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对流散热管、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及油变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63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14
本申请涉及一种对流散热管、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及油变散热器,属于油变散热器技术领域。对流散热管,散热基管的管壁上刻切有离散的凸起强化单元,凸起强化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基管的轴向平行,每个三通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端口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垂直,散热基管的端部与第三端口相连。该对流散热管、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及油变散热器,在具有良好的防尘及散热效果的同时,模块化设计,体积小、运输便捷,能够实现多个对流散热管的拼接,以适用于不同散热量的散热需求,从而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Convective heat pipe, variable capacity convective heat component and oil transformer radiator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convection cooling pipe, a variable capacity convection cooling component and an oil transformer radiato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il transformer radiator. The wall of the convection heat pipe and the heat base pipe is carved with discrete convex strengthening units whose extension direction is parallel to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heat base pipe. Each three-way heat exchange pipe includes the first port, the second port and the third port.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irst port is in line wit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second port, 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third port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irst port The end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bas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port. The convective heat pipe, variable capacity convective heat component and oil transformer radiator have good dust-proof an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modular design, small siz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can realize the splicing of multiple convective heat pipes to meet the heat dissipation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heat dissipation, thus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transformer and improving its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流散热管、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及油变散热器
本申请涉及油变散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流散热管、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及油变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电网负荷不断增长,同时城区新建变电站选址困难,从而导致较多的变压器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加上夏季太阳辐射强、环境温度高和空气中灰尘多等原因,导致部分变压器在迎峰度夏时顶层油温超过DL/T572-2010《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规定的95℃(自冷风冷)。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A级绝缘材料,允许温度为105℃。GB/T1094.7-200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规定了变压器绝缘材料的相对老化率。当热点温度为98℃时,相对老化率为1,温度每升高6K,相对老化率增加1倍,即绝缘寿命减少一半。过载变压器长时高温运行,将加速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为了保证电网设备的安全,变压器超负荷时不得不采取辅助降温、拉闸限电的措施。供电公司通常采用水喷淋、空调扇吹风、放置冰块的方式对变压器进行辅助冷却。虽有一定降温效果,但这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高温下水喷淋容易造成片式散热器的锈蚀,影响变压器的长期稳定运行。目前的油浸式变压器用散热器(简称油变散热器)体积大、运输不便、散热效率低,不具备良好的抗积灰和散热效果,使得变压器在过载时温度急剧上升,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流散热管、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及油变散热器,在具有良好的防尘及散热效果的同时,模块化设计,体积小、运输便捷,能够实现多个对流散热管的拼接,以适用于不同散热量的散热需求,从而保证了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流散热管,包括散热基管、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分别位于散热基管的两端,散热基管的管壁上刻切有离散的凸起强化单元,凸起强化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基管的轴向平行,每个三通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端口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垂直,散热基管的端部与第三端口相连。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流散热管,通过散热基管的管壁上刻切的离散的凸起强化单元,增加对流散热管的散热面积,同时,凸起强化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基管的轴向平行)使得凸起强化单元不易积尘,相对于环状凸起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另外,散热基管两端设置的三通换热管(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的统称)的任意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统称)均与散热基管连通,具有可装配性,该对流散热管可以实现模块化生产,体积小、运输便捷,利用对流散热管的可装配性,能够与另一个对流散热管进行拼接,实现变容量的散热结构,以适用于不同散热量的散热需求。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流散热管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端口的外周面和第二端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设置外螺纹,便于两个对流散热管通过螺纹套相连,保证两个对流散热管的连接强度,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可选地,凸起强化单元设置于散热基管的内管壁和/或外管壁。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起强化单元既可以开设于散热基管的内管壁,也可以开设于散热基管的外管壁,还可以同时开设于散热基管的内管壁和外管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取不同的设置位置,灵活性高。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对流散热管,相邻两个对流散热管的第一三通换热管通过第一连接环连接以形成进油管,相邻两个对流散热管的第二三通换热管通过第二连接环连接以形成出油管。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改变了现有的固定式散热量的散热结构,通过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统称)实现相邻两个对流散热管的连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的组装,具有较好的组装灵活性,适用于不同散热量的散热需求。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端口的外周面和第二端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环的两端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二连接环的两端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一连接环与第一三通换热管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环与第二三通换热管螺纹连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三通换热管(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的统称)通过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统称)相连,提高了装配效率,便于实现相邻两个对流散热管的装配。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可变容量油变散热器,包括油箱、侧面防尘挡板和多个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侧面防尘挡板设置于油箱的侧面,多个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设置在侧面防尘挡板和油箱之间,进油管的一端与油箱连通,另一端被侧面防尘挡板封堵;出油管的一端与油箱连通,另一端被侧面防尘挡板封堵。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变容量油变散热器,进油管的一端与油箱连通,另一端被侧面防尘挡板封堵,出油管同理设置,使得变压器油能够从油箱的上方进入进油管,并进入对应的散热基管内,然后在出油管内汇合流回油箱的下方,实现变压器油的循环散热,增加了散热路径,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散热量的散热需求,选取不同数量的对流散热管;配合侧面防尘散热挡板,使得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不易积尘,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保证变压器的使用安全及提高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侧面防尘挡板开设有多个倾斜圆柱形通风孔,倾斜圆柱形通风孔的中心轴线倾斜于侧面防尘挡板,倾斜圆柱形通风孔的内端高于倾斜圆柱形通风孔的外端,倾斜圆柱形通风孔在侧面防尘挡板上的位置越高,孔径越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圆柱形通风孔的设置,增加了流动于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内的变压器油的散热效果,同时,还具有防尘的效果,保证变压器的使用安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变容量油变散热器还包括顶部防尘挡板,顶部防尘挡板安装于油箱的顶部,顶部防尘挡板上设有多个百叶窗型通风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顶部防尘挡板的百叶窗型通风孔,实现油箱的顶部通风散热和防尘。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油管的一端与油箱通过第三连接环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侧面防尘挡板通过第四连接环螺纹连接;出油管的一端与油箱通过第五连接环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侧面防尘挡板通过第六连接环螺纹连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油管与油箱和侧面防尘挡板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实现进油管的拆卸,提高了装配效率;同理,出油管的装配方式,提高了装配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位于进油管的端部的三通换热管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侧面防尘挡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带内螺纹的盲孔,油箱开设有内螺纹,第三连接环的一端设置有与三通换热管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与油箱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四连接环的一端设置有与三通换热管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另一端设置有与侧面防尘挡板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五连接环的一端设置有与三通换热管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基管、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所述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基管的两端,所述散热基管的管壁上刻切有离散的凸起强化单元,所述凸起强化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基管的轴向平行,每个三通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端口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散热基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基管、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所述第一三通换热管和第二三通换热管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基管的两端,所述散热基管的管壁上刻切有离散的凸起强化单元,所述凸起强化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基管的轴向平行,每个三通换热管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端口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三端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端口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散热基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端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强化单元设置于所述散热基管的内管壁和/或外管壁。


4.一种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对流散热管,相邻两个对流散热管的第一三通换热管通过第一连接环连接以形成进油管,相邻两个对流散热管的第二三通换热管通过第二连接环连接以形成出油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端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一三通换热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二三通换热管螺纹连接。


6.一种可变容量油变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侧面防尘挡板和多个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所述侧面防尘挡板设置于所述油箱的侧面,多个所述可变容量对流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侧面防尘挡板和所述油箱之间,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油箱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强丁玉栋邓斌朱恂程旻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