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58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气缸顶部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随动轴承座、随动轴承、直线导轨、限位块、第二弹簧、滑块和定位杆,随动轴承座底部与第二活动板连接,顶部与随动轴承连接,随动轴承与滑块斜面贴合,滑块上竖直设有定位杆,顶板上开有限位槽,定位杆置于顶板上的限位槽中,滑块一侧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滑块之间装有横向的第二弹簧,滑块下方连接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连接于第一活动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定位杆不会重复伸缩导致磨损,定位精度更高,不会拉伤工件边缘从而造成工件缺陷。

An automatic correction position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ocessing and position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correction positioning mechanis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op of the air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movable plate, the first movable plate and the second movable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positioning devices, the positioning device includes a follow-up bearing seat, a follow-up bearing, a linear guide rail, a limit block, a second spring, a slider and a positioning rod, the bottom of the follow-up bear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 second movable plate is connected, the top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bearing, the movable bea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 slope, the slide block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rod, the top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slot, the positioning rod is placed in the limited slot on the top plate, one side of the sl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ed block, between the limited block and the sl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verse second spr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id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linear guide rail, and the linear guide ra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vable plate Up.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positioning rod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repeatedly expand and retract to cause wear, has higher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can not pull the edge of the workpiece to cause workpiece def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加工定位
,具体是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进行贴膜,贴胶等平面加工工艺时,对工件进行定位是加工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只有确定工件在加工平台上的相对位置,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和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定位机构的装夹方式是运用定位杆轴向伸缩的方式来定位,定位杆重复伸缩容易产生磨损,导致定位精度降低。并且容易拉伤工件的边缘,尤其是工件为长薄形且对工件外形及表面要求较高时,更容易产生拉伤风险,造成工件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装夹方式导致的定位杆的磨损,从而无法实现高精度定位,同时容易拉伤工件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包括气缸8、第二活动板20、定位装置、第一活动板19和顶板10,其特征在于:气缸8顶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第一活动板19及第二活动板20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随动轴承座18、随动轴承17、直线导轨16、限位块12、第二弹簧13、滑块15和定位杆14,随动轴承座18底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顶部与随动轴承17连接,随动轴承17与滑块15斜面贴合,滑块15上竖直设有定位杆14,顶板10上开有限位槽,定位杆14置于顶板10上的限位槽中,滑块15一侧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与滑块15之间装有横向的第二弹簧13,滑块15下方连接有直线导轨16,直线导轨16连接于第一活动板19上。所述的气缸8上设有气缸连接块6和浮动接头7,气缸连接块6上方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下方中部开有梯形凹槽,浮动接头7上部置于梯形凹槽中,下部与气缸8连接。所述的顶板上连接有导向装置,顶板10的边缘连接有支撑板1。所述的第一活动板上安装有限位拉杆5。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轴2、直线轴承3和第一弹簧4,导向轴2有长短两节轴段,导向轴2竖直固定于顶板10上,长轴段上装有两个限位块12,在限位块12中间沿轴向安装有第一弹簧4,限位块12中间安装有直线轴承3,第一活动板19与第二活动板20通过直线轴承3连接在导向轴2上。所述的支撑板1下方连接有底板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定位杆不会重复伸缩导致磨损,定位精度更高,不会拉伤工件边缘从而造成工件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导向轴3.直线轴承4.第一弹簧5.限位拉杆6.气缸连接块7.浮动接头8.气缸9.底板10.顶板11.等高螺丝12.限位块13.第二弹簧14.定位杆15.滑块16.直线导轨17.随动轴承18.随动轴承座19.第一活动板20.第二活动板21薄片工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实施例一:参见图1气缸8上设有气缸连接块6和浮动接头7,气缸连接块6上方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下方中部开有梯形凹槽,浮动接头7上部置于梯形凹槽中,下部与气缸8连接。第一活动板19及第二活动板20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随动轴承座18、随动轴承17、直线导轨16、限位块12、第二弹簧13、滑块15和定位杆14。随动轴承座18底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顶部与随动轴承17连接,随动轴承17与滑块15斜面贴合,气缸8顶升带动随动轴承17在滑块15斜面上下滑动。滑块15上竖直设有定位杆14,顶板10上开有限位槽,定位杆14置于顶板10上的限位槽中,通过顶板10的限位槽,实现定位杆在顶板10上的高精度定位。滑块15一侧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与滑块15之间装有横向的第二弹簧13,通过第二弹簧13的预压力实现滑块15与定位杆一起在第一活动板19上左右移动。滑块15下方连接有直线导轨16,直线导轨16固定在第一活动板19上。顶板10上连接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轴2、直线轴承3和第一弹簧4,导向轴2有长短两节轴段,长轴段上装有两个限位块12,限位块12中间安装有直线轴承3,在限位块12中间沿轴向安装有第一弹簧4提供预压力,第一活动板19和第二活动板20通过直线轴承3连接在导向轴2上,导向轴2竖直固定于顶板10上。顶板10的边缘连接有支撑板1,支撑板1固定在底板9上,顶板10通过支撑板1支撑在最上面作为工作板,底板9为整个机构的基座。实施例一:参见图2定位装置包括随动轴承座18、随动轴承17、滑块15、定位杆14、第二弹簧13和限位块12。随动轴承座18底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顶部10与随动轴承17连接,随动轴承17与滑块15斜面贴合,滑块15一侧装有第二弹簧13和限位块12,滑块15上竖直设有定位杆14。气缸8轴向下运动时,带动随动轴承17向下运动,滑块15斜面上窄下宽,又由于随动轴承17与滑块15斜面贴合,在力的作用下,滑块15向外滑动。气缸8向上运动时,用于第二弹簧13的预压力,滑块15会向内滑动,滑块15与随动轴承17仍旧紧密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包括气缸(8)、第二活动板(20)、定位装置、第一活动板(19)和顶板(10),其特征在于:气缸(8)顶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第一活动板(19)及第二活动板(20)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随动轴承座(18)、随动轴承(17)、直线导轨(16)、限位块(12)、第二弹簧(13)、滑块(15)和定位杆(14),随动轴承座(18)底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顶部与随动轴承(17)连接,随动轴承(17)与滑块(15)斜面贴合,滑块(15)上竖直设有定位杆(14),顶板(10)上开有限位槽,定位杆(14)置于顶板(10)上的限位槽中,滑块(15)一侧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与滑块(15)之间装有横向的第二弹簧(13),滑块(15)下方连接有直线导轨(16),直线导轨(16)连接于第一活动板(1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包括气缸(8)、第二活动板(20)、定位装置、第一活动板(19)和顶板(10),其特征在于:气缸(8)顶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第一活动板(19)及第二活动板(20)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随动轴承座(18)、随动轴承(17)、直线导轨(16)、限位块(12)、第二弹簧(13)、滑块(15)和定位杆(14),随动轴承座(18)底部与第二活动板(20)连接,顶部与随动轴承(17)连接,随动轴承(17)与滑块(15)斜面贴合,滑块(15)上竖直设有定位杆(14),顶板(10)上开有限位槽,定位杆(14)置于顶板(10)上的限位槽中,滑块(15)一侧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与滑块(15)之间装有横向的第二弹簧(13),滑块(15)下方连接有直线导轨(16),直线导轨(16)连接于第一活动板(1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矫正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8)上设有气缸连接块(6)和浮动接头(7),气缸连接块(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安静张巨升张松尹超群高江周钰恒黄文祥张保生周吉祥王朋波何成功宗浩
申请(专利权)人:赫比上海家用电器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