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型超高速梯用随行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61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包括控制电缆、安全回路电缆、电源电缆、视频同轴电缆、抗拉绳、撕裂线以及将控制电缆、安全回路电缆、电源电缆、视频同轴电缆、抗拉绳、撕裂线挤包在一起的随行电缆挤包层;其控制电缆的中心、安全回路电缆的中心、电源电缆的中心、视频同轴电缆的中心、抗拉绳的中心位于与随行电缆挤包层的上、下表面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种规格的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比现有的高速梯随行电缆相比,重量每米可以减轻28±2%,这样15人载荷的高速电梯可以减轻负荷160~381kg,能耗节约32%,高速电梯的整体配置设计上钢丝绳、曳引轮、曳引电机的成本均有下降。

A light-weight traveling cable for super high-speed ladd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veling cable for a light-weight high-speed ladder, which comprises a control cable, a safety loop cable, a power cable, a video coaxial cable, a tensile rope, a tearing line, a traveling cable extruded layer which packs the control cable, a safety loop cable, a power cable, a video coaxial cable, a tensile rope and a tearing line together, a center of the control cable and a safety loop cable The center of the power cable, the video coaxial cable and the tension rope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straight line parallel to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accompanying cable extrusion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high-speed elevator traveling cable, the traveling cable for the light-weight high-speed elevator of the same specification of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weight by 28 \u00b1 2% per meter, so that the high-speed elevator with 15 person load can reduce the load by 160-381kg,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saved by 32%. In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the high-speed elevator, the cost of the wire rope, the traction wheel and the traction motor are all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型超高速梯用随行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梯用随行电缆
,特别涉及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随行电缆。
技术介绍
电梯行业中超高速梯用随行电缆提升高度大于300米,电缆芯数不低于70-150芯,电缆每米重量在2-3.5kg,也就是电梯轿厢在运行时要负载600-1050kg的电缆重量。若轿厢的载荷1200kg(额定15人),轿厢的自重1200KG。为了克服轿厢负载的不平衡,要在轿厢的对侧加配重约1500-1725kg,这样轿厢运行才可以平稳,这意味着电梯运行时无功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降低电梯的无用功能耗,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结构稳定且符合超高速运行电梯用的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同种规格的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重量每米减轻28±2%,这样15人载荷的高速电梯可以减轻负荷160-381kg,能耗节约18-32%,电梯的整体配置设计上钢丝绳,曳引轮、曳引机的成本均有下降。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包括至少一控制电缆、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至少一电源电缆、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至少一抗拉绳、至少一撕裂线以及将所述至少一控制电缆、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至少一电源电缆、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至少一抗拉绳、至少一撕裂线挤包在一起的随行电缆挤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控制电缆的中心、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的中心、至少一电源电缆的中心、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的中心、至少一抗拉绳的中心位于与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的上、下表面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缆为两个单元,所述安全回路电缆为六个单元,所述电源电缆为两个单元;所述视频同轴电缆为一个单元,所述抗拉绳为两个单元,所述撕裂绳为四个单元;所述视频同轴电缆位于所述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的中间位置,两个单元控制电缆、六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两个单元电源电缆、两个单元抗拉绳和四个单元撕裂线以所述视频同轴电缆为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视频同轴电缆的左右两侧,其中两个单元电源电缆位于所述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的最外侧,两个单元控制电缆邻近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右两侧的控制电缆与电源电缆之间分布有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和一个单元抗拉绳、两个单元撕裂绳,一个单元抗拉绳和两个单元撕裂绳位于两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之间,两个单元撕裂线和一个单元抗拉绳位于同一垂直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的上、下表面的直线上且两个单元撕裂线以抗拉绳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的成缆方向均为左向,绞距为X,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奇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d-k*d;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偶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右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25d+k*d;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的成缆方向均为右向,绞距为X,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奇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右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d-k*d;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偶数,则位于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25)d+k*d,其中,d:束绞绞合的导体的外径;K:成缆系数,单位: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的成缆方向均为右向,绞距为X,若位于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奇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右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d-k*d;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偶数,则位于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25)d+k*d;位于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的成缆方向均为左向,绞距为X,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奇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d-k*d;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偶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右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25)d+k*d,其中,d:束绞绞合的导体的外径;K:成缆系数,单位: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两个单元控制电缆、六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两个单元电源电缆的中心均填充有填充条,所述填充条的中心为高强度芳纶绳,再挤包一层SEBS基热缩弹性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单元控制线缆的外围均包覆有铝箔屏蔽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拉绳与其左右两侧的安全回路电缆之间的间距e1为1.5mm,所述控制电缆、安全回路电缆、电源电缆、视频同轴电缆、抗拉绳与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上下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mm,两个单元电源电缆与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8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拉绳距离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宽度的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采用SEBS基热缩弹性体挤包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EBS基热缩弹性体是由聚苯乙烯为基料与聚乙烯-丁烯共聚物混炼后再加白油或环烷油(若干)、润滑剂、纳米级膨胀石墨型阻燃剂、含氟抗滴落阻燃协效剂、偶联剂混炼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抗拉绳为钢丝绳。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符合T/CEA022-2019《电梯用随行电缆》标准中,偏转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包括至少一控制电缆、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至少一电源电缆、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至少一抗拉绳、至少一撕裂线以及将所述至少一控制电缆、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至少一电源电缆、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至少一抗拉绳、至少一撕裂线挤包在一起的随行电缆挤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控制电缆的中心、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的中心、至少一电源电缆的中心、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的中心、至少一抗拉绳的中心位于与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的上、下表面平行的同一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包括至少一控制电缆、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至少一电源电缆、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至少一抗拉绳、至少一撕裂线以及将所述至少一控制电缆、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至少一电源电缆、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至少一抗拉绳、至少一撕裂线挤包在一起的随行电缆挤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控制电缆的中心、至少一安全回路电缆的中心、至少一电源电缆的中心、至少一视频同轴电缆的中心、至少一抗拉绳的中心位于与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的上、下表面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缆为两个单元,所述安全回路电缆为六个单元,所述电源电缆为两个单元;所述视频同轴电缆为一个单元,所述抗拉绳为两个单元,所述撕裂绳为四个单元;所述视频同轴电缆位于所述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的中间位置,两个单元控制电缆、六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两个单元电源电缆、两个单元抗拉绳和四个单元撕裂线以所述视频同轴电缆为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视频同轴电缆的左右两侧,其中两个单元电源电缆位于所述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的最外侧,两个单元控制电缆邻近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右两侧的控制电缆与电源电缆之间分布有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和一个单元抗拉绳、两个单元撕裂绳,一个单元抗拉绳和两个单元撕裂绳位于两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之间,两个单元撕裂线和一个单元抗拉绳位于同一垂直所述随行电缆挤包层的上、下表面的直线上且两个单元撕裂线以抗拉绳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型高速梯用的随行电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的成缆方向均为左向,绞距为X,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奇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d-k*d;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偶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右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25)d+k*d;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的成缆方向均为右向,绞距为X,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左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奇数,则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右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d-k*d;若位于所述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数量均为偶数,则位于视频同轴电缆右侧的一个单元控制线缆、三个单元安全回路电缆、一个单元电源电缆中的线芯的束丝绞合方向均为左向,束丝绞合节距为(20-25)d+k*d,其中,d:束绞绞合的导体的外径;K:成缆系数,单位: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孔忠徐敏华陆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恩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