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海金专利>正文

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12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区、生物处理区和进水区,所述池体中竖直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将所述生物处理区分隔成内处理区和外导流区,内处理区中设有至少两个处理单元,多个处理单元中穿设有同一个曝气装置,外导流区中设有污泥导流装置,污泥导流装置分别与多个处理单元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处理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能在不同处理单元附着不同专性菌种,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对多种难降解污染物有极好的处理效果;曝气均匀,曝气效果好,增加了溶氧量,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速率,节省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工艺流程简捷,运行管理方便。

New biological aeration tank for sewage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biological aeration tank for sewage treatment,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wherein the tank body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area, a biological treatment area and a water inlet area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tank body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cylinder, which divides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into an internal treatment area and an external diversion area, wherein the internal treatment area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treatment units and a plurality of treatment units The same aeration device is set in the outer diversion area, and the sludge diversion devic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treatment unit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scheme has high treatment load and small floor area; it can attach different special bacteria in different treatment units, has high activity and strong impact resistance, and has excellent treatment effect for a variety of refractory pollutants; the aeration is uniform, has good aeration effect, increases dissolved oxygen,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speed of sewage treatment, and saves sewage Time management, simple process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因此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的实质是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将曝气器安装在池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这样这种技术又相当于在曝气池内充填微生物栖息的填料,因此又称为“接触曝气法”。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生物群体是附着在填料表面的,过高负荷的有机物相应要求有足够的生物量存在才能完成其代谢过程所期望降解的BOD,简单的说就是填料上所附着的生物膜要求足够厚,而这却因该方法的机理限制而难以做到,因为过厚的生物膜将阻止氧向填料深层扩散,导致内部生物膜因厌氧而造成所有生物膜脱落,生物膜大量流失,系统崩溃;曝气生物滤池曝气方式不太合理,使得水池中部和上部的曝气量无下部的曝气量大,氧化效果不够好;且运行过程中需反冲洗,反冲洗水量及方式对处理效果有影响,以及生物滤料的适应性选择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解决了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曝气效率、提高生化效果和降低能耗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区、生物处理区和进水区,关键在于:所述池体中竖直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将所述生物处理区分隔成内处理区和外导流区,所述内处理区中设有至少两个处理单元,多个所述处理单元中穿设有同一个曝气装置,所述外导流区中设有污泥导流装置,所述污泥导流装置分别与多个处理单元连通。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处理单元可以针对不同有机污水选择不同的生物载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对多种难降解污染物有极好的处理效果,污水通过在内处理区和外导流区之间循环流动,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可以使污水与处理单元充分接触,各个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可以通过污泥导流装置及时导出。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曝气管和多个水平设置的曝气支管,所述主曝气管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处理单元,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处理单元一一对应,所述曝气支管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处理单元下方,所述主曝气管的进气端穿出所述池体连接有氧气补给设备,所述曝气支管的进气端与所述主曝气管连通,所述曝气支管上设有曝气器。