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2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格栅结构,包括至少一支撑柱及至少一横框,该支撑柱包含一柱框,该柱框包含一承板及延伸自两端的两侧板,该两侧板的内侧面具有平行该承板的两隔片,该两隔片上朝前凸设有多个第一肋条,该承板的前侧面具有上、下侧面由外向内渐缩的至少一嵌槽,该嵌槽延伸到该多个第一肋条,且槽底剖开该多个第一肋条而形成镂空部,该横框具有可对应嵌入该嵌槽的一嵌接部,于其内端面轴向设有一第二肋条,外端面设有对应该第二肋条的定位沟线,且利用多个自攻螺丝锁合该第一肋条与该第二肋条;由此具有组装方便快速及结合牢固性与稳定性佳的功效。

Gril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at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upport column and at least one transom, the support column comprises a column frame, the column frame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and two side plates extending from both ends, the inner side of the two side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two spacers which are parallel to the bearing plate, the two spacers are convex forwar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ribs, the front side of the bea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upper and lower sides which gradually shrink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The cross frame has an embedded part which can be embedded in the slot, a second rib is axial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end surface, and a positioning groove lin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rib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end surface, and the first rib and the second rib are locked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self tapping screw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and fast assembly, good combination firmness an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上具有装饰、遮阳或通风隐蔽功能的格栅结构方面的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组装方便快速及结合牢固性与稳定性佳等功效的格栅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的格栅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主要为纵向设置的至少一支撑柱10上横向结合有至少一横框11。其中,该支撑柱10由断面呈开口朝后的一ㄇ形框12及可结合封盖住该ㄇ形框12的开口的一框盖13所组成。该ㄇ形框12的内侧面轴向设有长条状的多个第一肋条14。该横框11具有平面状的一抵接面15供贴合于该ㄇ形框12的前侧面,该横框11相反于该抵接面15的内侧面上轴向设有长条状的一第二肋条16。该横框11的抵接面15贴合于该ㄇ形框12的前侧面后,再以多个自攻螺丝17由该ㄇ形框12的内侧分别穿过该多个第一肋条14而锁合于该横框11的第二肋条16上,以将该ㄇ形框12与该横框11螺锁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将该框盖13结合封盖于该ㄇ形框12的开口上,即完成该格栅的组装。该公知的格栅结构中,该第一肋条14为断面呈C形且开口朝后地凸设于该ㄇ形框12的内侧面上,该第二肋条16为断面呈C形且开口朝该抵接面15相反方向地凸设于该横框11的内侧面上,如此通过该第一肋条14与该第二肋条16可增加该ㄇ形框12与该横框11结合部的框片的厚度,以使该多个自攻螺丝17将其锁合后能增加结合稳定度。然而,由于该第二肋条16位于该横框11的内侧面,因此在组装时无法有效使该第一肋条14对准该第二肋条16,导致组装时需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在对位上,进而会延迟组装时间,而且也仍然常会有对合不准导致结合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尤其是,该横框11的抵接面15及该ㄇ形框12与其接合的正面皆呈平面状,如此平面对平面对接贴合后再以多个自攻螺丝17锁合的结合方式,在组装完成后,该支撑柱10与该横框11的结合处平面贴合,因此仅只能完全依靠该处的多个自攻螺丝17进行支撑与结合,因此结合牢固性与稳定性差,易因强风而发生变形及摇晃的情形。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针对上述缺点,加以改良创新,经潜心钻研不断求新求变,遂在充分完善的构思下,经过多次的试作、实验,终于完成本技术并提出本案的技术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公知格栅结构所存在的组装时不方便与费时,以及结合牢固性与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技术所述的格栅结构,包括至少一支撑柱及至少一横框。其中,该支撑柱包含一柱框及一柱盖,该柱框包含一承板及由该承板两端向后侧垂直延伸的两侧板,该两侧板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与该承板平行的两隔片,该两隔片朝向该承板的一侧面轴向凸设有长条状的多个第一肋条,该承板的前侧面具有上、下侧面由外向内逐渐靠近而呈渐缩状的至少一嵌槽,该嵌槽延伸到该多个第一肋条,且槽底剖开该多个第一肋条而形成镂空部,该柱盖可供封盖于该柱框的后侧开口。