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83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色手机壳,包括边框和背板,边框与背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槽,背板上设有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第二油墨层位于第一油墨层的下侧,第一油墨层与第二油墨层均包括至少一个图案区域,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至少其中之一为感光变色油墨,感光变色油墨能根据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颜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背板的不同层级上印刷感光油墨层,感光油墨层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变色,让手机壳上的感光油墨图案在室内和室外呈现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减小用户的视觉疲劳。

Color changing mobile phone c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lor changing mobile phone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back plate,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plate and forms a holding groove for holding the mobile phone, the back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k layer and a second ink layer, the second ink layer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rst ink layer, the first ink layer and the second ink layer both include at least one pattern area, the first ink layer and the second ink layer at least wherein One is photosensitive color changing ink. Photosensitive color changing ink can change color according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ints a photosensitive ink layer o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back plate, and the photosensitive ink layer can change color under the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so that the photosensitive ink pattern on the mobile phone shell can present a visual effect of different colors indoors and outdoors, and reduce the visual fatigue of the u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色手机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色手机壳。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机不被划伤、摔坏,各种各样的手机壳也随之而来,但是市场上的手机壳功能往往比较单一,手机壳的外表面容易磨损,且散热效果较差,手机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热发烫,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智能手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或者是运行大量程序时会发出较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如果不能及时的散热出去,会造成手机反应迟钝,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人们在日常使用手机时,经常在不经意间使手机跌落,容易造成手机的损坏,给使用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现有手机壳的外观普通,色彩单一,不能根据外环境改变手机壳的色彩,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不能给用户一种变化的外观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手机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壳色彩单一,不能根据外环境改变颜色,使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色手机壳,包括边框和背板,该边框与该背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槽,该背板上设有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该第二油墨层位于该第一油墨层的下侧,该第一油墨层与该第二油墨层均包括至少一个图案区域,该第一油墨层和该第二油墨层至少其中之一为感光变色油墨,该感光变色油墨能根据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颜色。进一步地,该背板包括第一背板,该第二油墨层和该第一油墨层设于该第一背板的同一侧面。进一步地,该第一背板为不透明基板,该第二油墨层和该第一油墨层均设于该第一背板的上侧面。进一步地,该背板包括第一背板,该第一背板为透明基板,该第一油墨层和该第二油墨层至少其中之一设于该第一背板的下侧面。进一步地,该第二油墨层设于该第一背板的下侧面,该第一油墨层设于该第一背板的上侧面,该第一背板的上侧设有覆盖该第一油墨层的保护膜。进一步地,该第一背板的下侧设有覆盖该第二油墨层的防爆膜或防水印膜。进一步地,该背板还包括第二背板,该第二背板与该第一背板的形状相同并下上对齐,该第二背板贴附于该第一背板的下侧。进一步地,该第二背板为不透明基板,该第一油墨层设于该第一背板的上侧面或下侧面,该第二油墨层设于该第二背板的上侧面。进一步地,该第二背板为透明基板,该第二油墨层设于该第二背板的下侧面,该第一油墨层设于该第二背板与该第一背板之间。进一步地,该第一油墨层包括多个第一图案区域,该第二油墨层包括多个第二图案区域,该多个第一图案区域与该多个第二图案区域左右交错排列。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变色手机壳包括边框和背板,边框与背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槽,背板上设有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第二油墨层位于第一油墨层的下侧,第一油墨层与第二油墨层均包括至少一个图案区域,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至少其中之一为感光变色油墨,感光变色油墨能根据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颜色。本技术通过在背板的不同层级上印刷感光油墨层,感光油墨层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变色,让手机壳上的感光油墨图案在室内和室外呈现不同颜色的视觉效果,减小用户的视觉疲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后视平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在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变色手机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边框10、开关按键11、声音传输孔12、第一通孔13、音量按键14、第二通孔15;第一背板20、第三通孔201、第一油墨层21、第一图案区域211、第二油墨层22、第二图案区域221;第二背板30。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变色手机壳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后视平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变色手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在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色手机壳,包括边框10和背板,边框10与背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槽,背板包括第一背板20,在第一背板20上设有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第二油墨层22位于第一油墨层21的下侧面,第一油墨层21与第二油墨层22均包括至少一个图案区域,第一油墨层21包括多个第一图案区域211,第二油墨层22包括多个第二图案区域221,即第一油墨层21中由油墨材料涂布或印刷形成多个第一图案区域211,第二油墨层22中由油墨材料涂布或印刷形成多个第二图案区域221,多个第一图案区域211与多个第二图案区域221左右交错排列,第一图案区域211和第二图案区域221例如为聊天窗口的画面(如图1),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的图案,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至少其中之一为感光变色油墨,即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中的油墨材料均采用感光变色油墨,或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中的油墨材料其中之一采用感光变色油墨,其中另一采用非感光变色油墨,感光变色油墨能根据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颜色。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均采用感光变色油墨。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上均设置有多个油墨图案区域,多个油墨图案区域左右交错排列,呈现出对话框气泡的效果。双层感光油墨图案可叠加设置,以呈现多不同的颜色,例如,在紫外线照射下变蓝和变粉的图案,叠加后会变紫色。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变色手机壳还可设置第三油墨层,多层感光油墨图案叠加以呈现更多不同的颜色,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背板20为透明基板,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至少其中之一设于第一背板20的下侧面。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均设于第一背板20的下侧面。背板还包括第二背板30,第二背板30与第一背板20的形状相同并下上对齐,第二背板30贴附于第一背板20的下侧面。第一背板20由玻璃制成,第二背板30由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是由别的硬质塑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二背板30为透明基板,第二油墨层22设于第二背板30的下侧面,第一油墨层21设于第二背板30与第一背板20之间。即第二油墨层22涂布或印刷于第二背板30的下表面,第一油墨层21涂布或印刷于第一背板20的下表面,或第一油墨层21涂布或印刷于第二背板30的上表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可均设于第二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0)和背板,该边框(10)与该背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槽,该背板上设有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该第二油墨层(22)位于该第一油墨层(21)的下侧,该第一油墨层(21)与该第二油墨层(22)均包括至少一个图案区域,该第一油墨层(21)和该第二油墨层(22)至少其中之一为感光变色油墨,该感光变色油墨能根据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颜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10)和背板,该边框(10)与该背板连接并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槽,该背板上设有第一油墨层(21)和第二油墨层(22),该第二油墨层(22)位于该第一油墨层(21)的下侧,该第一油墨层(21)与该第二油墨层(22)均包括至少一个图案区域,该第一油墨层(21)和该第二油墨层(22)至少其中之一为感光变色油墨,该感光变色油墨能根据紫外线的照射而改变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包括第一背板(20),该第二油墨层(22)和该第一油墨层(21)设于该第一背板(20)的同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背板(20)为不透明基板,该第二油墨层(22)和该第一油墨层(21)均设于该第一背板(20)的上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该背板包括第一背板(20),该第一背板(20)为透明基板,该第一油墨层(21)和该第二油墨层(22)至少其中之一设于该第一背板(20)的下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色手机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油墨层(22)设于该第一背板(20)的下侧面,该第一油墨层(21)设于该第一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国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