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雷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65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预留钢筋以及加固装置;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Ⅰ,容浆孔Ⅰ内部提前安装有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一端固定在第一墙体内,第二墙体与第一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Ⅱ,加固装置包括T形板、连板以及螺栓,T形板分别预埋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中,连板通过螺栓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墙体连接稳定性较差、承重能力弱、连接处易产生裂缝,墙体之间容易发生错位的问题。

Prefabricated building w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prefabricated building w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first wall, a second wall, a reserved steel bar and a reinforcement device; the first wa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all, a slurry hole I is opened on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butt joint, and a reserved steel bar is installed in advance in the slurry hole I One end is fixed in the first wall,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second wall and the first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slurry containing hole II. The reinforcement device includes a T-shaped plate,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 bolt. The T-shaped plate is embedded in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s the first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by bolts.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wall in the existing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s connected stably The quality is poor,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weak, the joints are easy to produce cracks, and the walls are prone to dislo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较在现场施工作业的传统建筑模式来说,一种房屋集成化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类建筑方式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重视推广,我国之前将此法主要用在工业建筑中,如桥梁、厂房等修建,近年来逐渐在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中采用。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预制墙板在装配时,由于各墙板之间会存在安装缝隙,对于这样的缝隙目前只能通过打腻子抹平,由于腻子过厚时,墙体很难干透,这样不但使施工的工期延长,而且时间一长,墙体之间会出现裂缝,进而导致渗雨等现象发生,更甚至会影响房屋的安全。装配式建筑中存在大量的水平焊缝、竖向焊缝以及节点连接部位,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将预制结构连接成整体,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因此,节点和接缝的受力性能决定了整体的结构性能,现有的装配式墙体的连接方式多是通过墙体的凹凸相互衔接,使用钢筋以及连接钢钉等直接连接固定,这样的连接方式稳定性较差,承重能力较差,存在连接处松动,或者错位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中墙体连接稳定性较差,承重能力弱,连接处易产生裂缝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预留钢筋以及加固装置;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Ⅰ,容浆孔Ⅰ内部提前安装有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一端固定在第一墙体内,另一端伸出第一墙体外;容浆孔Ⅰ侧面开有出浆孔;第二墙体与第一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Ⅱ,容浆孔Ⅱ的位置与容浆孔Ⅰ相对应,容浆孔Ⅱ底部开有沉孔,预留钢筋伸出端伸入到沉孔中,容浆孔Ⅱ的侧面开有进浆孔;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均带有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加固装置包括T形板、连板以及螺栓;T形板分别预埋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中,并伸出墙体一段长度,T形板伸出墙体的部分上开有通孔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均开有连接孔,连接孔位于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对接的位置上,连板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的连接孔将两个墙体连接,连板两端开有通孔Ⅱ,T形板和连板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T形板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的预埋方向相反,分别位于墙体两侧。进一步的,同一侧的T形板上的通孔Ⅰ与连板上的通孔Ⅱ处在同一竖直线上。进一步的,预埋在第一墙体上的T形板与从第二墙体穿出的连板端部连接;预埋在第二墙体上的T形板与从第一墙体穿出的连板端部相连接。进一步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的侧面均为斜面。进一步的,容浆孔Ⅰ和容浆孔Ⅱ的孔径随着孔深的增加逐渐变小。