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旋风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269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旋风除尘器,包括筒体、锥体和灰桶,进气口设置于筒体的上部,排气管设置于筒体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所述筒体内部,排气管的管腔内固定有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排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通过设置内置驱动电机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和设置粉尘分离格栅,使得排气管内形成增强的二次旋风,提高了对较小颗粒物的除尘效率,扩大旋风除尘器的适用范围。同时采用内置驱动电机相对于外置电机避免了因电机外置造成密封不良,从而造成粉尘外泄。

Secondary cyclo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condary cyclone dust remover,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a cone and a ash bucket. The air inlet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cylinder, the exhaus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and extends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cylinder. The cavity of the exhaust pipe is fixed with a centrifugal fan with a built-in drive motor, and the pipe wall of the exhaus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dust grid,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drive motor A centrifugal fan with a driving motor and a dust separation grid are arranged to form an enhanced secondary cyclone in the exhaust pipe, improve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for small particles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cyclone.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external motor, the internal drive motor avoids the bad sealing caused by the external motor, thus causing dust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旋风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次旋风除尘器。
技术介绍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空气污染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粉尘中的污染和防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PM2.5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旋风除尘器一般用于捕集5μm~15μm以上的颗粒,其缺点在于无法捕集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限制了其除尘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旋风除尘器中,由切向进气口进入旋风除尘器的气流绝大部分先沿器壁自圆筒体呈螺旋形向下朝锥体流动,形成外涡旋。当气流到达锥体下端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旋风分离器中部,由下反转向上,继续做螺旋形流动,形成内涡旋。最后净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管外,一部分未被捕集的尘粒也由此排出。为了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旋风除尘器的研究经历,主要涉及的方向包括内部的流场涡流特性、形式、结构、尺寸优化等。目前市面上有外置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虽然降低了电机的防尘等要求,但常常由于传动轴密封不好,很容易将粉尘从除尘器带出,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旋风除尘器在除尘效率方面的限制,提出了一种二次旋风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筒体和锥体,进气口设置于筒体的侧壁上部,排气管设置于筒体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所述筒体内部,排气管的管腔内固定安装有离心风机、排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由此,进气口、排气管、筒体和锥体隔断形成第一旋风室5;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出尘格栅和排气管隔断形成第二旋风室7。进一步的,离心风机具有内置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排气管下端的内外旋气流交接面或其附近,其旋转方向与所述筒体内气流的旋转方向一致。离心风机的作用是使旋风得到加强,成为超速旋风,加强进入第二旋风室粉尘的径向离心力,使得粉尘颗粒被甩出第二旋风室,回到第一旋风室和各粉尘粒子碰撞,最后沉降到灰桶。进一步的,出尘格栅安装在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方向附近。优选的,格栅间距为1-4毫米,格栅的数量根据排风管3的大小和格栅间距即可确定。出尘格栅安装角度可根据实际旋风除尘器出风管的线速度确定,优选的,出尘格栅的格栅顺着气流方向偏转30-60°。进一步的,排气管在桶体内的延伸长度为距离锥体10-20毫米。进一步的,锥体底部设置有灰桶,锥体与灰桶之间设置有阀门。本技术提供的二次旋风除尘器通过设置内置驱动电机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和设置粉尘分离格栅,使得排气管内形成增强的二次旋风,提高了对较小颗粒物的除尘效率,扩大旋风除尘器的适用范围。同时,采用内置驱动电机相对于外置电机避免了因电机外置造成密封不良,从而造成粉尘外泄,在提高旋风除尘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粉尘外泄造成的二次污染。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二次旋风除尘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进气口,3排气管,4锥体,5第一旋风室,6出尘格栅,7第二旋风室,8离心风机,9灰桶,10手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二次旋风高效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筒体1、锥体4和灰桶9,进气口2设置于筒体1的侧壁上部,排气管3设置于筒体1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筒体内部距离锥体410-20毫米。锥体4与灰桶9之间设置有手动阀10。排气管3下端、内外旋气流交接面附近的管腔内固定有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8。离心风机8的电机通过引出电源电缆连接到控制箱,控制箱根据需要控制离心风机8的启动和停止。离心风机8出风方向上方的排气管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6。出尘格栅6的格栅间距为1-4毫米。由此,进气口2、排气管3、筒体1和锥体4隔断形成第一旋风室5;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8、出尘格栅6和排气管3隔断形成第二旋风室7。当除尘器开始工作时,控制箱控制离心风机8工作,含有粉尘的气流通过进气口2,到达筒体1内部第一旋风室5,气流在旋风室内作涡旋运动,通过离心力将粉尘颗粒甩向桶壁,粉尘颗粒与桶壁碰撞后,改变运动方向,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锥体4内部,再通过此时打开的手动阀10,进入收集粉尘的灰桶9。另一方面,气流在涡旋过程中,进入锥体4内部后,开始向中间收縮成涡旋状气流,通过内置驱动电机的离心风机8,进入第二旋风室7。此时由于旋风室口径变小,涡旋状气流速度加快,同时由于离心风机8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筒体内气流的旋转方向一致,使得涡旋状气流的涡旋进一步加强,通过出尘格栅6时,有较高切线速度的气流将粉尘颗粒甩出,从出尘格栅6的缝隙中回到第一旋风室5,与第一旋风室5内的粉尘颗粒再次相互碰撞,改变运动方向,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锥体4内部,再通过此时打开的手动阀10,进入收集粉尘的灰桶9。被分离了粉尘颗粒的气流,顺着排气管3排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旋风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筒体和锥体,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部,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所述筒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管腔内固定有离心风机、所述排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旋风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筒体和锥体,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部,排气管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面的中心位置,并延伸至所述筒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管腔内固定有离心风机、所述排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尘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下端的内外旋气流交接面或其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筒体内气流的旋转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尘格栅安装在所述离心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权赵宏刚喻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震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