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友专利>正文

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45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包括空心的外针管、设置在外针管内部的内管芯、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握持部上的阀门,外针管一端的端侧设置有尖部,外针管的另一端与握持部固定连接,握持部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弹簧,内管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内管芯的一端穿过外针管通过销座与弹簧连接,内管芯的另一端为圆头,在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内管芯的另一端伸出至外针管的尖部外,内管芯远离所述弹簧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刀刃,在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刀刃露出于尖部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避免了常规的切开刀会切开损伤器官后壁的风险,且其切开刀的方向固定,同时具有缝合腹壁功能,简化了手术步骤。

Endoscopic protective incis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endoscopic protective surgical cutter,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outer needle tube, an inner tube core arranged inside the outer needle tube, a gripping part and a valve arranged on the gripping part. A tip is arranged on the end side of one end of the outer needle tube, the other end of the outer needle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gripping part, a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gripping part, a spring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and the inner tube core is hollow In the tubular structure, one end of the inner tube core passes through the outer needle tub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ring through the pin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core is a round head. When the spring is in the state of natural extens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inner tube core extends out of the tip of the outer needle tube, and the side wall on the side of the inner tube core away from the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knife edge. When the spring is in the state of natural extension, the knife edge is exposed out of the tip. The utility model completely avoids the risk that the conventional incision knife will cut the back wall of the injured organ,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incision knife is fixed,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unction of stitching the abdominal wall, an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is simplif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
技术介绍
目前的腔镜下的胆道等切开刀是开腹手术切开刀的延伸。当它进入腹腔时刀位于手柄内,切开器官时按压手柄端头,切开刀伸出手柄,通过向下向前切开器官,切割完毕按压控制开关切开刀退回手柄内。该腔镜下的手术切开刀在手术时刀锋及刀尖部向下向前切开胆管等管腔性器官前壁时有切开损伤该器官后壁的风险,这给手术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万一发生,对病人有较大损伤,且不具有缝合功能。而常见的气腹针,见图1,其包括空心的外针管1、设置在外针管1内部的内管芯2、握持部3以及设置在握持部3上的阀门4,外针管1一端的端侧设置有用于穿刺的尖部5,外针管1的另一端与握持部3固定连接,握持部3内设置有空腔30,空腔30内设置有弹簧6,内管芯2的一端穿过外针管1通过销座8与弹簧6连接,内管芯2的另一端为圆头且不固定,在弹簧6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内管芯2的另一端伸出至外针管1的尖部5外,内管芯2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孔20,该开孔20与空腔30和阀门4连通,该气腹针只能用于送气或抽取人体组织液,而不能用于切开器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防止在手术时发生切开空腔器官前壁时避免损伤其后壁的多功能保护型切开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切开刀在手术时有切开损伤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的后壁风险的问题;且该切开刀刀刃的方向固定,具有缝合功能,同时可用于送气、抽取人体体液。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包括空心的外针管、设置在所述外针管内部的内管芯、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握持部上的阀门,所述外针管一端的端侧设置有用于穿刺的尖部,所述外针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管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内管芯的一端穿过所述外针管通过销座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内管芯的另一端为钝形圆头,在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内管芯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外针管的所述尖部外,所述内管芯远离所述弹簧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刀刃,在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刀刃露出于所述尖部外。进一步地,所述销座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空腔的横截面设置为与所述销座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多边形,所述销座上背离所述弹簧的侧面上设置有多边形的限位槽,所述内管芯靠近所述弹簧的端侧卡设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内管芯靠近所述弹簧的端侧的横截面为与所述限位槽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多边形。