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技术所涉及的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预先在墙体中预埋钢筋,通过钢筋以及从进浆孔中浇灌水泥的结构设计,使得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增强墙体连接强度;(2)该技术所涉及的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还设置有加固装置,通过加固装置中的T形板与连板的连接,使得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在后续往墙体的容浆孔中充水泥的过程中,避免压力过大,使得墙体分离或者异位;(3)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这两个结构的设计使得不同墙体在安装的过程中定位更加准确,不易发生错位等的问题,使得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后前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安装后俯视图;图6是图5中的B-B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墙体;11、容浆孔Ⅰ;12、出浆孔;2、第二墙体;21、容浆孔Ⅱ;22、进浆孔;23、沉孔;3、预留钢筋;4、T形板;41、通孔Ⅰ;5、连板;51、通孔Ⅱ;6、螺栓;7、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预留钢筋3以及加固装置;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Ⅰ11,容浆孔Ⅰ内部提前安装有预留钢筋,预留钢筋一端固定在第一墙体内,另一端伸出第一墙体外;容浆孔Ⅰ侧面开有出浆孔12。第二墙体与第一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Ⅱ21,容浆孔Ⅱ的位置与容浆孔Ⅰ相对应,容浆孔Ⅱ底部开有沉孔23,预留钢筋伸出端伸入到沉孔中,容浆孔Ⅱ的侧面开有进浆孔22,灌浆料从进浆孔泵入容浆孔Ⅱ,进而充满沉孔以及容浆孔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灌浆料完全凝固,形成强度,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完全粘合。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对接的端面上均带有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的侧面均为斜面,便于安装定位以及后续加固装置进一步加固。加固装置包括T形板4、连板5以及螺栓6;T形板分别预埋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中,并伸出墙体一段长度,T形板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的预埋方向相反,分别位于墙体两侧,T形板伸出墙体的部分上开有通孔Ⅰ41;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均开有连接孔,连接孔位于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对接的位置上,连板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的连接孔将两个墙体连接,连板两端开有通孔Ⅱ,T形板和连板通过螺栓连接。同一侧的T形板上的通孔Ⅰ与连板上的通孔Ⅱ51处在同一竖直线上。预埋在第一墙体上的T形板与从第二墙体穿出的连板端部连接;预埋在第二墙体上的T形板与从第一墙体穿出的连板端部相连接。容浆孔Ⅰ和容浆孔Ⅱ的孔径随着孔深的增加逐渐变小。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连接时,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对应配合安装,预制钢筋插入沉孔内,完成初步定位;连板穿过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的连接孔,两端伸出墙体两侧,墙体两侧的T形板通过螺栓分别与同侧的连板连接固定,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连接固定,此时,料浆泵将灌浆料从进浆孔泵入到容浆孔Ⅱ中,灌浆料进而充满沉孔以及容浆孔Ⅰ,多余的灌浆料从出浆孔流出,充满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灌浆料完全凝固,形成强度,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完全粘合,从而将装配式建筑墙体紧密连接在一起。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范围。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预留钢筋(3)以及加固装置;/n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连接,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Ⅰ(11),容浆孔Ⅰ(11)内部提前安装有预留钢筋(3),预留钢筋(3)一端固定在第一墙体(1)内,另一端伸出第一墙体(1)外;容浆孔Ⅰ(11)侧面开有出浆孔(12);/n第二墙体(2)与第一墙体(1)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Ⅱ(21),容浆孔Ⅱ(21)的位置与容浆孔Ⅰ(11)相对应,容浆孔Ⅱ(21)底部开有沉孔(23),预留钢筋(3)伸出端伸入到沉孔(23)中,容浆孔Ⅱ(21)的侧面开有进浆孔(22);/n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对接的端面上均带有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n加固装置包括T形板(4)、连板(5)以及螺栓(6);T形板(4)分别预埋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中,并伸出墙体一段长度,T形板(4)伸出墙体的部分上开有通孔Ⅰ(41);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上均开有连接孔(7),连接孔(7)位于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对接的位置上,连板(5)通过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的连接孔(7)将两个墙体连接,连板(5)两端开有通孔Ⅱ(51),T形板(4)和连板(5)通过螺栓(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预留钢筋(3)以及加固装置;
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连接,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Ⅰ(11),容浆孔Ⅰ(11)内部提前安装有预留钢筋(3),预留钢筋(3)一端固定在第一墙体(1)内,另一端伸出第一墙体(1)外;容浆孔Ⅰ(11)侧面开有出浆孔(12);
第二墙体(2)与第一墙体(1)对接的端面上开有容浆孔Ⅱ(21),容浆孔Ⅱ(21)的位置与容浆孔Ⅰ(11)相对应,容浆孔Ⅱ(21)底部开有沉孔(23),预留钢筋(3)伸出端伸入到沉孔(23)中,容浆孔Ⅱ(21)的侧面开有进浆孔(22);
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对接的端面上均带有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相互配合;
加固装置包括T形板(4)、连板(5)以及螺栓(6);T形板(4)分别预埋在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中,并伸出墙体一段长度,T形板(4)伸出墙体的部分上开有通孔Ⅰ(41);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上均开有连接孔(7),连接孔(7)位于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对接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李桂兰苏慧珠
申请(专利权)人:杨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