该横框一端具有一嵌接部,该嵌接部的内端面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肋条,外端面则设有对应该第二肋条的中心线的定位沟线,该嵌接部设成可对应嵌入该嵌槽的形状,且利用多个自攻螺丝由该柱框的内侧锁合该第一肋条与该第二肋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柱框、该柱盖及该横框皆为长条状的铝挤型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柱框的断面概呈ㄇ字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肋条的断面呈C字形且开口朝向相反该承板的一侧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二肋条的断面呈开口朝前的C字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柱框的两隔片的端部相接使形成一体状的片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柱框的两侧板靠近开口处分别由内向外各设有一L形钩部及一嵌肋,该L形钩部的端部的内侧具有一凸部,该柱盖包含有可供盖设于该柱框的开口的一盖板及由该盖板两端向前侧垂直延伸有两组接板,该两组接板的端部形成倾斜段,并使末端分别嵌扣于该两L形钩部的凸部的内侧,该两组接板的外侧面则分别具有两嵌沟可供该两嵌肋弹性嵌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格栅结构,可通过该横框的嵌接部可嵌入该支撑柱的嵌槽中的结构设计,使其在组装时该横框不会于该支撑柱上任意位移,进而可增加组装及定位时的方便性。尤其是,在锁设该多个自攻螺丝时,可通过该多个第一肋条的镂空部对准该定位沟线,以进而使该多个自攻螺丝能轻易、快速的对正锁接该第一肋条与该第二肋条,而不会有偏差的情形,所以可使组装更为方便快速。特别地,利用该嵌槽的设计可使该柱框的承板、两侧板及该多个第一肋条被剖切形成较多个可供支撑该嵌接部的支撑点,由此便可使该支撑柱与该横框结合后不会因强风或其它外力而轻易发生晃动的情形,所以结合牢固性及稳定性较佳。而且,该嵌槽的上、下侧面由外向内逐渐靠近而呈渐缩状的结构设计,不但可使该横框的嵌接部能快速及轻易的嵌入,而且当该嵌接部向内嵌合时,更是可通过其进一步增加结合的牢固性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格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的B部位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柱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剖面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0支撑柱11横框12ㄇ形框13框盖14第一肋条15抵接面16第二肋条17自攻螺丝本技术20支撑柱21柱框22柱盖220盖板221组接板222嵌沟23承板24侧板25隔片26第一肋条260镂空部27L形钩部270凸部28嵌肋29嵌槽30横框31嵌接部32第二肋条33定位沟线40自攻螺丝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8所示,显示本技术所述的格栅结构包括至少一支撑柱20及至少一横框30。其中:该支撑柱20,包含一柱框21及一柱盖22。该柱框21为长条状的铝挤型体,其包含有一承板23及由该承板23两端向后侧垂直延伸的两侧板24,使断面概呈ㄇ字形。该两侧板24的内侧面分别相对延伸有与该承板23平行的两隔片25,该两隔片25朝向该承板23的一侧面轴向凸设有长条状的多个第一肋条26,该第一肋条26的断面呈C字形且开口朝向相反该承板23的一侧面。该两侧板24靠近开口处分别由内向外各设有一L形钩部27及一嵌肋28,该L形钩部27的端部的内侧具有一凸部270。该承板23的前侧面具有上、下侧面由外向内逐渐靠近而呈渐缩状的至少一嵌槽29,该嵌槽29延伸到该多个第一肋条26,且槽底剖开该多个第一肋条26而形成镂空部260。该柱盖22为长条状的铝挤型体,其包含有可供盖设于该柱框21的开口的一盖板220及由该盖板220两端向前侧垂直延伸有两组接板221,该两组接板221的端部形成倾斜段,且使末端分别嵌扣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支撑柱,包含一柱框及一柱盖,该柱框包含一承板及由该承板两端向后侧垂直延伸的两侧板,该两侧板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与该承板平行的两隔片,该两隔片朝向该承板的一侧面凸设有长条状且同轴向的多个第一肋条,该承板的前侧面具有上、下侧面由外向内逐渐靠近而呈渐缩状的至少一嵌槽,该嵌槽延伸到该多个第一肋条,且槽底剖开该多个第一肋条而形成镂空部,该柱盖可供封盖于该柱框的后侧开口;以及/n至少一横框,一端具有一嵌接部,该嵌接部的内端面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肋条,外端面则设有对应该第二肋条的中心线的定位沟线,该嵌接部设成可对应嵌入该嵌槽的形状,且利用多个自攻螺丝由该柱框的内侧锁合该第一肋条与该第二肋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支撑柱,包含一柱框及一柱盖,该柱框包含一承板及由该承板两端向后侧垂直延伸的两侧板,该两侧板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与该承板平行的两隔片,该两隔片朝向该承板的一侧面凸设有长条状且同轴向的多个第一肋条,该承板的前侧面具有上、下侧面由外向内逐渐靠近而呈渐缩状的至少一嵌槽,该嵌槽延伸到该多个第一肋条,且槽底剖开该多个第一肋条而形成镂空部,该柱盖可供封盖于该柱框的后侧开口;以及
至少一横框,一端具有一嵌接部,该嵌接部的内端面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肋条,外端面则设有对应该第二肋条的中心线的定位沟线,该嵌接部设成可对应嵌入该嵌槽的形状,且利用多个自攻螺丝由该柱框的内侧锁合该第一肋条与该第二肋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柱框、该柱盖及该横框皆为长条状的铝挤型体。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益邱世宗
申请(专利权)人:乔松科技有限公司玮隆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