滑槽,下滑槽内部水平滑动放置有横齿杆,工作台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横齿杆的端部设置有下夹杆,上压板的下表面夹持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压合质量高,便于推广实施。

A press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metal plastic par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workpiece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press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metal plastic parts, which comprises a workbenc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workbench is provided with two supporting side plates,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side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top plate, the top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first hydraulic pressure ro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hydraulic rod is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pressing plat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e four corner sliding of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is nested in the side sliding groove;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gear rod, the workbench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sliding groove, the sliding groove is horizontally sliding with a transverse gear rod, the inner rotation of the workben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ar and a second gear, the first gear and the second gear are coaxial and fixedly connected, the end of the transverse gear rod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clamping rod, and the upper pressing plat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retain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production cost,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convenient and quick operation, high safety, high pressing quality and easy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工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由于功能上的需求,有一类零件是对金属嵌件注塑加工成型的,现有的金属塑料件分别将金属嵌件和塑胶部分成型,然后通过机械手段进行压装,形成最终的零部件。这种零部件的优点是金属嵌件和塑胶部分可分离,任一部分损坏或加工不合格都可以进行分离后替换再压装,在金属塑料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加工好的金属件和塑料件进行压合,就需要压合装置。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342173U,公告日:2019.01.08)公开了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包括上压板、丝杆一、左丝杆、下底座、夹持板一、右丝杆、丝杆二以及夹持板二,夹持板二通过滑块以及横向滑槽滑动连接在上压板内上端,夹持板一通过滑块以及横向滑槽滑动连接在下底座内下端,丝杆一上端穿过上压板,丝杆一通过轴承连接在下底座上端上,左丝杆设置在下底座左侧,右丝杆设置在下底座右侧,左丝杆以及右丝杆分别通过轴承与夹持板一左侧以及夹持板一右侧相连接,丝杆二分别设置在上压板左右两侧,且丝杆二均通过轴承与夹持板二外侧面相连接,上压板设置在下底座上侧,该设计提高了压合的准确性。通过转动丝杆调节夹持板的位置,调节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于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支撑侧板,工作台的上表面对称的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支撑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两端,顶板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压杆的顶部,第一液压杆的底部连接在上压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在第一液压杆的作用下,上压板升降。支撑侧板的内侧开设有四组竖直的侧滑槽,上压板的四角滑动嵌套在侧滑槽的内部,使上压板升降平稳。上压板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齿杆,工作台上开设有下滑槽,下滑槽内部水平滑动放置有横齿杆,工作台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上压板与第一齿轮啮合,横齿杆与第二齿轮啮合。当上压板下降时,上压板带动竖齿杆下降,竖齿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横齿杆在下滑槽内部水平移动。横齿杆的端部设置有下夹杆。上压板的下表面夹持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下夹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滑动嵌套在下滑槽的内部,横齿杆滑动嵌套在滑动块的内部,滑动块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拧紧紧固螺栓可以使下夹杆在横齿杆上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以调节两个下夹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适应各种宽度金属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下滑槽的侧边在工作台上印刻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定量调整两个下夹杆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各种宽度金属件,使金属件的夹持更加稳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坚持件包括第二液压杆和上压板,第二液压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上夹杆,上夹杆的上表面滑动连接在上压板上。在第二液压杆的驱动下,上夹杆向内的靠拢,从而可以将塑料件夹持住,便于压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竖齿杆和横齿杆的两侧开设有滚珠槽,侧滑槽和下滑槽的内侧壁转动设置有若干滚珠,滚珠嵌套在滚珠槽的内部,滚珠槽和滚珠的设置使竖齿杆和横齿杆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滑动过程中晃动,造成啮合不稳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压板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嵌套杆,第一液压杆的底部开设有嵌套槽,嵌套杆滑动嵌套在嵌套槽的内部,嵌套杆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在嵌套槽的内顶部。