进一步地,所述尖部的侧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用于卡勾缝合线的回形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切开刀在穿刺完成后,需要继续切开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时,切开刀先穿刺进入目标器官,由于弹簧的存在,在向前移动切开刀时内管芯受力缩回至外针管中,使得切开刀的刀刃处于保护状态下,当切开刀穿刺至器官中时,内管芯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从外针管中伸出,再向下移动切开刀,切开刀可以切开器官,内管芯上的刀刃只切开前壁,这样就完全避免了常规的切开刀在继续切开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前壁时向下或向前切开时造成刀锋和刀尖部不慎切开损伤胆管等管腔性结构器官后壁的风险;2)销座、与销座相对应的内芯端和空腔的截面均设置为相适配的多边形,这样销座被固定从而使得内管芯也被固定而不会发生转动,位于内管芯上的切开刀刀刃在手术时就不会发生转动,避免了手术时,切开刀受力刀刃的方向可发生旋转而影响手术的进行;3)在尖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勾缝合线的回型卡槽,在手术结束前用于穿刺缝合腹壁切口深部,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和节省手术时间,也降低了手术成本。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气腹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针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管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包括空心的外针管1、设置在外针管1内部的内管芯2、握持部3以及设置在握持部3上的阀门4。外针管1一端的端侧设置有用于穿刺的尖部5,该尖部5为具有斜面的空心锥形,外针管1的另一端与握持部3固定连接。内管芯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握持部3内设置有空腔30,该空腔30与阀门连通,空腔30内设置有弹簧6。内管芯2的一端通过内心接管7延伸至空腔30中。内心接管7远离内管芯2的端侧通过销座8与弹簧6连接,即销座8卡设在空腔中,弹簧6的一端与销座8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握持部3的内壁连接。销座8上设置有通孔以使得内管芯2与空腔30以及阀门4连通。内管芯2远离弹簧6的一端为圆头,在弹簧6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内管芯2远离弹簧6的一端伸出至外针管1的尖部5外,按压内管芯2的圆头,弹簧6受力压缩以致内管芯2缩回至外针管1中。为了安全,在内管芯2远离弹簧6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刀刃9,在弹簧3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刀刃9位于尖部5投射在内管芯2上的区域上,刀刃9露出于尖部5外。为了方便加工和省去开孔,在内管芯2远离弹簧6一侧的侧壁上设置开口,刀刃9设置在开口处,该刀刃9可与开口处的一侧壁一体成型。由于开口的存在,省去了在内管芯2远离弹簧6的端侧设置开孔,在手术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该切开刀与进气管连接,打开阀门4,气体通过阀门4、空腔30以及内管芯2和其上的开口进入到人体中,从而实现人工气腹的建立,以便手术的进行。在抽取人体组织液时同上操作,将该手术切开刀与负压泵、注射器连接,开启阀门4后人体组织液通过开口、内管芯2、空腔30以及阀门4被抽出。在使用本技术的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时,手握握持部3,在需要手术的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的管壁上向前用力推进外针管1,在受力时,内管芯2缩回至外针管1中以使得切开刀的刀刃处于保护状态下,外针管1上的尖部5穿刺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前壁,整个切开刀前端进入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内,穿刺完成后,在弹簧6的回复力作用下内管芯2的刀刃保护性弹出,需要继续切开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前壁时,由于内管芯2远离弹簧6的的一端也穿刺至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中,向上或向下移动切开刀,内管芯2上的刀刃9切开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的前壁,这样就完全避免了常规的切开刀在继续切开胆管等管腔性结构的器官前壁时向下或向前运动造成刀锋和刀尖不慎切开损伤胆管等管腔性结构器官后壁的风险。常规的气腹针的空腔30、销座8与内管芯2上与销座8接触端的截面均为圆形,因此内管芯2可以在外针管1内转动。为了便于切开刀方向的控制,防止其在手术时内管芯2转动而导致刀刃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包括空心的外针管、设置在所述外针管内部的内管芯、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握持部上的阀门,所述外针管一端的端侧设置有用于穿刺的尖部,所述外针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管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内管芯的一端穿过所述外针管通过销座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内管芯的另一端为钝形圆头,在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内管芯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外针管的所述尖部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芯远离所述弹簧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刀刃,在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刀刃露出于所述尖部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下保护型手术切开刀,包括空心的外针管、设置在所述外针管内部的内管芯、握持部以及设置在握持部上的阀门,所述外针管一端的端侧设置有用于穿刺的尖部,所述外针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管芯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内管芯的一端穿过所述外针管通过销座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内管芯的另一端为钝形圆头,在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内管芯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外针管的所述尖部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芯远离所述弹簧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刀刃,在所述弹簧处于自然伸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友郑言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友郑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