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使池体中各个处理单元的曝气更均匀,进一步增加了溶氧量,提高了生物处理效率,提高了曝气处理的速率,节省了污水的处理时间。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正对设置的上环形网架和下环形网架,所述上环形网架和下环形网架的外环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筒的内筒壁固定连接,所述上环形网架和下环形网架的内环面分别与所述主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上环形网架和所述下环形网架之间填充有生物载体。该方案的效果是具有相当可观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微生物吸附固定能力,延长了水、气接触时间,提高了氧的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生化处理,提高单元中的生物量使其处理效率。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对应的中心筒的筒壁上水平开设有多个污泥导孔,多个所述污泥导孔围绕中心筒均匀设置,所述污泥导孔靠近所述下环形网架设置,所述污泥导流装置通过所述污泥导孔与所述处理单元连通。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将处理单元中的污泥及时排出。优选的,所述污泥导流装置包括相互贯通的污泥导流立管和多个水平设置的污泥导流环形管,所述污泥导流环形管与靠近的所述污泥导孔管道连通,所述污泥导流立管的出口端穿出所述池体。该方案的效果是能将多个处理单元中的污泥通过污泥导流立管集中排出。优选的,所述中心筒的上筒口与所述池体之间通过环形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回流孔。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降低废水在生物处理区循环回流的流速。优选的,所述出水区和所述进水区对应的所述池体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优选的,围绕所述池体的内壁设有一圈集水槽,该集水槽的槽底位于所述出水口下方。该方案的效果是在集水槽内缓冲过渡后经出水口流出,出水均匀和流速较小,保证出水速度稳定。优选的,所述进水口穿设有进水管,该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处理单元下方。该方案的效果使废水从内处理区向上流动,然后从外导流区向下流动,形成循环,可以达到混合和反冲洗的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处理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能在不同处理单元附着不同专性菌种,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对多种难降解污染物有极好的处理效果;曝气均匀,曝气效果好,增加了溶氧量,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速率,节省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工艺流程简捷,运行管理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区a、生物处理区和进水区b,所述出水区a和所述进水区b对应的所述池体1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7和进水口,围绕所述池体1的内壁设有一圈集水槽8,该集水槽8的槽底位于所述出水口7下方,所述进水口穿设有进水管9,该进水管9的出水口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处理单元3下方,所述池体1中竖直设有中心筒2,所述中心筒2将所述生物处理区分隔成内处理区c和外导流区d,所述中心筒2的上筒口与所述池体1之间通过环形隔板6固定连接,所述环形隔板6上开设有多个回流孔61,所述内处理区c中设有至少两个处理单元3,所述处理单元3对应的中心筒2的筒壁上水平开设有多个污泥导孔21,多个所述污泥导孔21围绕中心筒2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处理单元3中穿设有同一个曝气装置4,所述外导流区d中设有污泥导流装置5,所述污泥导流装置5通过所述污泥导孔21与所述处理单元3连通。图1中可以看到,所述曝气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曝气管41和多个水平设置的曝气支管42,所述主曝气管41上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处理单元3,所述曝气支管42与所述处理单元3一一对应,所述曝气支管4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处理单元3下方,所述主曝气管41的进气端穿出所述池体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区(a)、生物处理区和进水区(b),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中竖直设有中心筒(2),所述中心筒(2)将所述生物处理区分隔成内处理区(c)和外导流区(d),所述内处理区(c)中设有至少两个处理单元(3),多个所述处理单元(3)中穿设有同一个曝气装置(4),所述外导流区(d)中设有污泥导流装置(5),所述污泥导流装置(5)分别与多个处理单元(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区(a)、生物处理区和进水区(b),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中竖直设有中心筒(2),所述中心筒(2)将所述生物处理区分隔成内处理区(c)和外导流区(d),所述内处理区(c)中设有至少两个处理单元(3),多个所述处理单元(3)中穿设有同一个曝气装置(4),所述外导流区(d)中设有污泥导流装置(5),所述污泥导流装置(5)分别与多个处理单元(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的主曝气管(41)和多个水平设置的曝气支管(42),所述主曝气管(41)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处理单元(3),所述曝气支管(42)与所述处理单元(3)一一对应,所述曝气支管(42)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处理单元(3)下方,所述主曝气管(41)的进气端穿出所述池体(1)连接有氧气补给设备,所述曝气支管(42)的进气端与所述主曝气管(41)连通,所述曝气支管(42)上设有曝气器(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生物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3)包括正对设置的上环形网架(31)和下环形网架(32),所述上环形网架(31)和下环形网架(32)的外环面分别与所述中心筒(2)的内筒壁固定连接,所述上环形网架(31)和下环形网架(32)的内环面分别与所述主曝气管(41)固定连接,所述上环形网架(31)和所述下环形网架(32)之间填充有生物载体(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海金
申请(专利权)人:安海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