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带提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07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带提兜,包括第一兜面、第二兜面、连接插头、第一调节卡扣、第一连接带、手提带、第二连接带、第二调节卡扣、第三连接带和连接插板,所述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均设置为类三角形结构。本设计在使用时,将消防水带盘放入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之间,然后将连接插头插接在连接插板中,并将第三连接带向外拉动,使用方便,不容易散;可以提两卷、三卷甚至四卷水带,便于远距离携带和爬楼等;可以用作吊升带;设置有反光贴起警示作用;侧卧平放充当枕木;固定悬挂使用中的消防水带;充当消防现场的待转移人员的半身安全吊带;新型的水带提兜功能多样,能够同时装配多盘水带,大大提高了消防人员的作战能力。

A kind of water belt ba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belt pocke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ocket surface, a second pocket surface, a connecting plug, a first adjusting buckle, a first connecting belt, a portable belt, a second connecting belt, a second adjusting buckle, a third connecting belt and a connecting plug plate. The first pocke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pocket surface are both provided with a triangle like structure. In the design, the fire hose tray is plac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ocket surfaces, and then the connecting plug is inserted into the connecting plug plate,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belt is pulled outward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not easy to be scattered; it can lift two, three or even four volumes of water hos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carrying and climbing from a long distance; it can be used as a lifting belt; it is equipped with reflective stickers for warning; it lies flat on the side The utility model serves as a sleeper, a fixed hanging fire hose in use, a half body safety sling serving as the personnel to be transferred at the fire scene, and a new type of water belt carrying bag has various functions, which can assemble multiple water belts at the same time,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mbat ability of the fire figh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带提兜
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械
,具体是一种水带提兜。
技术介绍
如今,中国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每位消防人员必须手持两盘卷收好的消防水带快速步行上楼,而每位消防人员的个人装备已经重达20公斤,再加上两盘重达17.5公斤的80型水带,冲到10楼以上时已消耗大量体力,很难再保持良好的体力投入灭火战斗。目前市场上的消防水带提兜大多根据水带的型号相匹配,当在进行消防工作时不能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提兜的大小,同时当水带过多时,携带起来很不方便,从而降低消防人员对高层建筑进行灭火的战斗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水带提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带提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带提兜,包括第一兜面、第二兜面、连接插头、第一调节卡扣、第一连接带、手提带、第二连接带、第二调节卡扣、第三连接带和连接插板,所述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均设置为类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兜面右上角缝制有滑环C,所述第一兜面的右下角缝制有滑环A,所述第一兜面左侧角缝制有滑环D,所述第二兜面的右上角缝制有第一调节卡扣,所述第二兜面的右侧角缝制有连接插头,所述第二兜面的左下角缝制有滑环B,所述手提带设置为环状带,且所述手提带穿过所述滑环A和滑环B,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左端缝制于所述滑环C,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右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卡扣,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于所述第二调节卡扣和滑环D,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右端缝制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右端,所述连接插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右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卡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的规格相同,且所述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荧光涂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插头和所述连接插板相适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调节卡扣还包括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卡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调节卡扣和第一调节卡扣均为钢制结构,所述第一调节卡扣和第二调节卡扣的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所述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外表面均设置有反光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使用时,先将第一连接带卡合在第一调节卡扣并调节至和水带等宽的长度,然后将消防水带盘放入第一兜面和第二兜面之间,此时第一连接带和手提带兜住消防水带的侧面,然后将连接插头插接在连接插板中,并将第三连接带向外拉动,此时第三连接带收紧,当要携带消防水带时,消防人员手提手提带即可轻松的将消防水带提起,不易松散,并且可以提两卷、三卷甚至四卷水带,便于远距离携带和爬楼;2、当在搭建注水水管时,将第一连接带吊起,并将注水后水带穿过第二连接带和第三连接带即可吊起水带,也可固定悬挂使用中的消防水带;3、在收纳水管时,放在地上即可充当垫子使用,侧卧平放充当枕木;4、本技术配合挂钩使用即可轻松的将整盘水带提升至高处,可用作吊升带,新型的水带提兜功能多样,使用起来方便,能够同时装配多盘水带,大大提高了消防人员的作战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水带提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水带提兜中的第二兜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水带提兜中第二调节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兜面;2、第二兜面;3、滑杆;4、连接插头;5、第一调节卡扣;6、第一连接带;7、手提带;8、第二连接带;9、第二调节卡扣;10、第三连接带;11、连接插板;A、滑环A;B、滑环B;C、滑环C;D、滑环D。