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75 阅读:7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该方法包括:牡丹休眠种苗的室外低温冷藏、根部浸泡、上盆、浇水、室外养根、温室培养、浇水措施,所述的种苗上盆之前的根部浸泡,是用50×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所述的种苗选择4-5年生的种苗;且在0-3℃温度下室外低温冷藏;所述的上盆之后的浇水,其中浇水量为浇透水;然后在后面的室外养根选择在上盆后的7-10个昼夜;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在牡丹促成栽培中使用GA↓[3]促花存在的不足,具有省时、省力、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可以达到标准化生产,易于推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属于花卉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牡丹(/^eo/ ia ^///r^2'cMs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 株形小,被誉为花中之王,历来是繁荣、吉祥、富贵的象征。它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名花, 也是世界上园艺化最早的植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00 多年历史,经过历代选育,当前国内牡丹栽培品种繁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以 山东菏泽市、河南洛阳市栽培面积最广、品种最多。在中国社会及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以及 发展中国特色民族花卉业的需求下,产业化发展是牡丹生产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名花产业 化,牡丹当先行,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历史需要。因此应尽快形成共 识,以便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牡丹产业化。目前,牡丹生产发展仍是低水平的重复扩大,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 遍存在。生产经营以小农经济方式居多,没有形成集体优势,很难做到规模化、系列化、 批量化生产。栽培仍以传统技术为主,育种工作长期处于半盲目的状态,绝大部分企业技术 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牡丹花期集中,自然花期在 每年4月中下旬,观赏期大约为25 30d。花芽自5月开始分化,9月基本完成。依据阶段 发育理论,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并采取特殊的栽培管理方法,满足牡丹生长发育的需求,提 早或延迟牡丹花期,这种栽培技术称为促成栽培或延后栽培技术,俗称催花。近几年人们 通过促成栽培,使牡丹提前在元旦春节期间开花,弥补了牡丹花期较短的缺陷,为节庆假 日增添了光彩。因此,对其花期进行调控,使之提前到圣诞节、元旦、春节开花是牡丹冬季 促成栽培研究的重要方向。促成栽培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河南洛阳等重 要产区应用广泛,但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每年元旦、春节 的促成栽培都会出现失败的催花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牡丹的促成与抑制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等技术要在牡丹的产业化生产中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对牡丹促成栽培即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技术来说,除了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株龄以及 栽培措施以外,影响其开花品质的关键往往在解除芽的休眠措施。在自然环境下,牡丹春季萌芽生长,开花,花着生于混合芽顶端,夏季高温时进行花芽分化,秋季落叶,冬季休 眠。对于促成栽培的牡丹来说,其花芽的分化和发育在形态学上已无障碍,因此进行反季 节开花人工脱休眠关键要充分解除芽的休眠状态,防止有叶无花、有花无叶甚至 芽不萌发的现象。据研究,牡丹芽的休眠,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解除,具体 温度和持续时间因品种而异。为满足打破休眠的最低低温需要,需进行人工低温冷藏处理。 关于于冷藏时间和温度及与开花时间和品质的关系,前人已做了很多研究。目前生产上则常见用赤霉素(GA3)来完全代替或部分代替低温作用。根据Murakami Y (1975)等人的报导,花发育过程中,GA3处于高水平,对花器官的发育起作用。在实际应 用中,GA3多用于解除芽的休眠促使其萌动以及调节花叶生长协调防止花蕾败育(赵海军, 2001)。为促进花芽萌动和提高整齐度,传统的用法是待牡丹花芽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人 工剥掉外部鳞片和部分小叶,将花芽经水湿润后,用脱脂棉将其包裹、再用毛笔蘸一定浓 度的赤霉素溶液,每隔数天涂一花芽;或不用脱脂棉而直接涂抹或喷涂赤霉素溶液。但是 随着花卉产业化的提出与发展,当进行大规模牡丹促花时,该方法严重浪费人力,增加成 本,而且不能做到标准化生产。而且通过对牡丹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发现,CTKs/ABA、 IAA/ABA和GAs/ABA这些比值在催花过程中处于较高水平,由此表明, 牡丹花可能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的平衡来调控其发育进 程(陈新露等,1999)。进行外源激素的补充,将会打破这个平衡,既可能促使花蕾萌动, 也可能起到反效果。而且在实际生产中,G&的浓度、施用频率和使用时期往往需要随辅助 措施、花蕾长势等情况进行调节, 一旦使用不当,会导致促花失败。因此,进行产业化生 产时,用GA3来打破休眠因无法做到标准化,缺乏推广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为了克服在牡丹促成栽培中使用GA3 促花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可以达到标准化生产, 易于推广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该方法包括牡丹休眠种苗的室外低温 冷藏、根部浸泡、上盆、浇水、室外养根、温室培养、浇水措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苗 上盆之前的根部浸泡,是用50X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其选择的种苗为4-5年生的牡丹种苗。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其室外低温冷藏为0-3°C。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室外养根为上盆后7-10个昼夜。 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浇水措施中的浇水量为浇透水。 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技术中,温室培养措施中,前期昼夜温度分别为 16-18。C和10-12。C,中期为20-22。C和14-16°C,后期为24-26。C和18-20°C;光照时间不 低于8小时;在阴雨雪天气,白天全天补光,早晚再加补2小时;多云或半阴天气早晚补 光2小时;光线强度保持在5000 lx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为前期湿度70-80%;中期 湿度为60-70% :后期湿度为60% ;每隔7天施一次稀释50X肥,待叶片展开后隔天施一 次O. 1%的10^04作为叶面肥。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各种药品、器皿等均为市售。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具有操作简单,而且省去使用GA3的烦琐工序,节省人力, 节约时间,花蕾开放整齐,品质优,可达到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介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 眠方法,它包括牡丹休眠种苗的室外低温冷藏、根部浸泡、上盆、浇水、室外养根、温 室培养、浇水措施等,所述的种苗上盆之前的根部浸泡,是用50X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种苗选择4年或5年生的种苗;且在O'C或l或2'C或3'C温度下室外 低温冷藏;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上盆之后的浇水,其浇水量为浇透水;然后在后面的室外养根选择在上 盆后的7或8或9或10个昼夜。本专利技术光所述的室外养根后进行温室培养的措施,它包括前期昼夜温度分别为16-18。C和IO-12'C;中期昼夜温度为20-22。C和14-16°C;后期昼夜温度为24-26。C和18-2(TC;且光照时间不低于8小时;在阴雨雪天气,白天全天补光,早晚再加补2小时; 在多云或半阴天气早晚补光2小时;光线强度保持在5000 1X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为前期湿虔70-80% ;中期湿度为60-70% :后期湿度为60% ;每隔7天施一次稀释50X肥, 待叶片展开后隔天施一次0. 1%的KH2P04作为叶面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以上 各种步骤和程序以及各种条件的选择性组合,包括对以下实施例的相关技术替换等。实施例阴历11月上旬,将4-5年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该方法包括:牡丹休眠种苗的室外低温冷藏、根部浸泡、上盆、浇水、室外养根、温室培养、浇水措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苗上盆之前的根部浸泡,是用50×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该方法包括牡丹休眠种苗的室外低温冷藏、根部浸泡、上盆、浇水、室外养根、温室培养、浇水措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苗上盆之前的根部浸泡,是用50×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 苗选择4-5年生的种苗;且在(HTC温度下室外低温冷藏。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牡丹花反季节开花人工脱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上盆之后的浇水,其中浇水量为浇透水;然后在后面的室外养根选择在上盆后的7-10 个昼夜。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国张永江吕琨许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善宝利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