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空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33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空鞋面结构,包含第一织面、第二织面以及多组捆束纱。第一织面包含多条相互并排的纱线。第二织面贴合第一织面,且第二织面局部透空以使第一织面露出至少一个镂空区域;以及多租捆束纱捆束多条纱线于镂空区域;其中,多条纱线受多组捆束纱捆束而成束分隔,使镂空区域产生多个透隙。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空鞋面结构,借由镂空区域内的透隙,使透空鞋面结构发挥良好透气的功效。

Open vamp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pen vamp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weaving surface, a second weaving surface and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binding yarns. The first bread consists of several yarns side by side. The second surface is close to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is partially hollowed to expose at least one hollowed out area on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multi leasehold bundle yarn is bundled with a plurality of yarns in the hollowed out area, wherein the plurality of yarns are bundled by a plurality of bundles and separated into bundles, so that a plurality of hollowed out areas are genera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hollow vamp structure, which can make the hollow vamp structure play a good role of air permeability by the clearance in the hollow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空鞋面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鞋面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借由捆束特定纱线而形成多个透隙的透空鞋面结构。
技术介绍
鞋类产品在早期为顾及功能性以及耐用度,鞋面多半采用较坚固的面料,例如真皮、塑胶或是硬质帆布,这类材质能够很好地维持鞋体形状,并且具有足够的御寒以及防护力。然而,这些材质的共通缺点是透气性不佳,虽然在鞋面穿设气孔的做法行之有年,但使用气候较潮湿的地区或是运动鞋类,量少而微小的气孔显然无法发挥期望的功能。近年已有许多鞋类产品的开发商尝试以编织方式构成整个鞋体,并取得相关成效。其中一种常见的编织鞋类即是横编针织,此种编织方法制成的鞋面可轻易地拥有良好的弹性、透气性,即使不使用透气性面料,也能利用编织特性发挥上述优势。但横编针织结构不但制造速度慢、成本高,且横编针织也伴随着结构强度不足、易于变形以及细部破损极易持续扩大的特性,对于鞋类产品而言,上述特性无一不是致命缺点。随着材料科技演进,现今的纺织纤维已可支援足够的强度于梭织鞋面。梭织鞋面相较于针织鞋面具有制造快速的优点,且可以解决针织鞋面强度不足以及变形的问题,但同时也因致密的编织特性而降低其透气优势。是以,编织鞋面虽然具有轻量、设计灵活以及透气较佳的优点,但因编织结构的先天限制,使其仍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缘此,鉴于现有的编织鞋面在结构强度以及透气性能无法兼顾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透空鞋面结构,其以梭织方式编织而成,不仅保有编织鞋面的强度,且利用捆束纱织于鞋面以产生若干透隙,借此兼顾透气性能。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透空鞋面结构,包含第一织面、第二织面以及多组捆束纱。第一织面包含多条相互并排的纱线。第二织面贴合第一织面,且第二织面局部透空以使第一织面露出至少一个镂空区域。捆束纱捆束上述纱线于镂空区域,且纱线受捆束纱捆束而成束分隔,使镂空区域产生多个透隙。本实施方式将第一织面以及第二织面织合而形成强度较高的鞋体主要结构,同时在第二织面局部开设透空的部位,并于这些部位以捆束纱捆束第一织面的纱线,借此创造用于透气的透隙。相较于现有的编织鞋面,本实施方式的透空鞋面结构可以兼容梭织鞋面的耐用性与强度、以及针织鞋面的优异透气性。其中第一织面和第二织面可以是梭织结构,而第一织面上的镂空区域可以为提花结构,且第一织面、第二织面以及镂空区域可以一并梭织而成。前述捆束纱相对第一织面以及第二织面可以是经纬交织关系。借由梭织方式来织造透空鞋面结构,可以大幅地提升织造速度,且由于镂空区域属于第一织面的一部分,在第一织面的强度相对较高的情形下,镂空区域的提花结构可以良好地被固定,不易因为行走而受拉扯变形。其中第一织面可以作为透空鞋面结构的外表面,也即,镂空区域及其上的提花结构是直接外露在鞋面外,镂空区域位于鞋面上的位置不但可以作为鞋面造型设计,同时也决定了透隙被设定的位置。例如,镂空区域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间隔分布在第一织面上,根据透气需求着重的部位不同,上述的镂空区域可以对应人体的脚趾部位或足弓部位。此外,为了确保透隙能够持续存在,捆束纱的捆束机能必须稳定发挥,捆束纱可以织于第一织面以及第二织面之间而被牢系固定,仅在镂空区域部分捆束上述纱线。