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明专利>正文

自动关闭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942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关闭水龙头,其主体为一内带活塞(2)的活塞缸(1)体,缸体上位于活塞(2)的下方设有进水口(3),缸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顶部设有泄压孔(5),与泄压孔(5)相对应设可自动复位的泄压开关(6),活塞缸(1)内腔外设有泄压通道(7)和回流通道(8),泄压通道(7)将泄压孔(5)与外部大气相通,回流通道(8)将活塞缸内的泄压腔(11)顶部和进水腔(12)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用电、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延时自动关闭。(*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自动关闭的水龙头。目前,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普通水龙头,在使用完毕后还要用手将龙头关闭,在某些公共场所,这样使用极不卫生,刚洗干净的手又被弄脏了。而采用光电管控制的电子式水龙头,需要外接电源,且造价较高,不易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用电、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能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关闭水龙头的主体为一内带活塞的活塞缸体,活塞将活塞缸内腔分隔为上部泄压腔和下部进水腔,活塞缸的下部与进水腔相通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位于活塞的下方,缸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缸体的顶部设有泄压孔,与泄压孔相对应设可自动复位的泄压开关,活塞缸内腔外设有泄压通道和回流通道,泄压通道将泄压孔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回流通道将泄压腔的顶部和进水腔相连通。做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泄压开关上设有锁紧销。做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回流通道上设有可调开关。做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出水口处设有出水量调节装置,该装置的结构是这样的,位于出水口内的活塞设为中空的圆柱体,圆柱体末端内设有可调螺丝,该螺丝的圆周上带有缺口,圆柱体的上侧壁开有若干进水孔,圆柱体的中部设有隔板,隔板位于进水孔与可调螺丝间,且隔板上开有出水孔,出水孔与可调螺丝相对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按下泄压开关时,泄压孔被打开,在大气压和水压的作用下,位于活塞缸上部泄压腔的水经泄压通道流向出水口,活塞沿活塞缸上移至活塞缸顶部,活塞缸底部被活塞封闭的出水口打开,从进水口进入活塞缸下部进水腔的水从出水口流出,而泄压开关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复位,关闭泄压孔。在进水水压和水流产生的负压的共同作用下,活塞缸下部进水腔的水经回流通道流入活塞缸上部泄压腔,活塞逐渐下行,直至活塞缸上、下腔水压相等,活塞将出水口完全封闭。这样就不需要人们用手关闭龙头,水龙头被自动关闭。由于利用水压的原理,采用机械结构,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另外,由于泄压开关设有锁紧销,当锁紧开关时,能保持泄压孔的打开状态,活塞位于活塞缸的上部,不能下行,使水龙头处于长开状态,作普通水龙头使用,当松开锁紧销时,可将龙头关闭。因此,可便于人们选择不同的使用状态,使水龙头延时自动关闭或长流水。由于回流通道上设有可调开关,调节回流通道的进水速度,起调节龙头自动关闭时间的作用。由于在出水口设有出水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出水口的出水量大小,亦可调节自动关闭时间的长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自动关闭水龙头主体为一内带活塞2的活塞缸1体,缸体的顶部设有泄压孔5,活塞缸1体外与泄压孔5相对应设有泄压开关6,泄压开关6上部为活动按钮62,下部为在泄压孔5内上下活动的连杆64。按钮62可套在缸体外壁的凸台上,可在凸台上设上下为“一”字形的凹槽,按钮62与凸台之间通过位于凹槽内的销61相连,按动按钮62,可使之沿凹槽上下移动。连杆64可在泄压孔5内上下移动,连杆64上端与缸体外壁间设有弹性元件63,在松开按钮62后使泄压开关6在弹性元件63的作用能自动复位。在连杆64上端可设锁紧螺帽以固定弹性元件63,弹性元件63可采用弹簧或弹性胶圈。连杆64与缸体内顶壁之间可采用凹凸连接,连杆64末端与泄压孔5相对应,按下按钮62,连杆64下行,打开泄压孔5,松开按钮62,在弹性元件63的作用下,连杆64上移复位,堵住泄压孔5。