第一弹簧的设置对上压板下压力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了压合质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嵌套杆和嵌套槽截面均为T字型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嵌套杆的顶部固设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与第一液压杆电性连接。当上压板压合时,嵌套杆在嵌套槽内部向上滑动,压力感应器与嵌套槽顶部接触,从而使第一液压杆停止伸长,避免了金属塑料件被压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下夹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滑动嵌套在滑动块上的凹槽内,固定块的外侧通过第二弹簧与滑动块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设置对金属件夹持有缓冲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上压板下降时,上压板带动竖齿杆下降,竖齿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横齿杆在下滑槽内部水平移动,使下夹杆向内靠拢完成金属件的自动夹持,使夹持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工作量。使用第一液压杆完成压合与夹持,使装置简单化,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拧紧紧固螺栓可以使下夹杆在横齿杆上的位置固定,从而可以调节两个下夹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适应各种宽度金属件,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能力。压力感应器和第一弹簧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压合质量。本专利技术优点: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压合质量高,便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中竖齿杆和横齿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中横齿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中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中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工作台1,支撑侧板2,上压板3,第一液压杆4,顶板5,侧滑槽6,上夹杆7,第二液压杆8,下夹杆9,下滑槽10,刻度线11,竖齿杆12,横齿杆13,紧固螺栓14,滑动块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滚珠槽18,滚珠19,嵌套杆20,嵌套槽21,第一弹簧22,压力感应器23,第二弹簧24,固定块2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支撑侧板2,工作台1的上表面对称的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2。支撑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5的两端,顶板5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压杆4的顶部,第一液压杆4的底部连接在上压板3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在第一液压杆4的作用下,上压板3升降。支撑侧板2的内侧开设有四组竖直的侧滑槽6,上压板3的四角滑动嵌套在侧滑槽6的内部,使上压板3升降平稳。上压板3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齿杆12,工作台1上开设有下滑槽10,下滑槽10内部水平滑动放置有横齿杆13,工作台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上压板3与第一齿轮16啮合,横齿杆13与第二齿轮17啮合。当上压板3下降时,上压板3带动竖齿杆12下降,竖齿杆12带动第一齿轮16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17转动,第二齿轮17带动横齿杆13在下滑槽10内部水平移动。横齿杆13的端部设置有下夹杆9,下夹杆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5,滑动块15滑动嵌套在下滑槽10的内部,横齿杆13滑动嵌套在滑动块15的内部,滑动块15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4,拧紧紧固螺栓1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表面对称的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2),支撑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5)的两端,顶板(5)上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压杆(4)的顶部,第一液压杆(4)的底部连接有上压板(3),其特征在于,支撑侧板(2)的内侧开设有侧滑槽(6),上压板(3)的四角滑动嵌套在侧滑槽(6)的内部;/n上压板(3)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齿杆(12),工作台(1)上开设有下滑槽(10),下滑槽(10)内部水平滑动放置有横齿杆(13),工作台(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上压板(3)与第一齿轮(16)啮合,横齿杆(13)与第二齿轮(17)啮合,横齿杆(13)的端部设置有下夹杆(9),上压板(3)的下表面夹持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表面对称的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侧板(2),支撑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5)的两端,顶板(5)上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压杆(4)的顶部,第一液压杆(4)的底部连接有上压板(3),其特征在于,支撑侧板(2)的内侧开设有侧滑槽(6),上压板(3)的四角滑动嵌套在侧滑槽(6)的内部;
上压板(3)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竖齿杆(12),工作台(1)上开设有下滑槽(10),下滑槽(10)内部水平滑动放置有横齿杆(13),工作台(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上压板(3)与第一齿轮(16)啮合,横齿杆(13)与第二齿轮(17)啮合,横齿杆(13)的端部设置有下夹杆(9),上压板(3)的下表面夹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夹杆(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5),滑动块(15)滑动嵌套在下滑槽(10)的内部,横齿杆(13)滑动嵌套在滑动块(15)的内部,滑动块(15)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滑槽(10)的侧边在工作台(1)上印刻有刻度线(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汽车金属塑胶件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骏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