由于捆束纱分布于整个透空鞋面结构的夹层,所以无论镂空区域的位置如何改变,捆束纱仅需在对应位置捆束纱线,即可应用于各种造型的鞋面上。此外,捆束纱于透空鞋面结构与其他织面交织,即使部分镂空区域的捆束纱因摩擦而破损,其余部位的捆束纱仍能维持原有功能。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透空鞋面结构,包含第一织面以及多组捆束纱。第一织面包含多条相互梭织且并排的纱线。多组捆束纱局部织于第一织面并捆束前述纱线,以使纱线成束分隔而形成多个透隙,且该些透隙集中分布而于该第一织面形成至少一个镂空区域。借由上述的梭织结构,由于纱线为梭织结构,捆束纱可仅仅凭依于纱线而直接交织在第一织面上。在此实施方式中,捆束纱以集中分布形式来形成镂空区域,如此,透隙集中位于透空鞋面结构的某些部位,因其余部位的纱线仍然维持原有致密结构,确保鞋面定型以及保有足够的强度。其中第一织面上的镂空区域可以为提花结构。捆束纱相对第一织面可以是经纬交织关系。第一织面可以作为透空鞋面结构的外表面,镂空区域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间隔分布在第一织面上。上述的镂空区域可以对应人体的脚趾部位或足弓部位。捆束纱可以交织于第一织面的双侧。由前述具有第一织面与第二织面的一实施方式可知,第一织面和第二织面可以一并梭织而成,所以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织面可以自第一织面完全剥离,仅保留交织于第一织面双侧的捆束纱来维持透隙存在。借此编织结构上的简化,透空鞋面结构可发挥更加优秀的透气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透空鞋面结构,其以梭织方式编织而成,不仅保有编织鞋面的强度,且利用捆束纱织于鞋面以产生若干透隙,借此兼顾透气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绘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透空鞋面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图1的透空鞋面结构的镂空区域放大示意图;图3是绘示图1的透空鞋面结构的镂空区域剖示图;以及图4是绘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透空鞋面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照图1以及图2,图1是绘示本技术的透空鞋面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图1的透空鞋面结构100的镂空区域200A放大示意图。透空鞋面结构100包含第一织面200以及多组捆束纱400。第一织面200可以作为透空鞋面结构100的外表面,其包含多条相互梭织且并排的纱线210。捆束纱400局部织于第一织面200并捆束上述纱线210,使纱线210成束地分隔而形成多个透隙S。如图2所示,第一织面200所包含的诸多纱线210受捆束纱400捆束而以五条纤维成组的捆束,这些纱线210在第一织面200上的特定部位交替起伏,捆束纱400则相对第一织面200经纬交织,并在上述的间隙内穿梭捆绑,借此维持各条纱线210的梭织关系。而由图2观察,纱线210在受捆绑后变得较紧致而成束分隔,如此使这些特定部位成为栅状结构。此外,因捆束纱400具有厚度,且捆束纱400在相邻的两条捆纱线210系并排捆绑,利用并排的捆束纱400的厚度,相邻的两条捆纱线210被撑开,所以而在未受捆绑处形成许多透隙S。此等透隙S集中式地分布在第一织面200,借此形成多个个镂空区域200A。可以理解的是,捆束纱400捆束的纱线210数量将决定透隙S出现的密度,当捆束的纱线210越多,则每条捆纱线210的宽度越大、透隙S出现的间隔则越远。另一方面,捆束纱400的粗细将影响单一透隙S的大小,也即,透隙S的宽度可以约略理解为捆束纱400的两倍线径,选用越粗的捆束纱400,可以增加透隙S的宽度。因此,借由调控纱线210的数量或是捆束纱400的线径,即可轻易调整透空鞋面结构100的透气性。请参照图3,其是绘示图1的透空鞋面结构100的镂空区域200A剖示图。详细说明捆束纱400与纱线210在透空鞋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第一织面,包含多条相互并排的纱线;/n第二织面,贴合所述第一织面,且所述第二织面局部透空以使所述第一织面露出至少一个镂空区域;以及/n多组捆束纱,捆束所述多条纱线于所述镂空区域;/n其中,所述多条纱线受所述多组捆束纱捆束而成束分隔,使所述镂空区域产生多个透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织面,包含多条相互并排的纱线;
第二织面,贴合所述第一织面,且所述第二织面局部透空以使所述第一织面露出至少一个镂空区域;以及
多组捆束纱,捆束所述多条纱线于所述镂空区域;
其中,所述多条纱线受所述多组捆束纱捆束而成束分隔,使所述镂空区域产生多个透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面为梭织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为提花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面为梭织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面、所述第二织面以及所述镂空区域以梭织方式一并织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捆束纱相对所述第一织面以及所述第二织面经纬交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对应人体的脚趾部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区域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捆束纱织于所述第一织面以及所述第二织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鞋面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森煤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