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清福专利>正文

新型扬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72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乐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扬琴。该新型扬琴包括扬琴壳体,设置在扬琴壳体上的拾音器、扬声器、击音板和多个琴键;拾音器分别与扬声器和击音板电连接,击音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琴键通过弹性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扬琴壳体上,所述弹性结构位于面板和击音板之间,并且下端设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对,当按压琴键时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连通,松开琴键时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扬琴结构复杂、调音困难和不易转调等问题。

New dulcim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sical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new dulcimer. The new dulcimer comprises a dulcimer shell, a cartridge, a loudspeaker, a percussion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keys arranged on the dulcimer shell; the cartridg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loudspeaker and the percussion plate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cuss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contacts, and the keys are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dulcimer shell through an elastic structure, the elastic structur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panel and the percussion plate, and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tact The first contact is opposite to the second contact. When the piano key is pressed, the second contac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ontact. When the piano key is released, the second contact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first contact.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ior art, such as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of the dulcimer, the difficulty of tuning and the difficulty of changing the tu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扬琴
本技术涉及乐器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扬琴。
技术介绍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表现力极为丰富,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各种扬琴有着不同的音域,八音扬琴由f1~e2,十音扬琴由d’~d3,十二音扬琴由c~e3,变音扬琴由G~g3,转盘转调扬琴由G~a3,全律活马大扬琴由G~c4,电扬琴由G~g3。扬琴的音色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朦胧、雄厚而深沉;中音区柔和、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最高音区则较紧张。演奏旋律时主要用中音和高音区,有时也接触到最高音区,但很少使用。低音区较少演奏旋律,多用作和声的衬托。扬琴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当前传统的扬琴系上等木材加工制作,结构较为复杂,包含124根琴弦,琴弦一般为钢丝弦或金属缠钢丝弦。在演奏时,扬琴容易产生较多的余音,且音域不宽,存在着调音困难、不易转调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演奏员,并限制了含有复杂调性等技术的扬琴音乐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扬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扬琴结构复杂、调音困难和不易转调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扬琴,包括扬琴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扬琴壳体上的拾音器、扬声器、击音板和多个琴键;拾音器分别与扬声器和击音板电连接,击音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琴键通过弹性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扬琴壳体上,所述弹性结构位于面板和击音板之间,并且弹性结构的下端设有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位于第二触点的正下方。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基座、限位件和弹性件,限位件设置于基座上方,并且限位件的底部设有第二触点,所述弹性件设置于限位件与基座之间。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段和引导段,琴键设置在安装段的上端,第二触点设置在引导段的下端,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套设在引导段上,基座上形成有容纳引导段的开口槽。可选地,所述琴键包括键帽和与键帽相连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下端设有外螺纹,限位件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可选地,所述面板位于键帽和限位件之间,且面板上设有供连接轴通过的导槽。可选地,所述琴键上还设有限位枝,限位枝与连接轴之间具有间隙,限位枝的一端固设在键帽上,另一端设有环状的凸台,所述导槽上形成有与凸台相匹配的限位环。可选地,限位件的上端设有缓冲垫。可选地,所述新型扬琴还包括琴盖,琴盖可转动地连接在扬琴壳体上。可选地,每个所述琴键上设有触摸屏,触摸屏与击音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击音板上预设有多种不同的音符信息,第一触点分别与相应的音符信息相连,因此在演奏时,不仅可以省去调音的步骤,同时,还可以通过预设的音符信息实现转调,从而解决了调音困难和不易转调的问题。由于琴键可活动地设置在扬琴壳体上,因此当演奏者按下琴键时,触点与击音板接通,击音板将相应的音符信号传递给拾音器,并通过扬声器将音符声音放大;松开琴键时,触点与击音板断开,声音停止。也就是说,演奏者可以使用敲击琴键的方式来演奏音乐,能够替代传统的使用琴弦演奏的方式,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新型扬琴降低了弹奏者的学习难度,便于没有基础或者基础较弱的人学习,适于推广。2、由于限位件的上端设有缓冲垫,基于缓冲垫的柔性特点,可以将刚性冲击转为柔性冲击,从而减少琴键在复位时面板对限位件的作用力,从而保证限位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得弹奏的手感更好。3、通过连接轴与限位件的螺纹连接,可以便于琴键的拆卸和安装,灵活性好。4、通过在面板上设置供连接轴通过的导槽,可以引导连接轴移动,从而保证琴键在移动中的可靠性,并且设有与连接轴具有一定间隙的限位枝,这样可以进一步限定连接轴在径向和轴向的移动范围,提高连接轴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新型扬琴中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新型扬琴中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扬琴壳体,2-琴键,21-键帽,22-连接轴,23-限位枝,24-凸台,3-弹性结构,31-基座,32-限位件,321-安装段,322-引导段,33-弹性件,34-缓冲垫,35-第二触点,36-开口槽,4-击音板,41-第一触点,5-面板,51-导槽,52-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应当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扬琴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上、下,具体可参考图1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轮廓的内、外。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当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扬琴,包括扬琴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扬琴壳体(1)上的拾音器、扬声器、击音板(4)和多个琴键(2);拾音器分别与扬声器和击音板(4)电连接,击音板(4)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41),琴键(2)通过弹性结构(3)可活动地设置在扬琴壳体(1)上,所述弹性结构(3)位于面板(5)和击音板(4)之间,并且弹性结构(3)的下端设有第二触点(35),第一触点(41)位于第二触点(35)的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扬琴,包括扬琴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扬琴壳体(1)上的拾音器、扬声器、击音板(4)和多个琴键(2);拾音器分别与扬声器和击音板(4)电连接,击音板(4)上设有多个第一触点(41),琴键(2)通过弹性结构(3)可活动地设置在扬琴壳体(1)上,所述弹性结构(3)位于面板(5)和击音板(4)之间,并且弹性结构(3)的下端设有第二触点(35),第一触点(41)位于第二触点(35)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3)包括基座(31)、限位件(32)和弹性件(33),限位件(32)设置于基座(31)上方,并且限位件(32)的底部设有第二触点(35),所述弹性件(33)设置于限位件(32)与基座(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扬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2)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段(321)和引导段(322),琴键(2)设置在安装段(321)的上端,第二触点(35)设置在引导段(322)的下端,所述弹性件(33)为弹簧且套设在引导段(322)上,基座(31)上形成有容纳引导段(322)的开口槽(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清福
申请(专利权)人:范清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