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82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在传统A/O/A工艺基础上增加一套沉淀池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和一套厌氧池混合液分流至缺氧池系统,不需要额外向缺氧池补充碱度和碳源,减少大量药剂费用,同时好氧池停留时间只需6小时,大大减少氧气供应量,减少能源消耗,每吨水电消耗较传统工艺减少30%以上,从而实现对内碳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传统A/O/A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且本工艺装置,在低C/N比的原水水质条件下,不另外投加碳源,可实现89%以上TN去除率,且较传统工艺TN去除率提高15%;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污泥,污泥较传统工艺减量35%。

A process device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 device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A / O / a process, a set of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is added to return to the anoxic tank and a set of mixed liquid of the anaerobic tank is distributed to the anoxic tank system, which does not need to supplement alkalinity and carbon source to the anoxic tank, and reduces a large amount of agent cost. Meanwhile, the retention time of the aerobic tank is only 6 hour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oxygen suppl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per ton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30%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arbon source and improve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A / O / a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C / N ratio of raw water quality, without additional carbon source, the TN removal rate of this process unit can be more than 89%, and 1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and the sludge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35%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脱氮除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水处理中的氮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出水不仅排放量大,而且出水总氮浓度高,属于高含氮有机废水。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恶化水质,而且,国家对氮磷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为了达标排放,许多污水处理厂都采取了生物脱氮工艺,而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或者采取后置反硝化污水厂中,在反硝化过程中普遍需要投加外加碳源。并且现有脱氮工艺也存在占地面积大、需要池体数量多,投资比例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无需补充碳源,可实现对污水进行深度脱氮除磷处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包括:生化池;所述生化池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桶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上的上层清液排出口与出水桶连接;所述生化池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7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生化池分为若干个分室,即按照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厌氧池、若干好氧池和若干缺氧池;所述厌氧池的数量、所述好氧池的数量与所述缺氧池的数量均不小于2,且数量之和与所述分室数量相同;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所述厌氧池与第一个所述缺氧池通过第一蠕动泵连接;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第二蠕动泵与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所述厌氧池连接,通过第三蠕动泵与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所述缺氧池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厌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缺氧池的大小、容积均相同。优选地,所述进水桶与所述进水口通过第四蠕动泵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内均设置有搅拌机。优选地,每个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曝气头,若干个所述曝气头均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气泵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连接管上均设置有气体流量计。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在传统A/O/A工艺基础上增加一套沉淀池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和一套厌氧池混合液分流至缺氧池系统,不需要额外向缺氧池补充碱度和碳源,减少大量药剂费用,同时好氧池停留时间只需6小时,也大大减少氧气供应量,减少能源消耗,每吨水电消耗较传统工艺减少30%以上,从而实现对内碳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传统A/O/A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且本工艺装置,在低C/N比的原水水质条件下,不另外投加碳源,可实现89%以上TN去除率,且较传统工艺TN去除率提高15%;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污泥,污泥较传统工艺减量35%。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进水桶;2-第四蠕动泵;3-搅拌机;4-气泵;5-气体流量计;6-厌氧池;7-好氧池;8-缺氧池;9-沉淀池;10-出水桶;11-第一蠕动泵;12-第二蠕动泵;13-第三蠕动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要求的限制。结合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包括:生化池;生化池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与进水桶1连接,出水口与沉淀池9连接;沉淀池9上的上层清液排出口与出水桶10连接;生化池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7个隔板将生化池分为若干个分室,即按照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厌氧池6、若干好氧池7和若干缺氧池8;厌氧池6的数量、好氧池7的数量与缺氧池8的数量均不小于2,且数量之和与分室数量相同;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厌氧池6与第一个缺氧池8通过第一蠕动泵11连接;沉淀池9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第二蠕动泵12与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厌氧池6连接,通过第三蠕动泵13与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缺氧池8连接。本专利技术在传统A/O/A工艺基础上增加一套沉淀池9污泥回流至缺氧池8和一套厌氧池6混合液分流至缺氧池8系统,不需要额外向缺氧池8补充碱度和碳源,减少大量药剂费用,同时好氧池7停留时间只需6小时,也大大减少氧气供应量,减少能源消耗,每吨水电消耗较传统工艺减少30%以上,从而实现对内碳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传统A/O/A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且本工艺装置,在低C/N比的原水水质条件下,不另外投加碳源,可实现89%以上TN去除率,且较传统工艺TN去除率提高15%;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污泥,污泥较传统工艺减量35%。本专利技术中,厌氧池6起到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其中进水桶1内的污水及沉淀池9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可进入到其中,起到脱磷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厌氧池6内设置有搅拌机3,通过在厌氧池6内设置搅拌机3,可提高厌氧池6内污水的氨化速率,提高磷的脱除率。好氧池7能够去除厌氧池6输送来的污水的CODcr、BOD5,还能够起到硝化和吸收磷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好氧池7内设置有曝气头,曝气头通过连接管与气泵4连接,通过将好氧池7进行曝气处理,可提高污水中CODcr、BOD5去除率。为了控制曝气效果,曝气头与气泵4连接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5缺氧池8也为反硝化池,通过将好氧池7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处理,提高污水的脱氮率。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缺氧池8内设置有搅拌机3,通过在缺氧池8内设置搅拌机3,利于好氧池7内污水的反硝化,提高氮的脱除率。沉淀池9的功能是泥水分离,为了提高泥水分离效果,沉淀池9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第二蠕动泵12与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厌氧池6连接,通过第三蠕动泵13与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缺氧池8连接;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使得沉淀池9内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厌氧池6和缺氧池8,其它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到出水桶10内。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装置中,还包括混合液分流系统,即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最后一个厌氧池6与第一个缺氧池8通过第一蠕动泵11连接;上述将厌氧池6内混合液分流一部分至缺氧池8,可为反硝化系统提供碳源。还包括污泥回流系统,沉淀池9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第二蠕动泵12与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厌氧池6连接,通过第三蠕动泵13与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缺氧池8连接;上述沉淀池9内的污泥可回流至厌氧池6,提高厌氧池6污泥浓度,污泥还可以回流至缺氧池8既提高缺氧池8浓度,又提供反硝化需要的内碳源。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厌氧池6、好氧池7、缺氧池8的大小、容积均相同。进水桶1与进水口通过第四蠕动泵2连接。实施例1、工艺装置见图2,生化池的体积84L,沉淀池9体积35L。生化池用7个隔板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生化池;/n所述生化池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桶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上的上层清液排出口与出水桶连接;/n所述生化池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生化池分为若干个分室,即按照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厌氧池、若干好氧池和若干缺氧池;/n所述厌氧池的数量、所述好氧池的数量与所述缺氧池的数量均不小于2,且数量之和与所述分室数量相同;/n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最后一个所述厌氧池与第一个所述缺氧池通过第一蠕动泵连接;/n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第二蠕动泵与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所述厌氧池连接,通过第三蠕动泵与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所述缺氧池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化池;
所述生化池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桶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上的上层清液排出口与出水桶连接;
所述生化池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生化池分为若干个分室,即按照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厌氧池、若干好氧池和若干缺氧池;
所述厌氧池的数量、所述好氧池的数量与所述缺氧池的数量均不小于2,且数量之和与所述分室数量相同;
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最后一个所述厌氧池与第一个所述缺氧池通过第一蠕动泵连接;
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出口分别通过第二蠕动泵与从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上第一个所述厌氧池连接,通过第三蠕动泵与从所述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胜朱荣刘翔刘学林郑宝善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其霖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