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带提兜,包括第一兜面1、第二兜面2、连接插头4、第一调节卡扣5、第一连接带6、手提带7、第二连接带8、第二调节卡扣9、第三连接带10和连接插板11,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均设置为类三角形结构,第一兜面1右上角缝制有滑环C,第一兜面1的右下角缝制有滑环A,第一兜面1左侧角缝制有滑环D,第二兜面2的右上角缝制有第一调节卡扣5,第二兜面2的右侧角缝制有连接插头4,第二兜面2的左下角缝制有滑环B,手提带7设置为环状带,且手提带7穿过滑环A和滑环B,第一连接带6的左端缝制于滑环C,第一连接带6的右端卡合连接于第一调节卡扣5,第二连接带8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于第二调节卡扣9和滑环D,第三连接带10的右端缝制于第二连接带8的右端,连接插板11滑动连接于第三连接带10,第三连接带10的右端卡合连接于第二调节卡扣9,在使用时,先将第一连接带6卡合在第一调节卡扣5并调节至和水带等宽的长度,然后将消防水带盘放入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之间,此时第一连接带6和手提带7兜住消防水带的侧面,然后将连接插头4插接在连接插板11中,并将第三连接带10向外拉动,此时第三连接带10通过第二调节卡扣9收紧,当要携带消防水带时,消防人员手提手提带7,此时手提带7在滑环A和滑环B中滑动,将滑环A和滑环B收拢,即可轻松的将消防水带提起,当在搭建注水水管时,将第一连接带6吊起,并将注水后水带穿过第二连接带8和第三连接带10即可吊起水带,当在收纳水管时,放在地上即可充当垫子使用,配合挂钩使用即可轻松的将整盘水带提升至高处,新型的水带提兜功能多样,使用起来方便,能够同时装配多盘水带,大大提高了消防人员的作战能力。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的规格相同,且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荧光涂层,当在使用提兜将注水水带吊起时,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荧光涂层,方便消防人员在夜间对其进行定位,起到警示的作用。连接插头4和连接插板11相适配,当在将消防水带放入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之间后,将连接插头4插接在连接插板11中,即可完成对消防水带的收纳。第二调节卡扣9还包括滑杆3,滑杆3滑动连接于第二调节卡扣9,在使用时,当在将第三连接带10向外侧拉动时,此时第三连接带10在滑杆3表面滑动,并带动滑杆3向第二调节卡扣9的下端滑动,此时滑杆3和第二调节卡扣9同时卡住第三连接带10,从而对第三连接带10的长度进行调节,此时连接插板11在第三连接带10上滑动,保持对水带的夹紧。第二调节卡扣9和第一调节卡扣5均为钢制结构,第一调节卡扣5和第二调节卡扣9的结构相同,当在收纳水带时,将第一连接带6向外拉动,此时第一连接带6在滑杆3表面滑动,并带动滑杆3向第一调节卡扣5的下端滑动,此时滑杆3和第一调节卡扣5同时卡住第一连接带6,从而对第一连接带6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保持对水带的夹紧。滑杆3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增加滑杆3的外表面的摩擦力,方便调整第一连接带6和第三连接带10的长度,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外表面均设置有反光贴,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先将第一连接带6卡合在第一调节卡扣5并调节至和水带等宽的长度,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带提兜,包括第一兜面(1)、第二兜面(2)、连接插头(4)、第一调节卡扣(5)、第一连接带(6)、手提带(7)、第二连接带(8)、第二调节卡扣(9)、第三连接带(10)和连接插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均设置为类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兜面(1)右上角缝制有滑环C,所述第一兜面(1)的右下角缝制有滑环A,所述第一兜面(1)左侧角缝制有滑环D,所述第二兜面(2)的右上角缝制有第一调节卡扣(5),所述第二兜面(2)的右侧角缝制有连接插头(4),所述第二兜面(2)的左下角缝制有滑环B,所述手提带(7)设置为环状带,且所述手提带(7)穿过所述滑环A和滑环B,所述第一连接带(6)的左端缝制于所述滑环C,所述第一连接带(6)的右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卡扣(5),所述第二连接带(8)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于所述第二调节卡扣(9)和滑环D,所述第三连接带(10)的右端缝制于所述第二连接带(8)的右端,所述连接插板(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带(10),所述第三连接带(10)的右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卡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带提兜,包括第一兜面(1)、第二兜面(2)、连接插头(4)、第一调节卡扣(5)、第一连接带(6)、手提带(7)、第二连接带(8)、第二调节卡扣(9)、第三连接带(10)和连接插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兜面(1)和第二兜面(2)均设置为类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兜面(1)右上角缝制有滑环C,所述第一兜面(1)的右下角缝制有滑环A,所述第一兜面(1)左侧角缝制有滑环D,所述第二兜面(2)的右上角缝制有第一调节卡扣(5),所述第二兜面(2)的右侧角缝制有连接插头(4),所述第二兜面(2)的左下角缝制有滑环B,所述手提带(7)设置为环状带,且所述手提带(7)穿过所述滑环A和滑环B,所述第一连接带(6)的左端缝制于所述滑环C,所述第一连接带(6)的右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卡扣(5),所述第二连接带(8)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于所述第二调节卡扣(9)和滑环D,所述第三连接带(10)的右端缝制于所述第二连接带(8)的右端,所述连接插板(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带(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东胡杰陈恩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宝沃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