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及建筑物技术

技术编号:226560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及建筑物,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建筑物的墙面干挂层进行烘干处理;S2:在墙面干挂层上覆设第一保温隔热层;S3:在第一保温材料层上覆设墙面装饰面层;S4:对建筑物的地面结构层进行烘干处理;S5:在地面结构层上覆设第二保温隔热层;S6:在第二保温隔热层上覆设地面装饰面层。第一保温隔热层可在墙面装饰面层和墙面干挂层之间起到热阻隔作用,避免了冷凝水在墙面装饰面层上的形成。第二保温隔热层实现了地面装饰面层和地面结构层之间的热阻断,这样即使建筑物大门保持常开,也能够避免墙面装饰面层和地面装饰面层频繁发生结露或淌水现象。

Anti condensation treatment method of building wall and ground and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anti condensation treatment of building wall and ground and a building. The method for anti condensation treatment of building wall and groun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drying the wall dry hanging layer of the building; S2: covering the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on the wall dry hanging layer; S3: covering the wall decorative surface layer on the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layer; S4: Building The ground structure layer of the object is dried; S5: the seco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is covered on the ground structure layer; S6: the ground decoration surface layer is covered on the seco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The first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can play a thermal barrier role between the wall decorative surface and the wall dry hanging layer, avoiding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ion water on the wall decorative surface. The second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realizes the thermal blocking between the ground decoration surface layer and the ground structure layer, so that even if the building gate is kept normally open, it can also avoid the frequent condensation or water flowing phenomenon between the wall decoration surface layer and the ground decoration surfac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及建筑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建筑物在主体建筑完工后还需要进行装修,方可竣工。而建筑物在装修时,常会由于空气潮湿而发生室内装饰面层结露甚至淌水的现象。在我国南方,该现象尤甚。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对装饰面层进行烘干处理,以防止装饰面层出现结露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建筑物的大门常会保持打开状态,因此建筑物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其装饰面层仍然会频繁接触外界的潮湿空气,如此便会导致装饰面层频繁发生结露或淌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物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其装饰面层会频繁发生结露或淌水现象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建筑物的墙面干挂层进行烘干处理;S2:在所述墙面干挂层上覆设第一保温隔热层;S3:在所述第一保温材料层上覆设墙面装饰面层;S4:对建筑物的地面结构层进行烘干处理;S5:在所述地面结构层上覆设第二保温隔热层;S6:在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上覆设地面装饰面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所述墙面装饰面层之间通过第一结构胶相粘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为保温岩棉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30mm~7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50mm。r>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和所述地面装饰面层之间通过第二结构胶相粘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为玻化微珠、胶粉和水泥的混合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5mm~2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1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墙面干挂层和地面结构层进行烘干处理,这样能够首先排除墙面干挂层和地面结构层所存在的水汽,使得墙面干挂层和地面结构层在装修时不会产生水汽,而通过在墙面装饰面层和墙面干挂层之间填充第一保温隔热层,这样第一保温隔热层便可在墙面装饰面层和墙面干挂层之间起到热阻隔作用,避免墙面装饰面层的温度受到墙面干挂层温度的影响,并使得墙面装饰面层的温度能够趋近于外界环境的空气温度,也显著缩小了墙面装饰面层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空气温度趋于一致的所需时长。如此便避免了墙面装饰面层和外界空气之间存在显著地温度差,从而避免了冷凝水在墙面装饰面层上的形成。同时,填充于地面装饰面层和地面结构层之间的第二保温隔热层也实现了地面装饰面层和地面结构层之间的热阻断,显著缩小了地面装饰面层和外界环境空气的温度差,使得冷凝水也不易在地面上形成,这样即使建筑物大门保持常开,也能够避免墙面装饰面层和地面装饰面层频繁发生结露或淌水现象。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由上述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实现防结露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由于采用上述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实现防结露处理,这样在南方天气环境中,即使建筑物的大门保持常开,也能够避免建筑物的墙壁或地面发生结露或淌水现象,这样便提升了建筑物的综合防结露和防淌水性能,使其能够在南方潮湿环境中,昼夜温差较大时,仍旧能够保持室内干燥和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墙面干挂层、第一保温隔热层和墙面装饰层以及地面结构层、第二保温隔热层和地面装饰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墙面干挂层11—第一保温隔热层12—墙面装饰面层13—第一结构胶20—地面结构层21—第二保温隔热层22—地面装饰面层23—第二结构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建筑物的墙面干挂层10进行烘干处理;具体地,可用吹风机或鼓风机等设备对墙面干挂层10进行吹干,如此一方面可消除墙面干挂层10上附着和产生的水汽,另一方面也可将墙面干挂层10上的杂质吹离。S2:在墙面干挂层10上覆设第一保温隔热层11;具体地,通过在墙面干挂层10上覆设第一保温隔热层11,这样便相当于利用第一保温隔热层11将墙面干挂层10和外界环境隔离开。S3:在第一保温材料层上覆设墙面装饰面层12;具体地,通过将装饰面层覆设于第一保温材料层,这样墙面装饰面层12和墙面干挂层10之间便可由第一保温材料层隔离开,从而实现墙面装饰面层12和墙面干挂层10之间的热阻隔,避免墙面干挂层10的温度影响墙面装饰面层12的温度。S4:对建筑物的地面结构层20进行烘干处理;同理地,地面结构层20也可采用吹风机或鼓风机等设备吹干,以消除地面结构层20上存在的水汽和杂质。S5:在地面结构层20上覆设第二保温隔热层21;具体地,第二保温隔热层21的存在也实现了对地面结构层20的有效隔离。S6:在第二保温隔热层21上覆设地面装饰面层22。同理地,地面装饰面层22和地面结构层20之间通过第二保温隔热层21实现热阻隔,也避免地面结构层20的温度影响地面装饰面层22的温度。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建筑物的墙面干挂层进行烘干处理;/nS2:在所述墙面干挂层上覆设第一保温隔热层;/nS3:在所述第一保温材料层上覆设墙面装饰面层;/nS4:对建筑物的地面结构层进行烘干处理;/nS5:在所述地面结构层上覆设第二保温隔热层;/nS6:在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上覆设地面装饰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建筑物的墙面干挂层进行烘干处理;
S2:在所述墙面干挂层上覆设第一保温隔热层;
S3:在所述第一保温材料层上覆设墙面装饰面层;
S4:对建筑物的地面结构层进行烘干处理;
S5:在所述地面结构层上覆设第二保温隔热层;
S6:在所述第二保温隔热层上覆设地面装饰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和所述墙面装饰面层之间通过第一结构胶相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为保温岩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地防结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热层的厚度为30mm~7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钟谭柏连许刚峰谭元杰徐志超黄翠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艺光装饰装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