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557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及设备,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蜂鸣器;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蜂鸣器的第一端相连,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用于与电源相连,蜂鸣器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第四场效应管的D极与蜂鸣器第一端相连,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第四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蜂鸣器外接场效应管的布置,使得在蜂鸣器不工作的状态下,实现了在不工作的情况下的器件无消耗。

An application circuit and equipment of buzz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zzer application circuit and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ield effect tube, a second field effect tube, a third field effect tube, a fourth field effect tube and a buzzer; the G pole of the first field effect tube is used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MCU, the S pole of the first field effect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the D pole of the first field effect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 pole of the second field effect tube, and the S pole of the second field effect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The d-pole of the seco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pole of the thir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the d-pole of the thir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buzzer, the S-pole of the thir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the second end of the buzz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the d-pole of the fourth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buzzer, the S-pole of the thir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the g-pole of the fourth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MCU is connected. Based on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xternal field effect tube of the buzzer, the device has no consumption when the buzzer is not wor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及设备
本技术涉及蜂鸣器运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及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电容式蜂鸣器电路采用的是双7号电池供电,对电池电压进行升级至12V对蜂鸣器进行供电,测量电池输出端的电流达到0.54A,消耗的电流过大,电池能耗太大,由于电池消耗过快,导致设备的使用时间较短,需经常跟换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及设备,通过蜂鸣器外接场效应管的布置,使得在蜂鸣器不工作的状态下,蜂鸣器两端的电压相等,蜂鸣器不消耗任何电流,实现了在不工作的情况下的器件无消耗。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3V3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MCU相连。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电源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用于与MCU相连。优选地,所述蜂鸣器为电容式蜂鸣器,型号为PKLCS1212E4001-R1。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及所述第四场效应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为P沟道场效应管。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鸣器应用设备,包括MCU、电源及如上所述的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所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及设备,通过蜂鸣器外接场效应管的布置,使得在蜂鸣器不工作的状态下,蜂鸣器两端的电压相等,蜂鸣器不消耗任何电流,实现了在不工作的情况下的器件无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蜂鸣器应用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蜂鸣器LS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D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D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G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LS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S极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蜂鸣器LS1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LS1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用于与3V3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用于与MCU相连。在电路不工作的情况下,BELL端口无PWM输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VGS=0,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导致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VGS=3.3V,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VD=0V,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VGS=-12V,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在这个情况下,所述蜂鸣器LS1两端电压相等,所述蜂鸣器LS1不消耗任何电流,实现了在不工作的情况下的器件的无消耗。在电路处于工作的情况下,BELL端口输入PWM,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VGS=3.3V,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导致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VGS=0V,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VD=12V,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VGS=0V,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截止,在这个情况下,因所述蜂鸣器LS1为电容式蜂鸣器,12V电源给所述蜂鸣器LS1充电,所述蜂鸣器LS1工作,而所述蜂鸣器LS1另一端由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接通到地,此时所述蜂鸣器LS1只处于工作状态,到消耗非常的低,因电路上除蜂鸣器外,无其他器件来增加改电路的功耗。所述第二电阻R2作为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强上拉,用来控制第三场效应管Q3,同时作为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限流电阻,防止其因电流过大而击穿,所述第一电阻R1作为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强上拉,用来控制第二场效应管Q2,同时作为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限流电阻,防止其因电流过大而击穿,所述第三电阻R3作为所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强下拉,保证MCU不工作的情况下,所述蜂鸣器LS1不工作。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所述第四电阻R4串联在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D极与电源之间,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第二端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用于限制电流的大小,避免电流过大击穿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五R5用于限制电流的大小,避免电流过大击穿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4。优选地,所述蜂鸣器LS1为电容式蜂鸣器,型号为PKLCS1212E4001-R1。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及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为P沟道场效应管。沟道构成原理当VGS=0V时,漏级源级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n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3V3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MCU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鸣器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蜂鸣器;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D极与所述蜂鸣器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与地相连,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G极用于与MCU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3V3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地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MCU相连。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添荣陈小墙符道永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实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