为增强密封效果,可在连杆64上设胶垫。泄压开关6上设有锁紧销61,锁紧销61卡在缸体凸台上的凹槽内,凹槽设为“L”形,或倒“T”字形,即在按下按钮62后再将按钮62转过一定角度,使弹性元件63保持压缩、泄压孔5保持打开状态,使水龙头长开。活塞缸1底部设有出水口4,活塞缸1下部侧壁上开有进水口3,进水口3位下活塞2的下方,使水进入进水腔12。活塞2可设为三段阶梯式,上段活塞2与活塞缸1为紧密配合,并将活塞缸1内腔分隔成上部的泄压腔11和下部的进水腔12,中段活塞2直径较小,与缸体间留有空隙,成为进水的水流通道,下段活塞2与出水口4相应,可带有胶垫,封堵住出水口4。活塞缸1内腔外设有泄压通道7和回流通道8,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活塞缸1壁较厚,泄压通道7和回流通道8为开在缸壁内的两条小孔道,泄压通道7一端与泄压孔5相连,另一端与跟大气相通的出水口4相连,回流通道8将活塞缸1上部泄压腔11的顶部和下部的进水腔12相连。另外,在回流通道8上设有可调开关81,用于调节回流通道8的回水量,进而调节水龙头延时时间的长短,其结构可采用设在缸壁上与回流通道8相连通的顶丝81,拧动顶丝81可调节回水量的大小。另外,可在缸体出水口4外设外盖96,外盖96与缸体外壁间可为丝扣连接,外盖96上开有总出水口,作为活塞缸1体与泄压通道7出水的总出水口。图2给出了本技术水龙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泄压通道7和回流通道8设在缸体外,活塞缸1设为带上盖21的内胆22和外缸壁23两层,活塞缸1上盖21开有泄压孔道71,内胆22和外缸壁23之间设泄压管72,泄压管72与泄压孔道71相通。活塞缸1内胆22略短于缸体内壁的长度,内胆22下缘与外壁间的空腔及内胆22与活塞缸1下部进水腔12形成回流通道8,在回流通道8顶部和上盖21上开有与活塞缸1泄压腔11相通的孔道,并在该孔道设可调螺丝81,以调节回水量,进而调节龙头的自动关闭时间。出水口4处设有水量调节装置9,该装置9将伸入出水口4内的活塞杆,设为中空的圆柱体91,与出水口4间留有水流缝隙,该缝隙较小,圆柱体91的侧壁开有若干进水孔93,进水孔93较水流缝隙大。在圆柱体91内进水孔93下设有隔板94,隔板94中央开有出水孔95,活塞缸1流出的水流大部分流入这些侧壁上的进水孔93,并从隔板94上的出水孔95流出。隔板94下的可调螺丝92与圆柱体91内壁为丝扣连接,螺丝92顶部设有胶垫,能堵住出水孔93,该螺丝92的圆周上带有缺口921,从出水孔95流出的水从该缺口92 1流向出水口4,调节螺丝92能调节出水孔95出水大小,亦可调节龙头的自动关闭时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关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内带活塞(2)的活塞缸(1)体,活塞(2)将活塞缸(1)内腔分隔为上部泄压腔(11)和下部进水腔(12),活塞缸(1)的下部与进水腔(12)相通设有进水口(3),且进水口(3)位于活塞(2)的下方,缸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缸体的顶部设有泄压孔(5),与泄压孔(5)相对应设可自动复位的泄压开关(6),活塞缸(1)内腔外设有泄压通道(7)和回流通道(8),泄压通道(7)将泄压孔(5)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回流通道(8)将泄压腔(11)的顶部和进水腔(1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开关(6)上设有锁紧销(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8)上设有可调开关(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关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4)处设有出水量调节装置(9),该装置(9)的结构是这样的,位于出水口(4)内的活塞(2)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关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一内带活塞(2)的活塞缸(1)体,活塞(2)将活塞缸(1)内腔分隔为上部泄压腔(11)和下部进水腔(12),活塞缸(1)的下部与进水腔(12)相通设有进水口(3),且进水口(3)位于活塞(2)的下方,缸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缸体的顶部设有泄压孔(5),与泄压孔(5)相对应设可自动复位的泄压开关(6),活塞缸(1)内腔外设有泄压通道(7)和回流通道(8),泄压通道(7)将泄压孔(5)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回流通道(8)将泄压腔(11)的顶部和进水腔(1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明张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明张爱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